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当前,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的研究已经成为档案学界关注的重点。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专家咨询,构建了影响公共档案馆网络信息服务质量的要素,并设计和发放了Kano调查问卷和重要度调查问卷;其次,根据回收的数据进行Kano模型分析、混合类分析、基于Better-Worse指数的分析和重要度分析;最后,对Kano模型分析、混合类分析和重要度分析所确定的Kano类别进行分析,为公共档案馆网络信息服务提供管理策略,并根据Better-Worse 指数,结合象限分析法,识别出改善某项服务要素时对提高用户满意度和防止用户不满意程度的影响,以期改善公共档案馆的服务质量,并使用户满意。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内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总体处于起步阶段,用户体验预期对图书馆服务智慧化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基于Kano模型的理论设计网络问卷并进行用户调查,从资源服务、信息服务、空间服务、其他服务4个一级维度,9个二级维度,共计45个服务项目出发,采用Kano模型分析法、Better-Worse满意度指数分析法,按照用户对图书馆服务智慧化的体验预期敏感程度,对各服务项目进行属性划分。研究成果将为高校图书馆服务智慧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用户访谈与问卷,提炼影响用户满意度的档案网络信息服务构成要素,并通过Kano模型检验与各要素相关的数据以及对要素进行分类,进而探析档案网络信息服务各要素的充分实现对用户满意度提升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用户满意度的档案网络信息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4.
Kano模型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识别服务质量属性的技术,通过对四川理工学院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进行Kano问卷调研,应用Kano模型对文献传递服务的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目前影响文献传递服务质量的各个指标属性,从中识别使用户满意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改善文献传递服务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数字图书馆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工作的关键内容支撑平台,将数字图书馆持续使用意愿研究引入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工作中,将对促进数智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效率、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数字阅读效能等有重要意义。基于技术接受与使用统一模型(UTAUT model),提出高职院校用户数字图书馆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假设,并通过发放问卷方式收集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了假设实证验证。结果表明,绩效预期、努力预期、社会影响与便利条件显著影响职业院校学生数字图书馆使用意愿,其中,便利条件对学生使用移动阅读的意愿影响最大。建议高职院校图书馆从用户体验、资源建设、宣传推广等角度综合提升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6.
数字阅读时代提升用户阅读体验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丽 《编辑之友》2015,(12):19-22
与传统阅读相比,数字阅读是一种更加注重感官体验,更加强调主体能动性和互动性的新型阅读形式.提升用户阅读体验成为数字出版行业在竞争中谋求发展的关键.当下的数字出版行业存在的制作不够精良、信息整合与推送精确度不够、阅读资源互通性不足、用户参与度水平较低等问题,制约了用户的阅读体验,也影响了数字出版行业的市场.数字出版行业应提升产品质量、制定行业标准、打造专业化品牌、提高用户参与度,以期不断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做大做强数字阅读这一文化传播产业.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目前数字档案服务质量无法进行量化的问题,提出利用多层次分析法分析用户在使用数字档案过程中的用户体验评估模型.将无法定性的指标量化成数值,计算得出各评价指标在用户体验评估中的权重,通过一致性检验计算评估权重的可信度.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通过权重计算找出在使用电子档案资源过程中影响用户体验的主要因素,结合数字档案的使用说明计算过程,为数字档案资源的建设,提升数字档案资源的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低利用率的状况由来已久,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图书馆对其所服务的用户群体的阅读行为、习惯与目的没有展开充分、深入而细致的了解。试从用户阅读的视角入手,提炼出影响用户使用数字资源的要素,并针对这些影响要素相应地给出改善措施,以期提高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内容是影响服务质量和用户使用的关键因素,从用户满意度的角度对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内容进行分类和供给优先序研究,可使高校图书馆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满意度。[方法/过程] 在对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现有服务内容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运用用户满意度的前馈控制方法--Kano模型的基本理论,结合用户满意指数和精细化Kano模型,分析各服务内容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和影响程度。[结果/结论] 将现有29项服务内容划分为8项高魅力服务内容、10项低魅力服务内容、5项高期望服务内容、2项潜在服务内容、4项无关服务内容,提出各类服务内容的管理策略;通过对用户满意指数分析,结合四象限散点图,确定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内容供给重点,进行优先级顺序,旨在帮助管理者根据图书馆实际情况有先后缓急的提供优质服务内容,从而实现满意度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各大高校图书馆建设数字有声资源的背景下,基于阅读吸引力元素理论和LibQUAL+模型构建高校图书馆数字有声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多数高校图书馆共有的数字有声资源平台,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对数字有声资源用户满意度展开调查分析,并借鉴马斯洛需求理论、Kano模型、技术接受模型(TAM)、刺激—机体—反应(SOR)模型,依据各指标代表性题项满意度数值的高低,提出提升用户满意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利用数据库资源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参考技术接受模型提出研究模型及假设,主要对五所高校的研究生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实证分析探讨用户利用数据库资源的满意度及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生在利用数据库资源进行信息查寻时,利用数据库的满意度受到数据库服务质量、系统使用便利性和用户感知数据库有用的正向影响;而感知数据库有用会受到信息对需求的适应性、用户自我效能和感知数据库易用的正向影响,感知数据库易用会受到系统使用便利性和用户自我效能的正向影响;用户利用数据库查寻信息的意向则会同时受到用户感知数据库有用和用户利用数据库满意度的影响。本研究还发现,用户的性别差异会带来用户感知数据库易用、满意度和查寻意向的显著差异,用户使用数据库频率的差异会对感知数据库易用带来显著区别,年级差异会导致感知数据库有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从期望确认理论视角研究移动视觉搜索用户情感体验,对改善移动视觉信息搜索服务、维系用户与平台关系、提升技术采纳意愿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情绪和满意度构建情感体验二元维度,梳理期望确认、感知绩效、自我效能和情感体验之间的作用关系,提出移动视觉用户情感体验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运用问卷调查法获取351份有效样本,采用结构方程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期望确认度对感知绩效具有正向影响;感知绩效对情绪形成正向影响的同时,也通过特殊自我效能间接影响用户满意度;情绪对用户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人因角度的商务网站用户体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人因工程与用户体验理论,研究基于人因角度的商务网站用户体验。