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专项力量是赛艇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核心因素,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进行专项力量训练必须遵循身体发育的规律,科学地进行专项力量的发展。通过阐述青少年赛艇运动专项力量训练的特点,对当前我国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广风 《体育科研》2008,29(5):80-81
赛艇是周期性项目,人体肌肉力量是赛艇在水中行进时的动力源,只有增强运动员肌肉的快速力量,才能产生更快的速度。通过对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3年的跟踪研究,得出一些实践心得,为广大教练员在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力量训练与教学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赛艇运动是一项以有氧供能为主、强调力量耐力素质的体能主导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在赛艇运动训练实践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综述优秀赛艇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的研究进展,包括身体形态特征、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特征、专项运动素质特征以及专项技术对体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同时,通过国内外优秀赛艇运动员某些指标的对比分析,找出我国赛艇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专项技术与力量训练的密切结合是有效提高专项力量水平的重要途径。许多运动项目,尤其是一些周期耐力性项目经常采用增加阻力的方式提高运动员的专项力量,例如田径投掷项目的投重物练习、赛艇的划重艇、游泳的牵拉阻力游、自行车的增加传动比骑等等。  相似文献   

5.
浅析赛艇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赛艇运动员的专项力量即为:赛艇运动员在完成划浆技术动作过程中,神经肌肉克服内外阻力的活动能力,由此可知,专项力量训练对赛艇运动的重要性.它是影响赛艇运动成绩的基本因素.所以,专项力量的训练,受到国内外教练的普遍重视.虽然他们的训练方法各有不同,但其训练原理是一致的.即发展肌肉克服外界对船的阻力而产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赛艇双桨技术动作的特点,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对赛艇双桨技术的主要动作阶段——拉桨过程中,运动员主要关节的运动及肌肉的工作进行分析,并针对目前赛艇专项运动力量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与动作实例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赛艇训练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小平  资薇 《体育科学》2011,31(1):56-62,74
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对我国赛艇项目能否续写2008年奥运会辉煌的一次严峻考验。总体上,我国赛艇的女子项目优于男子项目,轻量级项目优于公开级项目,但与世界赛艇优势国家比较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当前,我国赛艇亟待解决竞技能力的长期计划与赛前竞技状态的调控等问题,从运动生物学的角度研究竞技能力的积累和赛前竞技状态的控制。同时,还应该在技术训练和力量训练等方面审视并反思我国赛艇运动当前的训练,积极引进新的训练理念和方法,从运动的经济性和训练的实效性两个方面快速提高我国赛艇训练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赛艇是一项力量耐力性运动项目,在全程2 000m比赛过程中,高质量的力量和耐力水平,对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于机体能力的关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从持续训练法到法特莱克训练法,从间歇训练及其机制的不断探索到赛艇专项代谢基础研究,从乳酸阈模式到两极化模式,到现在的高强度间歇性训练,耐力训练方式的不断更新,推动着运动员能力的不断提升。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赛艇运动员力量和耐力,是赛艇项目教练员一直以来最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赛艇运动是一种以力量和速度耐力为主的运动项目,提高力量素质对提高赛艇专项水平起主导作用,尤其是冬训根据赛艇的特点采用多种不同的手法进行力量与速度耐力素质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有效地提高力量与速度耐力素质。在备战一届运动会训练中,根据我队起点低的具体情况,分别系统化地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力量训练法,分别对队员进行训练,一种是采用较普遍使用的分项大负荷练习+多项小负荷循环练习,另一种足采用减少大负荷即运用不同百分比练习而增加小负倚及轻托铃长时间练习,  相似文献   

10.
对赛艇教学与训练方法,如针对赛艇运动初学者的教学与训练方法、赛艇水上合练教学、赛艇运动员陆上专项力量耐力训练方法、赛艇教学中的诱导法与赛艇技术教学的常用手段等进行综合性论述。从而在横向比较中,对改进和完善赛艇教学与训练,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赛艇项目专项训练监控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赛艇项目专项训练监控方法的研究在我国很不系统,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没有可以借鉴和遵循的模式,只能结合赛艇训练的特点对优秀赛艇运动员训练监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很难得出确切的结论。但随着训练方法手段的不断创新,对科研人员的科技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累积经验、总结经验、敢于创新,才能跟得上当今竞技运动水平的发展。因此,未来赛艇项目的科研工作重点应逐步从运动员机能状态监控向专项训练监控方法转变。  相似文献   

