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美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面,但往往被忽视,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实施美育呢?一.创境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感知美。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绘自然景物的篇目,如《春天来了》、《山峡之秋》、《山雨》、《桂林山水》等,或春意盎然,或秋高气爽,或电闪雷鸣,或清  相似文献   

2.
<正>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音乐技能,学会演唱几首歌曲,还要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即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那么,如何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笔者在教唱苏少版《音乐》二上歌曲《大马告诉我》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课堂作为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阵地,把握美的特征,寓美于课堂教学中,是其重要的任务。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让美凸显呢? 一、巧设问题,感受美 教学中可通过精心构思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求知中完成审美过程,形成审美体验。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可这样设问:“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她为什么这么做?这说明了什么?”通过设问让学生明确: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人疼爱,与幻想中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节日的欢乐、奶奶的疼爱形成  相似文献   

4.
只要教师善于营造审美气氛,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就能让学生感受到美无处不在,体验到审美的乐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呢?品词析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鉴赏美;视听结合,提高审美情趣;审美阅读,培养学生美的感悟;启发想象,训练学生表达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5.
赵志英 《语文天地》2013,(20):72-73
叶圣陶说:"文学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必须通过审美功能来实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由此看来,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美,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究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多一些审美体验呢?  相似文献   

6.
现在,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这么多的字,要全认识,说难不难,但如何让孩子真心地喜欢识字,让识字教学更有情趣呢?一、人文之美,让识字不再枯槁没有内容的美是枯槁的美,没有人文内涵的识字也必然是枯槁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  相似文献   

7.
王金转 《考试周刊》2013,(41):180-181
<正>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引导学生获得审美体验与丰富情感呢?如何让学生主动、积极、愉快地融入教学中发展情感呢?在教学中以美育智、以美怡情的同时又应注意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一、“个性飞扬”是美新课程告诉我们: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在课堂上的“个性飞扬”,是自信、智慧的涌动,是主体能动性的张扬。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飞扬”的舞台呢?《二泉映月》是一篇文情皆美的文章,初读此文,笔者便被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空灵意境所吸引,更被蕴藏于文字但又淋漓尽致流露出的精神美所感染,而当我聆听那举世闻名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时,内心更是震撼!这是一篇适合朗读,而且需要通过朗读来感悟的课文。该怎样指导学生朗读呢?“倾听孩子的声音”,脑海中飞…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美的教育,要教育学生领会美的事物的内涵,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领会美,不断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那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呢?笔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质.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现行的语文教材,收入许多名篇佳作,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涵盖了美的各个领域.如,表现自然美的《山海美》、《桂林山水》、《九寨沟》、《草原》;表现社会美的《小英雄雨来》、《飞夺泸定桥》、《将相和》;表现艺术美的《月光曲》、《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辅以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导读、品词析句、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的美感,领略到语文阅读的魅力.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文童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喜怒哀乐、真善美丑,这些感情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去体验.在具体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略到阅读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教学应该突出"读"的特点,但"读"并非教学的目的,如何在朗读中切合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在层层朗读中感受课文美点,体味作者情感,受到文学熏陶呢?在《陋室铭》教学中,我做了如下设计。一、读出骈文之美让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发现行文的突出特点——基本上由对偶句连缀成文,告诉学生这样的文章古代叫做骈文,并作适当介绍。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骈文的特点,读出骈文的味道。  相似文献   

12.
主动学习是新课程学习的首要特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如何引导学生主动作文,让学生扬起主动作文的风帆呢?  相似文献   

13.
我有一个小伙伴,经常在课外陪着我,让我获得许多知识和乐趣。这个小伙伴是谁呢?她就是《小学生导读》。我是五年级的学生,《小学生导读》也陪伴了我五年。别的学校学生多是从三年级才开始阅读她的,而我们从一年级就接触了她。这么一说,我应该是同年龄孩子中《小学生导读》的“资深读者”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课本图文并茂,文质兼备,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极好教材.如何在教学中凭借教材,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在美的世界里徜徉呢?笔者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怎样让"怕"变为"爱"呢?《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兼顾这两点,让习作教学真正实现以生为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我注意采取能够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组织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等,让学生在探讨中进步,把学习的重心从听讲转变为探究。一、导入环节师:大家看过《大国的崛起》视频,谁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哪些大国或国家集团呢?世界的发展趋势又如何呢?学生回答:当前世界大国包括美、日、俄、英、法、意等国家……世界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多极化的。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其中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具备创新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具备质疑能力。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张红宇 《语文天地》2011,(23):42-44
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美不胜收,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不感兴趣;因为只重知识灌输不重理解感悟的教法像一道屏障阻隔了学生的视线,令学生看不到文言文之美。如何教出文言文之美,让学生汲取古典文学丰厚的养分,古为今用,获得更多的启迪呢?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归  相似文献   

19.
学生很喜欢苏轼的《念奴娇&#183;赤壁怀古》,背诵也极快,可该怎么讲解呢?仅有诵读,他们的理解一定是不到位的,而逐句逐点地讲解,会不会削减这首同的美感呢?很多时候,文字的美在自我阅读时是会跳出蒙眬的第一感的,学生只是说不出而已,而教师不得当的讲解方式会让学生的脑海中只剩下所谓的知识,却让这种模糊的美消解殆尽,思考再三,我和学生学习《念奴娇&#183;赤壁怀古》,就从一个“郎”字开始。  相似文献   

20.
《劳动最光荣》是一首优秀的儿童歌曲,歌曲以形象的比喻和流畅明快的旋律表达了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纯真情感。教材中它是作为听赏内容出现的,旨在让学生通过听赏明白“因为劳动创造了幸福生活,所以劳动是最光荣的”道理。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后,让他们结合歌词和课本上的插图说说“谁是爱劳动的,是怎样劳动的?”经过讨论,孩子们发言都很积极:“小蜜蜂爱劳动,她提着小桶在采花蜜!”“小喜鹊在叼树枝做房子呢!”“太阳公公在笑着给小动物加油呢!”“美丽的花蝴蝶在跳舞,她的衣服好漂亮!”“……”“花蝴蝶是在跳舞吗?别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