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在诸多新闻体裁中,消息是最常用的体裁,怎样写好它、写活它,一直是人们不断探讨、实践的问题。在一些人看来,消息尤其是广播电台的消息,就那一两百字,写起来很容易。其实写好消息很难。写好通讯的记者大有人在,而写好消息的记者又有几人?在每年的好新闻评比中,我们经常陷入这样尴尬的境地:送评作品绝大部分是通讯和特写,而发播量最大、对人民群众生活影响最广泛的消息稿却少得可怜。评选结果更是令消息气短,排名在前的几乎都是大块头的通讯和特写。以至首届“中国新闻奖”评比中消息一等奖的一个名额不得不虚位以待。消息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一名新闻工作者涉及体裁最多的是关于消息的写作,而消息又分为会议消息、人物消息、事件消息、经验消息、综合消息等。如何写好消息,显得尤为重要,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符合新闻规律。要跳出会议写消息、抓住内心写人物、选好角度报事件、突出重点写经验、凝练厚重写综合。  相似文献   

3.
要把消息写好,让消息在报纸上唱主角,除了在宏观上、在领导体制上、在外部环境上予以重视外,对于一个记者来说,还必须在自己的思想上转变认识,在自己的采写技巧上下一番功夫。没有政治敏感难以写出好消息为什么消息不被人们重视?以为消息的写作很简单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其实,要把消息写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它要求记者有高度的政治敏感。获首届现场短新闻竞赛一等奖的作品《难忘的时刻──小平同志会见最后一批外宾侧记》,就是这样一篇好作品。文章讲的是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11月13日的一次会见外宾的活动。如果按照一般…  相似文献   

4.
当了三年的人民日报新闻函授部的指导教师,看了许多通讯员写的消息,发现用词上存在着不少共同的问题。现在集中讲讲,也许对大家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有所帮助。1,不要用“我县”、“我局”等第一人称。写消息时,不要把自己看作是本地区或本部门的一员,而是在暂时履行记者的职责,即站在局外报道所发生的事实。所以,消息必须用第三人称。这种意识的转变很重要。会促使你从记者的角度衡量所报道的事实的新闻价值。有少量的通讯,用第一人称写可以更有  相似文献   

5.
学会写消息,是当好记者的前提,是记者必须要练好的基本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不能不重视消息写作.任何对于消息文体的轻视、不屑,都是不正确的.如何用好消息文体?笔者在此介绍一些自己的体会,希望有助于后学者.  相似文献   

6.
谈起写消息,不少记者和通讯员常常产生这样一些看法:有的认为,一条消息几百字,登在报上只是一个“豆腐块”,没有什么分量,更起不了什么作用;有的又觉得,写消息比较简单,找两个例子,再加上个“帽子”就成了,用不着下什么功夫采写,也显不出自己的水平……这些看法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对消息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二是对如何写好消息更是不甚了了。 在一次讨论新闻改革的座谈会上,有位报纸副总编的发言,较好地回答了前一个问题。他说:“新闻是报纸的主体。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采访札记等多种新闻体裁。但是新闻中的主角又是消息。这不是哪个人的主观意志说了算的,而是  相似文献   

7.
谈谈写消息     
小杨同志: 来信敬悉。您谈到自己为写不好消息而苦恼,要我介绍一些经验。我当了三十年记者,也没有写出多少满意的消息,但盛情难却,只好谈点一孔之见,供您参考。要写好消息,先要了解它的特点。消息最大的特点是:用最精炼的文字,以最快的速度,表达出翔实的事实。具体点讲,消息写作有这样一些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消息作为报纸文体中的“轻骑兵”,占版面最多,受众也最多,影响也最大。从写作上讲,似乎最容易写的是消息,但最难出新的还是消息。一些读者反映,许多消息在写法上都是“老面孔”,读起来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这固然与制题、选材等有关,跟写作技巧千篇一律也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这其中便涉及消息的节奏  相似文献   

9.
报纸上的消息写得一般化,这是个老问题了。近些年来,在新闻改革的实践中,消息明显比过去短了,新了,以现场短新闻为标志,为消息的创新开辟了新的途径。但是,应当看到,报纸上质量上乘的消息仍然较少,而一般化的消息较多,长风亦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有些记者、通讯员不大重视写消息,认为是雕虫小技,没啥写头,没有分量,而喜欢写通讯等大块头的东西。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近些年有的新闻单位在评职称、评先进时,比较看重大块头,长通讯,谁的长篇报道多,就意味着干得出色,就有竞争力。因而形成了好消息少,千文一面  相似文献   

10.
写好消息,是每一位记者都要练好的基本功。消息是报纸的主角,消息活则报纸活。多少年来,报社编辑记者一直为让消息活起来而不懈地努力着,提出散文式写法呀,让消息软下来呀,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想让消息活起来。尽管如此,目前,死板的消息仍大量地见诸报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经济类消息。因此,研究如何写活消息,经济类消息就成了重点。  相似文献   

