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20世纪牛李党争研究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牛李党争是否存在,党争的起 困,牛李两党与宦官的关系,党争的焦点和总体评价等五个方面。研究所取得的成 就是有目共睹的,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说到中晚唐政治史,不能不提起牛僧孺与李德裕这对老冤家,也不能不提起围绕牛、李二人展开的错综复杂的“牛李党争”。“党争”是史学界公认的唐代三大痼疾之一,它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鼎足而三,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李唐王朝的衰微以至覆灭。对于“牛李党争”,历来史家积讼?..  相似文献   

3.
唐代牛李党争,既以牛李二党为主角,因此,评价牛李二党自然便成为研究牛李党争的一个重要方面。评价通常是在对二党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集中在二党政见方面的比较,似乎还很少见到有专文论及对二党内部关系的探索。笔者以为,对牛李二党不仅应比较其政见,还应对照其内部关系。因为牛李二党在内部关系上不仅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而且直接影响到对二党的评价,所以,就更有对此加以研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旧史称杜牧“刚直有奇节”,今之论者亦谓其“刚直耿介”,在牛李党争中“不屑逢迎权贵”,“不肯稍事敷衍”。本文以史实为镜照之杜牧,认识其在牛李党争中的依违变化,并追寻出其合于自己、有利于自己、能寄予希望者则趋之,否则则舍之的趋舍标准,以提供对其知人论世的另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5.
牛李党争期间,某些人物的党属问题既是判定牛李二党阵营的基础,又与评价牛李二党有一定关系。特别是李逢吉这样一个重要官僚,新旧唐书都有本传,《通鉴》中也有关于他的不少记载。他两次任相,主要活动就在党争期间,且与牛李二党党首有各种关系。在党争中影响甚大。有的学者把他列为牛党。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倘是牛党,自然不能不关系到牛党的评价。因此,对李逢吉的党属实有加以考定的必要。李逢吉是否是牛党巨子,首先可从其与牛党党首牛僧孺、李宗闵的关系中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6.
牛李党争是晚唐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传统认为,党争的焦点是对进士科的态度,牛党重进士科,李党重门第,李党是反动的,牛党是进步的,因此,关于两党的评价是偏牛非李。笔者认为,传统观点有失偏颇,本文就牛李党争的焦点,两党的社会基础以及评价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外朝党争与内廷之争其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唐代牛李党争发生在宦官专横这样的背景之下。问题在于这两者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陈寅恪先生在解释牛李党争的时间性的时候,曾对此作过这样的阐述:他认为“外朝士大夫朋党之动态即内廷阉寺党派的反影,内廷阉寺为主动,外朝士大夫为被动”。宪宗朝,宦官开始分为两派,所以外朝党争初见端倪,宣宗以后,“阉寺起族类之自觉,其间不发生甚剧之党争,而能团结以对外”  相似文献   

8.
李绅《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诗,是研究中晚唐牛李党争与文学关系的重要文献,诗歌虽然从自身的角度记载表现史事,但涉及到众多的人物与事件,尤其是党争激烈时,官场上、人事上倾轧的程度与复杂的关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特别是党争使他的政治命运受到很大的挫折,对他心态的变化更有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晚唐时期的牛李党争是当时的重要政治事件之一,许多文人都不由自主地卷入其中。白居易以独善其身的处世方式在这场党争中最大限度的保持了自已的人格独立。但他对党争的是非实质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在其创作中以婉转深长的方式表达出来。党争对于其晚期散淡闲适的诗风形成也有着深刻的影响,那些充斥着个人闲情选致的文字成为他保护自已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中晚唐时期的牛李党争是当时的重要政治事件之一,许多文人都不由自主地卷入其中。白居易以独善其身的处世方式在这场党争中最大限度的保持了自已的人格独立。但他对党争的是非实质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在其创作中以婉转深长的方式表达出来。党争对于其晚期散淡闲适的诗风形成也有着深刻的影响,那些充斥着个人闲情逸致的文字成为他保护自已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晚唐党争与白居易的后期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晚唐时期的牛李党争是当时的重要政治事件之一,许多文人都不由自主地卷入其中.白居易以独善其身的处世方式在这场党争中最大限度的保持了自已的人格独立.但他对党争的是非实质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在其创作中以婉转深长的方式表达出来.党争对于其晚期散淡闲适的诗风形成也有着深刻的影响,那些充斥着个人闲情逸致的文字成为他保护自已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自从新的阶级权益分配规范实行以来,唐代进士入仕已离不开权贵门阀的左右。通过对唐代进士从“量”到“质”的整体“阶级”倾向、“李党”关键人物涉及进士科的有关作为的剖析,不难看出,陈寅恪先生《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关于“牛李党争”“一个根本、两个凡”的论断存在可商酌之处,唐进士的阶级性及其对党争的影响值得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13.
李绅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政治活动家。文章从李绅研究文献、李绅的出生与故里、李绅与"牛李党争"及政治态度、李绅诗歌的特色和成就等方面介绍了李绅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4.
用大历史眼光看 ,牛李党争并不仅仅是朝廷士大夫派别在政见和简单的人事关系上的冲突。它根源于魏晋南朝以降的士庶对立 ,经唐代以诗赋取士的杠杆 ,士庶力量的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双方便透过党争的形式展开决定各自命运前程的斗争。牛党是新兴地主阶层的代表 ,李党是保守的旧士族的代表。两党在社会文化等方面差异使李党以至整个士族阶层在党争中寿终正寝  相似文献   

15.
《李娃传》为唐代小说名篇,但篇首及篇末记荥阳公子、李娃事的来历是编造的,经不起考征。原来此篇服务于牛李党争,借旧有的《一枝花话》移花接木,引于荥阳郑氏之身,暗指郑亚(李党)娶娼妓为妻,以压其子郑畋之出仕。作者非白行简,当为牛党白敏中。  相似文献   

16.
在唐后期方镇使府中,府主与宾僚之间存在着特殊的亲近关系。当节帅和僚佐都入朝为官时,容易因旧僚关系胶固而结为朋党。在唐后期延续长达四十余年之久的牛李党争中,在幕为宾主,入朝为朋党的现象十分突出,牛、李两党中都有宾主在朝党同伐异的现象。因此可以认为唐后期方镇使府僚佐辟署制度在朝廷党争中曾起到不良的作用。宣宗时建立宰相与谏官之间幕府宾主回避制度,应该是朝廷有惩于先前宾主在朝结为朋党的教训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谱学属史学别支,谱系之作实为历史档案。居官、婚嫁均以此为主要参考,政治作用较强。晚唐宫廷政治中的朋党之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加速了大唐王朝的崩溃和灭亡,同时,数十年间的牛李党争结局,使得谱学逐步衰微。  相似文献   

18.
李商隐的一生与历时40多年的牛李党争相始终。但他怀抱着“爱君忧国”的政治理想,表现出的是具有独立政治见解、富有正义感的正直特立品格,他丰富的政治诗创作正是这种政治理想的结晶。由此而导致了他在朋党政治下的坎坷命运。  相似文献   

19.
《暮江吟》这首诗大约写于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感于朝官的腐败,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给人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0.
从李德裕的施政政策和唐宣宗的爱好、经历及加强皇权措施的对比分析看,李德裕与唐宣宗暗存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李德裕位高权重严重威胁着唐宣宗的统治。唐宣宗为加强皇权,将李德裕贬死崖州,李党亦随之倒台,这说明皇权掌控着宰相的命运和牛李党争的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