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唐人豪侠小说塑造侠客形象很注意武技的描写,并以此为中心铺叙行侠故事,自觉地把武术、杂技技艺运用于豪侠小说侠客形象的创造中,同时渗透佛、道等宗教神秘成分。唐人豪侠小说中的“武”,体现着较多的内容和文化精神,有技击、道术、药物、功夫展示等四类。唐人对武艺的张扬和精心描绘,使侠客形象和武技描写不但成为武侠小说的重点,而且使侠客形象的审美价值更富有文化意义和美感,从而大大提高了豪侠小说的审美价值和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2.
文章立足于新时期的文化结构和文学氛围,通过对当代文学代表作品的爱情描写及与爱情相牵连的性爱问题的探讨,阐明了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以来文学作品性爱描写的利弊问题。  相似文献   

3.
唐代是我国豪侠小说的初创阶段,也是我国杂技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人豪侠小说非常注重侠客的武技描写。这种描写,除了受佛道神秘色彩影响外,更多显示着与杂技的密切关系:一是对侠客武技的描写部分或全部借用了杂技幻术技艺中的某些技巧;二是唐代豪侠小说中的一些侠客形象,尤其是女侠形象,多来自对杂技幻术艺人的形象借用。这种重要的艺术借鉴,不但标志着唐代豪侠小说的定型与成熟,而且以女侠的闪亮登场和高超技艺,提高了唐人豪侠小说的审美效果和文化内涵,增强了小说的神秘性和吸引力,也直接启发了后世武侠小说作者武技描写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4.
纵观当代情爱小说发展演进的历史。从提倡妇女解放、讴歌婚姻自主到呼唤爱情的位置。从对左倾路线压抑人性的控诉到对爱情、婚姻与伦理道德关系的反思,从情爱表现到性爱表现的转移,无一不是当时社会政治风云变幻的折光,无一不受当时各种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自然地,当八、九十年代,西方各种现代主义思潮纷至沓来时,这一时期的情爱小说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带有了一些现代主义的因素。本文试图从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两方面阐述八、九十年代情爱小说中的现代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5.
民间意义是汪曾祺小说的重要的文化内涵:一是汪曾祺在文化心理上具有鲜明的民间立场与浓厚民间情结;二是在对风俗民情的描写中,呈现出民间社会的原始形态;三是在对底层各类人物的刻画中,显示出民间社会所富有的价值观念、心理性格与精神风貌;四是从性爱生活中突现出民间文化中潜在的巨大的原始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简·奥斯丁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乡村,她的作品以描写乡村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的爱情和婚姻为主。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通过对五桩婚姻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她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的爱情与婚姻观、女性伦理和家庭伦理。在传统的资产阶级婚姻道德中,金钱和门第是爱情和婚姻的决定性因素。由于女性没有权利拥有和继承财产,她们不得不将物质作为爱情和婚姻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对《傲慢与偏见》进行解读,分析小说中反映出的婚姻观,并挖掘伦理道德观念产生的社会根源,再现当时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7.
由于唐代的中外贸易频繁,胡商积聚财富的能力使唐人惊叹不已,更被作为异域形象写进唐传奇中,并被赋予传奇的色彩。唐传奇中强调胡商的识宝能力,所识的宝物中外皆有,在这些宝物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寓意,以及唐人对商业伦理的独到理解。唐传奇中对胡商的描写充满了唐人对异域的理解和想象。  相似文献   

8.
婚姻与性爱,是张爱玲小说世界的基本题材.基于她的家庭经险和她的悲观气质,她难以发现人间真情,她珍惜爱情,却看到人间无爱,没有情投意融而持久的爱,只有权衡利弊的交易和短暂的梦幻,她更看到性爱中的人性悲剧是导致人间无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作家,其长篇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因过多性爱描写也成为一部颇有争议的小说,但这部小说中劳伦斯实质上表达的是自己对美好婚姻的憧憬。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在细读张洁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的基础上,分析了小说创作的文化语境,显现文革之后关于爱情的文学想象及理想建构;探寻这种痛苦的理想主义爱情追求产生的时代原因。最后考察了小说所建立的爱情理想在变革的社会中的嬗变。  相似文献   

