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挤挤脚就小     
“妈,我的鞋呢?”
  “自己找去啦,别烦我!”
  “这鞋子这么短,我的脚都挤疼了,能不能换双新鞋子啊?”
  “不行,你看看你的脚现在多长了,挤挤脚就小了!”
  唉,老妈又在说我脚长了,烦啊!
  而这样的声音常常在我耳畔聒噪……  相似文献   

2.
假期过半,接到了我班周某某小朋友的电话:“老师,我想你了……”
  一股暖流从心中涌动,“是心心啊,你想老师啊,老师也很想你呀!你在哪呢?”
  “我在家里,我去动物园看动物了,大熊猫睡觉了,他们(游客)都不喂大长颈鹿,那个长颈鹿都吃饱了,他们还喂它……”能想象到周某某小朋友的表情在皱着眉头,似乎在“告状”,(平时说话的时候爱皱眉头)。  相似文献   

3.
四年级的学生小林,长得胖乎乎的,细长的小眼睛总是含满了笑,善于并乐于与教师交流,但对待学习却马马虎虎,他有一个小他一岁的妹妹在同一个班。
  近来,小林突然对他的考试分数紧张了,每次期末综合练习后,他总是跟在我的后边问:“老师,我考了多少分?”
  “不知道。”
  “这次考不好就死了。”
  “是不是成绩差了要挨打?”
  “哼!他们才不打我呢!比打我还惨。他们当我是透明的,早上你想起床就起床,不起来他们也不会叫你,我喊他们也不理……”小林一口气讲出了他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甲:你会打电话吗?乙:这谁不会?拿起话筒,拨号、接通,喂,张三,今天我让你到我家来唱卡拉OK,不见不散。完了,挂上电话。甲:你这样打电话不符合要求。乙:怎么不符合要求啦?甲:你也不问一下,就知道接电话的人一定是张三吗?再说你也应该自报一下家门呀!否则对方怎么知道你是谁呢?乙:那我就这样说:“喂,你是张三吗?我是李四,今天……”甲:停!你这样说话太生硬,语气应该温和一些,要用礼貌用语。接通电话后,你先要说:“请问,这里是张三家吗?”对方回答:“是的。”你再问:“他在家吗?”如果接电话的人不是张三,…  相似文献   

5.
(一)电话“丁零零……”客厅里的电话猛地响了起来,把我也吓了一跳。“喂,”是妈妈在接,“你找谁呀……找徐彤?你是谁呀……她同学?你叫什么名字啊?……”原来是找我的,怪不得老妈的“福尔摩斯症”又犯了,对着电话审个不休。是谁找我呢?“彤彤,你的电话!”老妈终于叫我了,又转脸对正在看报的老爸说道:“听声音像是个男的,叫冷什么来着……”难道是冷子枫?我的大脑还想进一步理清头绪,可脚却不听使唤地跑到客厅,伸手接过了老妈的话筒:“喂……”“是我,徐彤……”果然是他!这时候打电话来干吗?我下意识地将话筒贴了贴…  相似文献   

6.
“老师!老师!让我看看您的照片!”一时间班里的学生都睁大好奇的眼睛,怀着异样的心情,争先恐后地传看我的照片。“咦,老师,我咋没看见您照相的景点?”“哇,老师,您还真有点儿酷!”“老师,您咋没跟我一起照呢?”……这是发生在我给初一学生上课前的一件事。上周六学校组织学生去世界公园游玩,有位学生给我拍了一张照片。今天他送给我照片时,不留神被班里其他同学看见了。于是就有了上面的那一幕。我有点惊讶:作为任课教师,平日里与学生们打交道并不少,况且这次游园我还带队同去,为什么对我的一张照片,他们这么好奇呢?冥…  相似文献   

7.
我是小气鬼     
Hi!我叫冯书晗,不过在家里爸爸妈妈经常叫我“小气鬼”。
  为什么会有这个外号呢?别急,大家听我讲完就明白了。
  我有一件粉红色的羽绒衣,从我三岁起就跟随我了,现在
  我还在穿呢。小朋友一定在笑我没长高吧?不对,我的座位在
  最后一排。那这件羽绒衣会“变魔术”吗?是的,这件粉红色羽绒
  衣就是个小小魔术师。  相似文献   

