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理论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Judge,Bono,Erez&Locke(2005)的核心自我评价模型和目标自我和谐模型,构建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假设模型,并以265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是由情感认同、持续认同和规范认同构成的三维结构;2)核心自我评价、目标自我和谐影响着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3)核心自我评价和目标自我和谐又通过职业认同影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2.
教师职业认同是指教师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从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内动力。它既指一种过程,又是一种状态,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教师的自我认同对教师职业认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体育教师在工作中出现"自我"的迷失,这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影响了体育教育事业的成败。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对体育教师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唤起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从根本上提升体育教师的自我认同是提升职业认同的关键,只有让体育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体味、探求、反思自己的职责和意义,体验到自我的存在、认同自我,才能为其发展和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教师职业认同为教师对自己身为教师整体的概念,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内动力,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探寻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模型,对于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有着积极的理论意义与参考价值。方法:在文献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编制初始问卷;对107名中学体育教师的预试结果进行项目分析和初步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编制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正式问卷;对537名中学体育教师正式测试的数据随机分成两半,分别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得出了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模型。结论: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是一个由价值认同、情感认同、能力认同、持续认同和投入认同5个因子构成的多维度结构。本研究编制的《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测量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教师职业认同为教师对自己身为教师整体的概念,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内动力,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探寻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模型,对于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有着积极的理论意义与参考价值。方法:在文献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编制初始问卷;对107名中学体育教师的预试结果进行项目分析和初步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编制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正式问卷;对537名中学体育教师正式测试的数据随机分成两半,分别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得出了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模型。结论: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是一个由价值认同、情感认同、能力认同、持续认同和投入认同5个因子构成的多维度结构。本研究编制的《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测量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摘要:体育特级教师是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典型代表,探明其成长动力及其运行机制对于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7省(区)19位体育特级教师的深度访谈,运用质性研究的扎根理论方法,对体育特级教师成长动力及其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体育特级教师的成长动力来源主要表现为积极人格、专业愿景、重要他人、关键事件、学科“歧视”、社会期待、家庭支持和资源平台8个方面;成长动力的运行机制可概括为,在学校体育实践这一背景下,体育特级教师的成长动力通过体育教师职业认同这一中介条件,内化为自身发展需求,从而主动采取积极措施促进自身成长。同时,在体育教师职业认同与具体行动策略之间,积极体验起到重要调节作用。更多的积极体验,有助于体育教师职业认同与行动策略形成良性互动,更好地促进体育特级教师成长。  相似文献   

6.
教师职业认同为教师对自己身为教师整体的概念,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运用《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对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537名中学体育教师进行了调查,探寻其职业认同的特点,研究表明:(1)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较高,但在5个因子水平上并不均衡;(2)处于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年龄、教龄、职称)的中学体育教师,其职业认同的整体水平无显著差异;(3)不同性别、收入和授课对象(高中、初中)的中学体育教师在职业认同程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4)学历不同、学校所在地(城市、乡村)不同的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海南省高校在编在职体育教师职业满意度和职业认同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考察海南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满意度和职业认同的现状,及探讨二者对离职意向的影响程度。进而找出产生离职意向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措施,降低离职率。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满意度、职业认同是影响海南高校教师离职意向的两个变量,两者与离职意向成负相关而最能影响海南高校体育教师离职意向的因素主要表现在自我发展、学校政策与管理、部门领导、个人地位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参加 S省Z市“国培计划(2020)”乡村学校体育教师技能提升培训班的学员为调查对象,了解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内卷化”问题,探究其成因和对策。结果显示,现阶段乡村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表现为虽然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增加,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仍面临效能偏低的问题,已经陷入“内卷化”困境比较严重的状态。城乡环境差异、身份认同危机、职业吸引力低下和内生动力不足是其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强乡村学校硬件和软件环境建设、强化身份认同、唤醒发展意识和激发内生动力的破解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陷入“内卷化”困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教师情意是创新教育能否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从教师的创新意识、情感体验、职业认同等方面分析教师情意的特征,探讨阻碍创新教育实施的情意因素.  相似文献   

10.
