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北朝时期,东魏丞相高洋发动政变,逼着当时的皇帝退位,自己当了皇帝,建立了北齐。北齐建立后,高洋担心原来皇帝的后代会报复他,于是把东魏皇帝的三个儿子都杀害了。高洋做了坏事,总担心会遭到报应。有一天,天空发生了日食,白天一下子变得像夜晚那么黑。高洋有种不祥的预感,于是找来自己的心腹,说:"西汉时,王莽曾经夺取了政权,但最后却被汉光武帝刘秀把政权抢了回来,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  相似文献   

2.
高洋是南北朝时北齐的第一位皇帝。东魏武定七年(549年)八月,高洋起兵造反。第二年,高洋逼孝静帝让位,自己做了皇帝,就是齐文宣帝,这时高洋年仅20岁。高洋刚做皇帝时,天下被他治理得很好。但六七年以后,高洋开始整日喝酒,喝醉后喜欢杀人。他最喜欢的是拿锯锯活人和生煮活人。  相似文献   

3.
高欢再次打下洛阳后,又立11岁的元善见为帝,是为东魏孝静帝。高欢立元善见为帝之后,对这个皇帝倒是恭恭敬敬的。这样,孝静帝算是过了十几年平安日子。业已成年的他出落得一表人才,文武双全(据说他能挟石狮子攀逾宫  相似文献   

4.
高洋述论     
北齐开国皇帝高洋(公元528—559年),是中国历史上北朝后期一位出身于鲜卑族的君主。其父高欢利用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的力量,在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争夺中获胜,控制了东魏政权,高欢及其长子高澄相继为大丞相、大将军,总揽朝廷军政实权,孝静帝不过是个傀儡皇帝。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八月,高澄未及夺得帝位,遇害而死。第二年澄弟高洋继立为大丞相、大将军,不久又封为齐王。是时“天下之大,将非魏有”,高洋代魏  相似文献   

5.
初中《中国历史》第79页说:“在政局动荡的情况下,公元8年,外戚王莽乘机夺取西汉的政权,做了皇帝,改国号新。”这里说王莽“公元8年”做了皇帝,改国号为新,是只将中国古代的年号纪年换算成公元纪年,而没有顾及到月份的换算。《汉书·王莽传》记载,居摄三年十一月,改元为初始元年,“戊辰莽至高庙拜受金匮神嬗。御王冠,  相似文献   

6.
杜牧在谈及他的《阿房宫赋》的创作动机时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上知己文章启》)."宝历,是唐敬宗李湛的年号.这位皇帝在位短暂,只有三年不到的时间. 公元824年正月,敬宗的父亲穆宗病逝,他继承了皇位,成为了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当时他只有15岁.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历史上,王莽曾以西汉皇室外戚的身份代汉建立新朝。新朝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几年,但它却是连接西汉与东汉的一个朝代,而且还以曾经发生过不同寻常的王莽改制和声势浩大的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而著称于后世。总之,西汉末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件大事,而王莽建立新朝的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间。近几十年来,我国的中学、大学中国历史教材和许多中国史论著,以及《辞海》等大辞典,普遍把王莽建立新朝的公元纪年定在公元8年。然而,事实上王莽建立新朝的公元纪年应该定在公元9年,定在公元8年是错误的,必须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8.
高洋是个毫不起眼的学生,性格内向,极少和人交往,见到老师也总是绕道走。学习成绩中等偏下,不过,倒也不调皮。一天上午最后一节课,我看见高洋盯着自己的笔尖发怔。高洋虽然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但上课却很少走神。我盯了他一眼,不过他根本没注意到。我自然地踱到他身边,他陡然回过神来,怯怯地看了我一眼,把头深深地低了下去。当我回到讲台再向高洋投去一瞥时,他的神情又开始游移不定,他究竟在想什么呢?这时,高洋犹犹豫豫地举起了小手,这倒让我颇感意外。我用鼓励的语气说:“今天是高洋同学第一次主动回答问题,我们用掌声…  相似文献   

9.
《资治通鉴》把绿林起义发生的时间记在王莽天凤四年(公元17年),一般著述都采此说.然将《资治通鉴》和《汉书》、《后汉书》以及其他有关史籍加以对照,便发现《资治通鉴》把绿林起义定在天凤四年是有问题的.《汉书·王莽传》地皇元年(公元20年)载:"是时,南郡张霸、江夏羊牧、王匡等起云杜、绿林,号曰:下江兵."《后汉书·刘玄传》载:"王莽末,南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泚而食之,更相侵夺.新市人王匡、王凤为平理诤讼,遂推为渠帅,众数百人.于是诸亡命马武、王常、成丹等往从之,共攻离乡聚,藏于绿林中.数月间,至七八千人.地皇二年,荆州牧某发奔命二万人攻之,匡等相率迎击于云社,大破牧军."  相似文献   