8.
“张蒙,你的作文呢?”
  “不会写!”
  昨天,是我的晚自习,上课铃响了,我抱着作文本走进了教室。有几名学生没有交,和往常一样,我询问他们缘由,前面几名学生都认真地解释着并表示会尽快补交,可眼前这一位,表情僵硬而又不屑一顾地冲着我说“不会写!”此番回答让我觉得自己像是黄世仁在逼账,火一下蹿到了脑门。这时,其他学生的眼睛齐刷刷地转移到了我们这边,显然也是被这幅景象惊呆了。这突如其来的尴尬,我该如何收场?这位学生的语气实在让人丢面子,何况在这么多人面前!就在我准备发怒时,我想到了过去:  相似文献   

9.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一次,小学低年级教学研讨课上,做课老师在开课后对学生提出来这样一个问题。当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后,我在下面想,学生能答出来吗?这可是二年级的学生呀!事实也确实如我想,学生读完全班交流的时候,学生都说不出来,确切地是说是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再三问,才有一个小男孩站了起来,老师大喜过望,“你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个小女孩画了幅画,不小心弄脏了,她在上面画了一只小狗。”“你说得真好!”老师又接着问:“结果怎么样呢?”“获得了一等奖。”老师高兴地表扬了他,让全班同学给他鼓掌。  相似文献   

10.
插嘴大王     
“呀!他又惹老师生气了!”“就是,他怎么这样爱插嘴呢!”“就是,就是!”说谁呢?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在说我们班的“插嘴大王”张天牧啊!我一听,心中暗暗赞同这种说法。他真是个“插嘴大王”,不!应该是“贫嘴张大民”!这可是我们班主任封的。对了,你还不知道他的故事吧!我就拣两件事来说说吧!有个星期三,上自然课,老师给我们讲的是信息的传递。王老师说:“现在传递信息用得最多的是手机……”王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张天牧便猛地站了起来:“要说手机呀,现在用得最多的是三星牌的手机,不过我家不用三星的……”他叽哩呱啦地…  相似文献   

11.
答案是多少     
凯迪博士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人际关系学。每学期第一节课,他总要在黑板上写下两个数字--4和2。然后他问学生:“答案是多少?”
  很多学生抢着回答:“6!”博士笑着摇摇头。
  有一些学生毫不示弱:“2!”博士再次摆摆手。
  有学生很得意地站起来说:“哈,我知道了,答案是8!”
  凯迪博士微笑不语。  相似文献   

12.
战马出征归来,正在树下休息,突然来了一群驴子。
  “大英雄,你冲锋陷阵,立下战功,我们佩服极了!”驴子们说,“快给我们介绍经验吧,有一万头驴子在会场上等你呢!”
  “哎呀,我休息一会儿后还要上战场呢。”战马为难地说,“再说,我的经验对你们有用吗?你们驴子也不上战场呀!”  相似文献   

13.
找优点     
“讨厌!你把我最心爱的书弄坏了!快赔我新书……”我捧
  着被开心哥哥抢得皱巴巴的书,一边跺脚一边大声地哭喊着。
  “我只是想看看书背后的图画,谁让你小气,不给我看呢!”开心
  哥哥小声辩解着。  相似文献   

14.
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之后,我习惯性地进入下一环节,留给学生提问题的时间。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问:“老师,课文在‘法庭上’这一段中两次提到惊堂木,可第二次为什么称惊堂木为‘那块木板’呢?”当时,我的心头猛地一惊,呀!这是我备课时没有想到的,怎么理解?我先赞扬学生学课文认真,  相似文献   