11.
新闻记者的“十八般武艺”中,用得最多的要算写消息。作为新闻记者,最要紧的就是要学会写消息,就象一个战士,不管你是什么兵种,都要学会用步枪。尽管如此,拿起笔来,却往往难以运用自如,枪响靶落。难怪有人感叹:消息最难写。开始我并不太相信。以后时间长了,才渐渐懂得,消息的确比较难写。所谓难写,是指把消息写好,写得有吸引力,叫得响,很不容易。  相似文献   

12.
把握方向主攻消息焦利让消息在版面上唱主角,这里包含着两个方面,既有怎样写好消息,提高消息的质量;又有多写消息,增加消息的数量,让消息在量上占据报纸的主体。目前当务之急是如何增加消息的数量,首先让消息在量上唱主角,这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现实问题。从近几年的...  相似文献   

13.
消息,是新闻媒体上重要的宣传文体,要真正写好写精一篇消息不容易,必须下一番功夫。据自己多年来采、编消息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活,是好消息的重要标志。所谓写活,就是要通过报道把读者带到现场,要尽量少叙述,多描写;少概念,多形象;少造作,多朴实。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段存章说,记者要学会用眼睛写新闻,这话颇有道理。  相似文献   

14.
“新闻工作者要牢固确立消息在报纸中的主体地位的思想,把主要精力放在写好和编好消息上,以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对新闻媒介提出的更高要求。”这是全国消息研讨会上,与会者取得的共  相似文献   

15.
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力军,但是长期以来,从一些播发(刊登)的消息来听(看),听众(读者)却反映“没味”不爱听(看)。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除了所报道的事与听众(读者)生活、工作贴的不近以外,没有“细节”语言干巴是个主要原因。 “细节”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应如何估价其在消息中的地位或作用?这个问题值得研究探索。不少有经验的记者在写消息时,往往在导语里就使用“细节”,一开口就能把人抓住,吸引人听(看)下去。这里举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16.
纵观全国地市县报,近年大都扩版增期,蓬勃发展,我们新闻工作者为之兴奋.兴奋之余,也为不少报纸上质量一般化的新闻太多,甚至让一些写法陈旧、呆板,表达方式欠佳,假大空话连篇、没有思想深度的长篇充斥新闻版面而深感与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要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努力使自己的宣传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使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要求相距甚远.选好新闻角度,是一篇新闻稿件是否成功的第一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乏新闻线索,有的还是有较足份量的重大新闻线索,有的人一见便牢牢抓住,而有的人却熟视无睹.同样是记者下基层蹲上几天,有的就能抓回一串“活鱼”甚至还有“大鱼”,而有的回来却收效甚微,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结果呢?除了我们平时所说的敬业和吃苦精神外,很重要一条就是因为个人感知的不同而在新闻写作时选择角度的问题.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同样一件事,有的记者.通讯员觉得很有新闻价值,写出刊发后便被评为新闻佳品,而有的则写不出有价值甚至是不可刊发的新闻.因此我们看问题,分析问题要找角度,写新闻稿更要选好角度.怎样才能选好角度,找到最佳表达方式?除了学习借鉴教科书上的东西外,很难说有现成的东西可以机械地照搬.要想获得成功,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勤学、多思,进而达到巧取  相似文献   

17.
消息是新闻的主体,是报纸最显著的标志。在各种新闻体裁中,消息处于决定报纸命运的主体地位,可以说,写消息是记者的第一职责。然而,近些年在办报和阅报当中,发现了消息写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亟待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会议报道应该是为扩大会议影响、推动会议目的服务的;如何写好会议报道,有时不取决于记者。但是记者仍有展示自己能力的创作空间,关键是要有创新意识和新闻敏感。在消息写作中,会议消息可能是最容易写的,也是最不容易写好的。为什么这么说?所谓最容易写,就是说通常的会议报道都是一个格式:某月某日,一个什么会议在某地召开,谁谁主持会议,某某领导到会发表重要讲话,他说  相似文献   

19.
新闻立台,消息是骨干.写好消息,采制好录音消息,是对一个台最基本的要求.消息如何创优? 一、选材、选题 选题要注重两个品格,一是新鲜,个性鲜明,二是有意义,共性深广.拿创优来讲,这样的题目,这样的选材,就容易优.  相似文献   

20.
《晋书·顾恺之传》中有这么一段文字:“(恺之)尝图裴楷像,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面颊上添三毛,确是不算多,但画中人像却由此而“神明殊胜”,真是一件花力气不多而收效甚大的美事。试想一想,如果我们的记者能把大画家顾恺之的这一手段学到家,用于消息的写作,岂不妙哉! 我们一些人对于消息的导语写作一向很重视,而对于结尾却往往不是这样。有的甚至根本不屑以写结尾。认为消息的结尾本来可有可无。虽然,有些消息是可以没有结尾的,但这不应成为所有消息不写结尾的理由。而且从广义角度看,凡文有头就有尾,那种被认为没有结尾的消息其实也有结尾,它最后面的文字就是结尾。当然,这里在说到“颊上添毫”的方法时,我们仍然是从狭义的角度、针对那些有结尾的消息来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