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体育游戏的基本教学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际的教学中,要设计和组织好一个游戏活动,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除了要把握好体育游戏的教育性、趣味性、竞争性和群众性这些本质特性外,更应遵循游戏的基本教学原则和方法,以避免教学中出现选材盲目、内容陈旧、组织混乱等现象,甚至出现安全事故。一、选材——注重目的性选择游戏应与教学计划相吻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在内容选择上应考虑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不同素质的提高,明确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选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选择以集中注意力、热身为目的的准备性游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一般性准备活动的要求,选择一些体育游戏予…  相似文献   

2.
<正> 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安排游戏活动,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选择和运用游戏,应注意以下五点: 一、游戏选材要合理 选择游戏应注意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内容的情况出发。准备部分选择的游戏要考虑“集中注意力”和“学生热身”两方面的要求,又要考虑基本教材的性质与技术结构。如基本教材是站立式起跑与弯道跑,就可选择跑双圈换位的游戏。这样既有助于掌握站立式起跑技术,又有助于体会弯道跑技术,缓解练习疲劳,使学生保持良好体能状态掌握技术。 二、游戏的组织教法要科学  相似文献   

3.
石庆福 《体育世界》2013,(6):133-134
为了提高大学体育课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游戏教学方法在大学体育课中广泛使用,通过分析大学体育课中体育游戏教学方法的现状,进一步认识体育游戏教学方法的功能、作用、特点与分类,研究表明:体育游戏教学方法在大学体育课中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体育游戏教学为体育课做好课前准备;体育游戏教学在大学体育课中的具体应用中要求教师要考虑全面、细致,提高教师素质,合理利用体育游戏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可以安排不同形式的体育游戏。  相似文献   

4.
<正>一、游戏目的1.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和速度素质。2.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互相理解、互相鼓励的团结协作精神。3.增强学生公平竞争、爱团队、爱集体的荣誉感。二、场地与器材1.场地:篮球场一块,如图所示,起跑线  相似文献   

5.
“瓦拉赫效应”与体育教学思路的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体育师友》2005,(2):24-24
一、体育游戏的创编方法 首先应当明确体育游戏的目的,是要发展学生的体力和智力,或是调节情绪、休闲娱乐,还是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其次应选择游戏素材,此时应突出游戏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再次是确定游戏方法,教师不仅要考虑游戏所需的教具、安放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游戏的选择与运用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游戏的选择应与训练计划、训练内容相吻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相似文献   

7.
张秀艳 《冰雪运动》2001,(3):12-12,29
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的成败,是我国速滑项目攀登世界高峰的关键。主要论述准备期全面身体训练中要突出专门性身体训练;在发展速度素质时,多采用动感性强的游戏方法;在发展力量素质时,以增加动作难度、负重与不负重交叉进行;在发展耐力素质时,采用跑与各种专门性动作密切结合的方法;在提高训练水平时,应考虑将训练负荷提高到适宜强度和多采用以长带短的训练方法等。上述训练安排为提高少年速滑运动员的成才率,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健康教育不仅要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体质,而且要从育人的高度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体育游戏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不可缺少的.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游戏是第一位教师和伙伴.人类接触世界、了解世界乃至把握世界的开端往往是从游戏开始.在虚拟的游戏中,人们学会了生活技能,学会了与人相处,学会了遵守规则,学会了扮演"角色".体育游戏教学如何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应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少儿速滑陆地训练中趣味训练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趣味性训练是少儿时期全面身体训练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引导少儿运动员想练、爱练、培养专项兴趣、克服心理障碍的关键.应在少儿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等训练中贯穿趣味性训练.  相似文献   

10.
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人文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跃进 《体育学刊》2003,10(1):110-112
运动员是运动训练的主体,为了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运动员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水平、良好的身体素质,还应具备相应的人素质。人素质与身体素质、技战术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相结合,共同构成了运动员的竞技修养,有利于把运动员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对运动员人素质培养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1.选材选择教材要考虑课的内容和目标,不要单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而做游戏,应当有助于进行思想教育,发展身体素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要适合体育课教学形式的特点。中小学上体育课一般人数多,场地器材和练习时间都受一定的限制。因此应选用集体性的游戏,组织方法要尽可能简便,争取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效果。同时要考虑学生年龄、性别特征,选择与学生智力和体能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游戏。2.组织组织游戏要同  相似文献   

12.
<正> 体育游戏是进行小学体育教学及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的主要教材。小学体育教师除应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游戏教材之外,还应根据教学、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自己选择(或编写)游戏教材。选择游戏教材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选择游戏教材,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应和各年级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目的、任务紧密结合;应选择那些既有思想教育意义,又对学生身心有锻炼价值的教材。但是,即使是思想性很强的教材,如果锻炼身体的价值不大,一般也不宜选用。  相似文献   

13.
传"电"     
游戏对象:水平一、二、三 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发展学生奔跑、躲闪的能力及速度、灵敏等素质. 2.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及果断、勇敢、机智等品质.  相似文献   

14.
<正>一、体育游戏的特点与编排原则体育游戏一般分为活动性游戏和竞技性游戏,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健身性、地域性和历史性。根据各类体育课教学内容的不同,体育游戏的选择也应有所不同。如,球类课程尽量选择持球的游戏,田径课程尽量选择锻炼身体素质的游戏,武术、健美操等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的项目尽量选择趣味性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游戏。根据体育教学的三个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体育游戏的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体育游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游戏深受广大中小学生喜爱,尤其是小学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具有其明显的特征和规律,教师只有熟悉和掌握学生的生理与心理规律,才能使体育游戏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一、小学生生理特点与体育游戏教学1.小学生是指7~12岁儿童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因此,在进行体育游戏教学时,应充分考虑这一时期儿童骨骼关节生长发育的特点,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正确姿势,全面提高学生基本活动能力,促进骨骼的生长。避免长时间单纯进行非对称性的练习…  相似文献   

16.
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应从小培养和训练,幼儿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不仅会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更是幼儿在以后社会中赖以生存及发展的根本.我们要运用趣味的游戏化的手段,让幼儿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自理能力.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自理生活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幼儿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并迁移到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对于适应快节奏、高强度的未来社会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传“电”     
游戏对象:水平一、二、三游戏目的:1.通过游戏,发展学生奔跑、躲闪的能力及速度、灵敏等素质。2.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及果断、勇敢、机智等品质。  相似文献   

18.
少儿三级跳运动员的初级训练阶段,应根据身心发育发展的特点及三级跳远运动项目的特点,确立正确的训练指导思想,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掌握基本技术,培养勇敢坚毅的心理品质,为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正确的训练指导思想 1.要全面发展基本素质: 刚参加训练的儿童,训练不要急于出成绩,抓好基础训练,注重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从训练内容的安排及训练手段的选择要考虑全面发展,包括速度、弹跳力、柔韧、灵敏、协调、耐力等,应将上下肢、  相似文献   

19.
王欢 《中华武术》2022,(2):36-37
体育游戏的设置必须要遵循教师与幼儿相结合的原则,活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目的性原则,几者缺一不可;完整的体育游戏设计要有设计依据,教学情境和活动反思;体育游戏可以有效的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其中也包括幼儿的基本动作发展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情境代入;根据幼儿运动的能力选择合适的器材;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相结合,可以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少年单人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过程中,除重点进行专项技术训练外,还应加强全面身体素质全面训练.力量素质是滑冰运动员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因此在少年训练阶段,应合理安排发展力量素质的训练,才有望培养出高水平的单人花样滑冰运动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