15.
一、无“微”不至
  镜头一:几个妈妈的对话。“现在的孩子手机、电脑不断轮换着,整天低着头摆弄着这几样东西,眼里全没有其他存在,这样下去怎么办啊?”“你们家的也是这样啊!”“是啊,我家孩子也一样,手机、电脑比什么都重要,完全离不开啦!没办法了……”
  镜头二:几个学生的对话。“学校不准带手机,我准备悄悄带,反正老师也看不过来。”“哈哈,我有高招,带俩,一个替代品,万一老师发现,就拿一个坏手机去冒充,这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相似文献   

16.
“全国高考看江苏,江苏高考看南通!”这是我很早以前就听过的一句话,于是在过去我的心目中,江苏南通是应试教育的“典型”(呵呵,不好意思,得罪江苏的朋友了)!但我在江苏读博期间,走访过许多中小学,这使我真切地感到,江苏的应试的确不错,但未必就是“应试教育”!其实,江苏在新课程改革方面远远走在———至少是我们四川前头呢!语文新课改也是如此。今天,从这篇《狼》的教学实录中,我也读到了浓浓的课改气息。《狼》是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但我认为周老师上出了新意。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程序,在这堂课中被一一颠覆。教师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不复存在,但教师的引导作用依然体现于课堂之中。周老师以符合儿童兴趣的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进入课文,通过讨论探究,自己解决生难字词,自己感悟课文,通过表演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当然,对一堂课的评价总是见仁见智,比如,课堂结束前周老师的“拓展迁移思维创新”就有老师提出了批评———我是同意这种批评的。各位茶客,你认为呢?茶馆掌柜李镇西  相似文献   

17.
我的压岁钱     
“叮咚……”门铃响了,原来是张阿姨,她拎着个大果篮匆匆进了门。一进门,放下果篮,她就拿出了个红包,递给我说:“拿着,自个儿理理财。”我谢了张阿姨。等张阿姨走后,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红包,哈,100元钱!“张阿姨的礼物太好了,我正想自个儿理财呢,嘻嘻……”这100元钱可不是个小数儿呀!嗯,可以吃顿肯德基,或者去买点小食品。哎呀,不行不行,不能把它用在吃上。让我想想,对了,买书吧,哎,也不行,姥姥不是说不能看太多书吗,既损害眼睛又没有时间。到底干什么呢?我老是琢磨不出来。这时我偶然在电视上看见了一条消息:我国…  相似文献   

18.
刘帆 《八小时以外》2013,(10):24-26
它是必备的玩具
  张同学
  高二学生
  年龄16岁
  《八小时以外》:平日用手机做什么?
  张同学:通讯、玩游戏、看电子书。
  《八小时以外》:平均每天有多长时间使用手机?
  张同学:8个小时。
  《八小时以外》:手机是否方便了生活?
  张同学:必须啊。
  《八小时以外》:手机带来的最方便之处是什么?
  张同学:很多啊,智能手机可以替你做很多事情,比人脑记忆强多了。
  《八小时以外》:手机带来的不便之处是什么?
  张同学:一直要充电,如果忘带了就很惨。
  《八小时以外》:身边的同龄人也在用手机吗?
  张同学:是的。学校里规定上课不让用,我已经被老师没收俩手机了。
  《八小时以外》:没有手机你能活吗?
  张同学:不能吧……那不就和在孤岛上活着一样吗。  相似文献   

19.
薯条测谎法     
五个学生吸烟成瘾,一天他们在厕所吸烟,被教导主任看见,教导主任告诉其班主任,班主任次日找他们五个谈话。老师:“你吸烟吗?”学生A:“吸……”老师:“吸!你很光荣嘛!回去叫家长来!!”学生A回去后和另外四个说:“老师问你们吸烟了吗?你们都别承认,都说不吸,这事我自己担了。”……老师:“你吸烟吗?”学生B:“不吸。”“那吃根薯条吧。”说着老师递过薯条。学生B很自然地伸出两个指头……老师:“不吸?回去把家长叫来!”……老师:“吸烟吗?”学生C:“不吸。”“那吃根薯条吧。”学生C小心地接过薯条,心中暗暗地…  相似文献   

20.
神奇的作业     
“快点吃,还有作业呢!”“做完了吗?我看一下。”“快点做作
  业,我要休息了。”我的作业可没少让妈妈操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