采用幼儿教师职业认同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问卷、工作满意度量表探讨376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核心自我评价和工作满意度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核心自我评价和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核心自我评价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预测作用;核心自我评价在职业认知、职业需要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职业情感对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所谓“生活德育”,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为基础,以学生在家庭、社区、学校的生活为内容,以学生情感体验和情感性认同为基本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教育活动。我们认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的品德认知基础上,通过活动和交往而发展起来的,是在开放的个体生活实践中伴随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强调生活德育应是回归生活,又高于具体的生活的德育,是超越纯粹“说教”德育的有效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利用自编问卷,对燕山大学从事外语教学科研工作的专职教师做了职业认同状况调查。从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价值观、职业技能和职业期望等六个维度分析了当前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和认同水平上的差异,进而探讨其差异的存在原因及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学生政治认同的生成是少数民族个体与现行政治体系及其价值系统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相互作用、并促成个体对其产生认可的一个复杂过程。该文提出少数民族学生政治认同生成经由一个需要产生认同意识、认知推动认同发展、情感内化认同规范、意志调节认同矛盾、行为促进政治认同生成的过程,这也是其政治认同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关注体育教师的教学生活是改善体育教师生存状况的迫切需要,也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教学作为体育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存在方式,内在地具有生活的意味。然而,体育教学生活中,普遍存在着体育教师话语权的剥夺,体育教学技术化、日常化等教学生活的“异化”现象。要重塑体育教师的“教学生活”,离不开体育教师的自我体验、自我反思、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5.
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体验教学模式的内涵、理论基础、构建目标、实施策略及意义进行了探讨,表明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在情与境的体验层面上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创新素质的教学方法。体验教学模式对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整体教学质量、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连构主义的情境认知学习理论,是高职教育创设职业情境的基础,文章研究认知学习理论与职业情境的关系,提出创设职业情境的基本原则,创设模拟、仿真、全真的职业情境,探索“企业仿真”、“双师导学,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从学校体育学科在“育人”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着眼,阐述了学校体育学科的特征、体育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和其显性与隐性的价值,并指出了当今社会和学校中重智轻体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导致体育学科在学样地位较低。同时,期待体育教师的职业劳动和所创价值能得到社会和学校的公正评价。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访谈和逻辑分析总结优秀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以期推动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水平整体提升及“配齐配强体育教师”目标任务尽快落实。研究显示,污名化现象导致体育教师外促式专业成长功能式微,延滞了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处身困局之时,保持对污名化及其背景下专业成长的理性认知,有助于体育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持续和成功;优秀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在于其始终葆有坚定的职业信念、始终践行高度的专业自觉、精于淬炼优质的体育教学及善于寻求基于专业认同的人际关系。研究提出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①唤起体育教师自身专业自觉,争做党和国家要求的“四有”好教师;②正视污名化现象,共同构建体育教师和谐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③改革优化职前体育教师教育,提前开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之路;④构建科际整合模式之下的教师专业共同体,发挥优秀教师的标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培训获得感是检验培训是否有效助力乡村体育教师“留得住、教得好”的重要依据。为解决当前乡村体育教师培训难以满足教师实际需求的问题,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乡村体育教师需求与培训获得感的内在逻辑。基于乡村体育教师需求的培训获得感提升困境:安全感提升的困境表现为培训资源配置与培训机会的不均衡较难实现保障性需求,聚焦教师专业基础与角色要求的专业化培训的欠缺较难实现发展性需求;归属感提升的困境表现为陌生人与局外人身份的痼疾较难实现融入性需求;成就感提升的困境表现为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消解较难实现认同性需求;物质支持与精神动力的缺失较难实现价值性需求。提升乡村体育教师培训获得感的路径:以提升安全感为基础,保障乡村体育教师培训资源并强化其综合能力;以提升归属感为关键,助推乡村体育教师置身于乡村场域并生成文化共识;以提升成就感为旨归,驱动乡村体育教师生成身份认同并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20.
职业能力是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育教学必须具备的要求,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关系到我国体育教育教学事业的整体水平。为了保证我国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的水准,促进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的长期发展,拟提出以下几点管理策略:建立《体育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和《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岗前测评与《教师资格证书》密切结合;建立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定期测评和教师资格定期认证相结合的制度;设立体育教师培训基地和职业能力测评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