11.
唐代女冠诗是唐代社会文化的特殊产物 ,与前后各代相比具有不同凡响的美学风貌。唐代三大女冠诗人李冶、薛涛、鱼玄机的诗歌 ,从“情”这一特殊层面出发 ,表现出率性而作 ,不讳言情的放情笔调。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传奇故事,在体裁上继承了唐代爱情传奇的传记体特征;在情节创作方面达到了比唐传奇故事更加曲折离奇、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在诗笔的运用上更加灵活自如、恰到好处。不仅是艺术手法上的升华,在具体故事题材上,《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传奇也多折射出唐传奇爱情故事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女性的悲歌--从唐诗看唐代妇女的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被称为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它的开放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体现.妇女群体在这一时代也展示出了自己的独特风貌.但是作为整个社会的受压迫阶层,唐代妇女仍然经历着各种各样的痛苦,这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是有所反映的.唐诗中有不少以描写宫女、征人妇、商人妇、农妇、弃妇、歌妓命运为对象的诗篇,充分展示了唐代妇女的不幸命运.  相似文献   

14.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故事传承千年,在各类文学形式上都有体现,历史演义小说中涉及李杨故事的主要有褚人获《隋唐演义》及蔡东藩《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唐史》,细加比较,两者在创作态度、材料取舍、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各自体现了鲜明、典型的“尚文”“崇史”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从《全唐诗》看唐代诗人的羲皇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羲皇上人”现在已是一条大家熟知的成语,推其源典出东晋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其正确的理解应是“羲皇高人”或“羲皇圣人”,指羲皇时代。出于对陶渊明的尊崇和对闲适恬淡生活的向往,唐代诗人往往化用“羲皇上人”入诗。在唐代诗人的笔下,“羲皇上人”所代表的“羲皇时代”有君似无君,无为无不为,精神愉快,丰衣足食,类神界天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原始共产主义。究其根本,《老子》所展现的“小国寡民”的农家乐园、《礼记·礼运》所描述的“大同世界”及陶渊明《桃花源诗》追忆的“桃花源”以及唐代诗人吟咏的“羲皇代”在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6.
终唐一世营建了许多行宫别苑,而与行富有关的书法、绘画、乐舞、杂耍、佛教、旅游等文化现象,使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载体,展示了唐文化辉煌灿烂的瑰丽篇章.灿若群星的行宫是唐文化的渊薮,颇具光芒的行宫文化是唐文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17.
曾玉华  许万林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330-1331,1342
以丝绸之路的城市体育转型为背景,分析了唐代长安城市居民结构的变化和城市的演化,探讨了唐代长安的发展对我国城市体育文化嬗变的影响.认为:市民阶层崛起主导了城市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加快了城市体育文化的一体化进程;唐代长安营城思想的发展促进了城市体育多级文化体系的生成;唐长安独特的"镇集化"里坊是异质文化的载体,是长安多元体育文化生态繁荣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晖 《池州学院学报》2013,(1):50-52,83
《送童子下山》,是唐代释地藏于九华山所作的一首名诗,《全唐诗》、《九华山志》、《中国历代名僧诗选》等典籍,均有收录。文章对释地藏卓锡九华的年份和此诗所作的时间,力所能及地予以详细钩沉与确定;对《送童子下山》具体的诗由、浓馥的诗情、绵绵的诗意一一予以赏析;对地藏"普渡众生"中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操,给予阐发与褒扬;对诗中充溢着的博爱情愫和关爱下一代的伦理道德,予以充分揭示。概括出《送童子下山》诗,给今天的文明社会和人,激发出精神上的深沉反思,在人格、伦理、道德上带来了美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唐诗中有很多歌咏下层劳动女子的诗句,尤其是其中有关服饰、化妆的描写,填补了正史对唐代民间女子服饰与生存状态疏于记录的缺憾。唐代民间女子即使身处盛世,仍生存艰难,这从她们的服饰、化妆不难看出,无论材质、式样、花色,民间女子服饰与贵族妇女都有很大的不同,由此所透露出的生存状态之差距也是天上人间。  相似文献   

20.
从训诂学的角度,结合俗文字和墓志文献特点如用典、对仗等知识,对《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在文字释读方面存在的一些疏漏和不足提出商榷意见并进行一些补充论证,以期有助于阅读和利用该墓志文献,进一步发挥其对唐代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