10.
高欢在晋阳缔造霸府,控制东魏的军国大权,掌握实际的权力,东魏皇帝成为傀儡,东魏朝廷形同虚设。经过高澄、高洋发展,霸府统治日益成熟。高欢父子霸府机构庞大,僚佐众多,保障了霸府的顺利运转。高欢父子霸府统治运转的方式有:京台机务,情寄深远;晋阳霸府机构和职能的扩充两个方面。东魏、北齐的更替,在高欢父子的霸府统治基础上得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1.
典故三则     
快刀斩乱麻【原典】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唐·李百药《北齐书·文宣帝纪》【释义延伸】南北朝人高欢,是东魏孝静帝时的丞相。有一次,高欢想试试几个儿子的聪明才智,发给他们每人一把缠在一起的蚕丝,要他们设法整理,并且比赛谁整理得最快最好。别的孩子都把乱丝先一根根抽出来,然后又一根根理齐,想快却快不了,都挺着急。唯有一个叫高洋的孩子与众不同,他  相似文献   

12.
东魏皇陵考     
公元534年至公元550年建都邺城的东魏王朝,此期间东魏亡故的宗族子弟究竟葬于洛阳西陵还是邺城.文献记载方面和前人均无定论.笔者根据诸多元氏家族人员墓志勒文加以考证,认定磁县讲武城以北,王家店以西,即南孟庄、双庙、东小屋村一带为我国东魏元氏皇陵区.  相似文献   

13.
南朝梁武帝太清元年(公元547年),北朝东魏大将候景不愿服从已死的权臣高欢之子高澄,欲献河南十三州降梁,梁武帝认为这是统一南北的好机会,就不听臣下的劝阻而接纳了候景,并封他为河南王和大将军。这件事虽然使得梁朝与东魏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但梁武帝又不肯与高氏政权完全断绝关系。因此,候景感到梁武帝并不完全信任自己;降梁后他又了解到南朝朝廷中的各种腐败情形,于是就在降梁的第二年(公元548年)起兵反叛,很快攻陷了京城建康,梁武  相似文献   

14.
介绍历史纪年中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推算。对历史教材中季节八气测定产生时间和王莽改元时间提出疑问 :认为八气测定产生于春秋末期 ,并非战国时期 ;王莽改元当在公元 9年 1日 ,并非公元 8年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歷史课本,因執筆者不是一人,又因缺乏互相校勘統一工作,因此中小學历史課本年代事實多有出入。學生一年前所讀的史实年代,升級後讀到另一册書反與前有不符合处,不知何者為是,教師每因此遇到难以回答的問題。玆举兩事為例: 一、小學課本與中學課本分歧: 王莽奪取政权的年代,中小學課本相差一年。小學課本這樣寫:‘公元九年,汉朝外戚王莽奪取了汉朝的政权,改国號叫新。’(十八頁)中學課本則说:‘在公元八年,他奪取了西汉的政权,改国號叫新。’(四十五頁)。两者同述一事,時间則差了一年。這种差別產生的原因,就是改元所造成。這是什么緣故呢?因为王莽奪取政权改‘始建國’以十二月為正月,以公元按月計年,則是公元八年,以公元對建国年下注意計月,就誤为九年,或者是誤以改元的正月为元月,這样也誤為公元九年,應以中學課本载公元八年為是。二、中学世界史课本与小学本国史課本分歧  相似文献   

16.
关于北齐文宣帝高洋,我们所熟知的是他的残暴荒淫.但高洋在用人、政治、军事等方面拥有相当高的才能.高洋用人能够不拘泥于民族界限,只以是否有利于稳固统治为判断标准,知人善任,一大批汉人或汉化人士如杨情、高德政、高隆之、杜弼崔暹、崔季舒等被他拢入核心政治圈,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高洋对于鲜卓勋贵犯法者,也决不姑息,并能够把佞倖小人排斥在政治圈外,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这也是北齐能够在高洋统治时期达到鼎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贾思勰是我国北魏末期人。他曾在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做过太守,他到过山西、河北、河南等,最后回到家乡山东益都,经营农牧业。他于公元533年(北魏永熙二年)到公元544年(东魏武定二年)写成了《齐民要术》。  相似文献   

18.
传说在公元193年,当时的罗马皇帝柏提那克斯被他的近卫军杀害,而想大捞一把的近卫军士兵对皇位进行拍卖,一个叫狄第乌斯的富翁拍得皇位并给了每名近卫军士兵一笔钱。然而皇帝的位子还  相似文献   

19.
<正>先说个故事:北宋淳化二年(991年),大旱。太宗赵光义几次求雨不成,三月己巳日终于爆发,下诏臣工:再不下雨,"朕将自焚,以答天谴";又说,再不下雨,你们也烧了自己。这个绑架式自杀求雨法终于让雨神崩溃了,第二日,雨。农耕社会的帝王,求雨是必修功课。较之赵光义祈雨的气急败坏,北齐文宣帝高洋更加暴躁:天保九年(558年)大旱,高洋数次  相似文献   

20.
和珅的末日     
《新作文》2006,(1)
宫廷之变公元1799年,即清仁宗己未四年,高宗皇帝驾崩。好在四年以前,他已经将皇位移交给了仁宗皇帝嘉庆,不会导致皇位的青黄不接。宫廷内外,朝野之间,秩序一片井然。高宗皇帝的丧葬大礼举行之后的一天,仁宗召集文武百官,齐集故宫太和殿议事。文武白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