通过问卷调查,在商务网站品牌、页面设计、流程设计和功能设计等方面总结和分析出有利于提高用户满意度的要素。基于量化的用户体验要素,对新蛋网和凡客诚品网这两个典型的电子商务网站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验证提出的基于人因工程的商务网站用户体验的满意度评价标准,并以南周商城为实际案例,从页面设计、流程设计和功能设计等方面分析提出用户体验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分析答案质量反馈对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持续答题意愿的影响,可以对社会化问答社区增加用户粘性、提高用户体验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过程] 从社会资本理论中提取答案质量反馈变量并分析其对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持续答题意愿的影响。通过结构方程方法对收集整理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结果/结论] 构建答案质量反馈对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持续答题意愿影响模型;结论表明,答案质量反馈正向影响反馈期望确认程度与反馈感知有用性;反馈期望确认程度正向影响反馈感知有用性与反馈满意度;反馈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反馈满意度与持续答题意愿;反馈满意度也同样正向影响持续答题意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引入关注用户互动体验和情感投入的用户契合理论,为提升图书馆微信服务水平和用户活跃度提供新的路径。[方法/过程]基于LDA对知乎社区中有关微信用户参与的回答文本进行分析,提取用户契合的特征词,并结合用户访谈对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用户契合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进而获取"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用户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得出,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用户契合的影响因素包括平台内容质量、平台系统质量、互动参与意识和用户感知价值,其中用户感知价值的影响最大,而平台系统质量并不对用户契合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手机游戏用户粘性影响机制研究:整合Flow理论和TAM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通过解析手机游戏用户粘性影响因素与影响机制,扩展Flow和TAM理论,同时也为手机游戏开发以及运营厂商就如何提高用户粘性提供具体的解决思路。[方法/过程]以Flow理论和TAM理论为基础,通过手机游戏设计、手机游戏内容以及玩家自身这3个维度来探究手机游戏用户粘性影响因素,使用SmartPLS结构方程对收集到的163个调查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模型结果显示,心流体验是影响手机游戏用户粘性的重要因素,互动性、远程感知、实用性、感知控制力对心流体验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还发现男女生两种样本在部分路径比较中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Retaining users of mobile government services (MGS) is critical to the success of mobile government. Drawing on Bagozzi's self-regulation framework, the current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predictors of MGS continuance by considering both perceived quality and perceived value. Unlike most e-government research that has utilized linear models, this study employed a two-stag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that can identify non-linear and non-compensatory interactions. The current research first applied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examine the significant factors influencing MGS continuance, and then utilized a neural network model recheck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findings and rank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factors.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335 “one-stop-shop service platform” app users in China through an online survey platform. The research findings reveal that user satisfaction is the utmost influential determinant of their continuous-use intention regarding MGS, followed by user trust; moreover, perceived quality and perceived value strongly influence satisfaction and trust. However, perceived risk does not affect intention to continue use. We also discus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service providers, for improving user continuance rates for MG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意义]对在线社区用户承诺影响因素的相关实证研究进行梳理和再分析,以解释影响在线社区用户承诺的一般性因素,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过程]运用元分析方法,选取以用户承诺为研究主题、以在线社区为研究情境的文献作为样本文献,归纳和识别在线社区的用户承诺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索影响异质性的调节变量。[结果 /结论 ]显著影响在线社区用户承诺的因素包括系统外部、需求动机及用户感知三个类别的10个变量,与在线社区用户承诺为中度相关关系的有情感依恋、信息性动机、感知娱乐性、信息质量,而社交动机、社会互动、满意度、信任、感知收益、社区认同与用户承诺高度相关。在线社区类型会对情感依恋、社会互动、感知娱乐性等变量与用户承诺之间的关系产生调节。研究结果对未来深入研究和不同情境研究具有借鉴意义,也对在线社区运营具有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用户转移行为的影响因素,拓宽社交媒体用户行为的研究范围,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并对社交媒体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用户粘性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基于期望确认理论、沉浸理论以及信息系统成功模型构建理论模型,重点关注社交媒体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沉浸体验以及用户社交媒体使用满意度是否会以及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用户转移行为。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数据,利用SPSS和AMOS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假设的验证。[结果/结论]通过分析可知社交媒体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以及沉浸体验对用户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而用户满意度负向影响转移行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