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文章首先阐述了公费师范生培养的重要意义,然后剖析了公费师范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公费师范生培养的对策,包括改革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课程设置,促进公费师范生综合素质提升;创新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增强公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完善实践教学条件,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拓展公费师范生职业发展空间,为其提供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2.
公费师范生政策是国家于2007年在六所部署师范院校实施的一项师范生免费培养政策,旨在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公费师范生是国家优秀师范生群体的代表,公费师范生政策鼓励公费师范生到农村、到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任教.本研究基于公费师范生服务农村教育意愿调查,揭示目前公费师范生服务农村教育意愿低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公费师范生对于农村教师职业价值认同和现实选择的对立;公费师范生就业追求与农村教育现实工作条件的矛盾.鼓励公费师范生积极投身农村教育事业,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完善农村教师薪酬管理制度;淘汰不合格的农村师资;改良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省属高校公费师范生调查发现:省属高校公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职业情感认同水平最高,职业意志认同水平最低;教师职业认同在一年级与二、三、四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职业意志认同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公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受到学校氛围、课程设置、政策满意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公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应深化教育改革,加大乡村发展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公费师范生的选拔机制与培养体系,优化地方高校公费师范生的课程与教学设计,提高公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水平。  相似文献   

4.
公费师范生的乡土情怀对他们未来更好地服务乡村教育且愿意扎根乡村将产生直接影响,高师院校要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乡土情怀的渗透.笔者通过对H师范学院公费师范生和教师的调查发现,在公费师范生课程教学中渗透乡土情怀的一些情况不尽人意,存在教师主动渗透乡土情怀的意识不够,自身乡土文化素养缺失;学生对家乡文化认识不足,乡土情怀相...  相似文献   

5.
为探求公费师范生的成就动机对其专业承诺的具体影响,利用成就动机量表和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对232名公费师范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公费师范生整体成就动机水平较低,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其专业承诺总体处于中上等水平,同样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公费师范生成就动机总水平、追求成功的动机与专业承诺呈现正相关关系;公费师范生追求成功的动机可以正向预测其情感承诺和理想承诺水平.为了提高公费师范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增强其专业承诺,需加强价值引领,提升公费师范生的教育使命感;关注公费师范生成就动机和专业承诺的性别差异;注重"首尾"阶段,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与就业支持;创建激励机制,激发公费师范生追求成功的动机.  相似文献   

6.
地方公费师范生政策是对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借鉴与推广,彰显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政府逻辑、服务国家战略布局的高校逻辑、履行社会契约义务的市场逻辑。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遭遇了地方公费师范生“留不住”、高校人才培养“无特色”、社会契约履行“低效率”等诸多问题。为此,需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推进城乡教育师资均衡;深化供给侧改革,探索本土化培养乡村教师;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提升契约履行效率。  相似文献   

7.
强师计划提出要加强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公费师范生培养是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总结我国公费师范生的发展历程,梳理部属及不同省份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差异,挖掘其中的亮点与不足,进而提出关于我国公费师范生政策的思考与建议:推广全日制公费教育硕士培养政策,探索本科硕士一贯制、复合型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加大紧缺学科教师补充力度,扩大复合型男幼师培养规模;增加公费师范生录取前面试环节,优化进入退出机制;加强公费师范生职后保障激励,建立区域流动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8.
赵春华 《文教资料》2020,(2):144-145,138
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的出台意义重大,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地方中小学需求和公费师范生培养机制、地方教育事业和师范生个人发展、师范生知识技能和职业信仰教育几对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和退出机制,形成系统精准的培养教育机制,强化有效激励和保障机制,培育“四有”好教师,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费师范生是推动未来乡村教育振兴发展的主要力量,高校在师范生职前培养的过程中加强地方文化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实现公费师范生“下得去”的首要培养目标。本研究通过调查公费师范生地方文化素养的发展现状,探析其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地方文化知识认知、情感认同、融入意愿、实践应用四个维度探索“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社会的广泛认可。自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实践以来,无论在招生专业还是就业形势方面都效果甚佳,具体表现为公费师范政策稳中有变、招生政策不断完善以及公费教育政策得到社会广泛认同等。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公费师范生也表现出从事教师职业动机不明确、自我专业意识淡薄、内源性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应该从符号机制、文化机制与激励机制等三个方面来完善与优化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实施的动力机制,由此,探索出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实施的未来路向:首先,迈向"实践共同体",增强公费师范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其次,从"政策服从者"走向真正的"受惠主体",为公费师范生创造职业幸福感;最后,探求自我认同,激发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内源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