12.
赛艇运动中拉桨阶段的桨力曲线反映了运动员的发力特征,是专项竞技能力诊断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家队的测试实例,对不同艇种、不同桨位的桨力曲线特征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对赛艇项目进行系列测试(桨频:35桨/min),结合专项认为专项技术较好的多人艇运动员大多采用A型;双人单桨项目中.领桨手倾向于采用A型桨力-时间曲线,一号位桨手倾向于采用B型桨力-时间曲线。不同桨频下的桨力-时间曲线特征可作为训练效果的评估依据,低桨频训练必须保持合理的拉桨速度和拉桨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一、少年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赛艇是一项“速度-耐力”型项目,绝对力量和耐力力量同样重要。这直接关系着运动员的成绩。但在少年训练中,不应该过于强调绝对力量。因为10到14岁左右的少年运动员骨骼等器官发育未完成,过早接受大力量的训练容易导致运动损伤和肌肉类型变质等不良后果。所以应多进行耐力力量的训练。而且在初期训练阶段,因为技术粗糙,比赛中很容易导致运动员的某块专项肌肉过早疲劳,所以应多进行专项肌  相似文献   

14.
赛艇运动员上肢专项力量练习器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制开发了一套赛艇运动员上肢专项力量练习器以及相应测试的装置,以检测运动j在力量练习的过程中的用力及用力速度特征,保证这些力量特征符合专项技术要求,改变以往单纯依赖于杠铃的练习手段,使上肢力量训练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5.
设计并实现了陆上赛艇专项力量训练系统,展示了初步的实验结果。根据赛艇运动中单人双桨项目的运动特点设计了训练台架并预留扩展功能,选用磁粉制动器作为系统阻力源,用高精度的光电式角位移编码器来检测桨角信号;选用了单片机和智能化的外围接口芯片构成了系统硬件部分,保证了实时准确的数据采集发送和系统控制;软件系统实现对测试数据进行基本的信号处理和统计学分析,解决训练过程中的可视化问题,设计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经过初步实验,系统达到赛艇专项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可以更好地实现赛艇运动员的在比赛时水平发挥的提高,就需要针对核心力量训练在赛艇项目水平发挥中的作用展开分析与研究,并制定出科学的训练计划,从根本上实现提高赛艇运动员的核心力量与综合素质。基于此,在本文将针对核心力量训练展开概述,而后针对赛艇项目训练中核心力量训练的有效方式展开分析,进而针对核心力量训练对赛艇项目水平发挥的作用展开研究,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专项能力训练是赛艇运动员的主要内容,但在我国赛艇专项能力训练中,重外在形式、轻内在联系和未将专项能力作为专项训练的核心内容等问题,是造成男子赛艇长期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1 最大力量训练的重要性最大力量训练在赛艇训练中是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之一 ,最大力量是力量、耐力、速度的基础。近年来我国赛艇运动的训练水平有较大提高 ,但也有部分运动员偏重于耐力训练 ,忽视了陆上绝对力量训练 ,还有部分运动员没有把力量和耐力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专项力量和专项速度耐力的发展提高。要想使运动员提高绝对速度、绝对力量 ,必须重视陆上最大力量训练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速度耐力。特别是女子运动员 ,由于肌力弱 ,肌纤维细长 ,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低 ,又受到心肺功能的限制 ,所以最大力量的训练就…  相似文献   

19.
1前言赛艇运动是一项对肌肉力量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同样对青少年赛艇运动员来讲 ,力量素质也是对其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保证 ,其中包括赛艇运动所需要的力量耐力、速度力量和绝对力量。因此 ,对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 ,应该根据赛艇运动的特点 ,结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在提高全面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力量素质。本文遵循发展力量素质的训练原则 ,针对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特点和赛艇运动的技术要求 ,通过对青浦区少体校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力量训练实践 ,总结了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力量耐力、速度力量和绝对力量练习的方…  相似文献   

20.
赛艇运动是一项体能类竞技项目,赛艇运动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专项成绩的好坏,没有了体能作保证,比赛中就很难发挥正常的技术和战术水平。那么如何训练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摆在教练员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