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色列在国家建构和治理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大屠杀记忆的政治功用,竭力打造大屠杀记忆的公共空间。它通过建立以亚德·瓦谢姆为核心的纪念场所、确立大屠杀纪念日与纪念仪式、规范教育体系中的大屠杀教育内容与形式、建设大屠杀网站、制作大屠杀影像等多元方式来建构历史记忆,推动大屠杀记忆逐步迈向公共历史领域,让未曾经历过大屠杀的以色列公众从大屠杀公共记忆中找寻历史通感。公众则借助纪念馆、纪念日、学校教育、历史遗迹、影像媒介等途径与历史互动,形成对大屠杀记忆的自我认知与评判。  相似文献   

2.
德国赔款问题是一战后重建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关键之一 ,是二十年代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欧洲以至世界霸权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欧洲和世界的政治经济有着深刻的影响。德国赔款问题经历了两次大的转折 ,第一次是鲁尔事件造成德国局势急剧变化和国际形势激烈动荡 ,导致《道威斯计划》出台 ,从经济上缓和了赔款危机 ,并使欧洲政治格局开始深刻变动。第二次是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 ,192 9年国联制定了《杨格计划》 ,进一步减轻了德国的赔款负担 ,撤消赔款委员会 ,把赔款问题交国际清算银行办理 ,与政治脱钩。 1932年洛桑会议决定停止向…  相似文献   

3.
今天德国秉承的记忆文化,主要是对犹太人大屠杀历史的直面,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初期德国老一代表现出集体沉默,而中期德国年轻一代打破沉默,到后期德国集体树立反省意识。德国对大屠杀的这一反省进程在国内外政治变迁、人口世代更替、国家统一实现这些因素综合的作用之下,而不断地趋向正面。如今德国完成了对大屠杀罪行记忆的恒久化与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德国工业革命起步较晚,但进展很快.在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没有结束时,德国又开展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铁路和内河航运业的迅速发展;教育和科学的巨大进步;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以及新技术、新工具的使用;普法战争的胜利使德国获取了阿尔萨斯、洛林以及巨额赔款,这些因素最终促使德国在工业革命浪潮中后来居上,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有关新加坡检证大屠杀问题,目前国内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只有几篇描述性的文章和介绍,①尚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预谋性是新加坡检证大屠杀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在战后的日本,对新加坡检证大屠杀的认知与其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有诸多相似之处,即冷淡、漠视、怀疑、模糊、逃避,甚至否认这种暴行的发生。当然,战后日本对新加坡检证大屠杀的历史认知的演进也有其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已经61年.在二战中,大批犹太人被纳粹屠杀。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确定了4月25日为大屠杀纪念日。今年的大屠杀纪念日上,传来了让人欣慰的消息:德国政府表示,开放纳粹大屠杀档案。这批档案里有1700多万犹太人、劳工及其他受害者的情况。是目前世界上有关纳粹大屠杀的最大的档案之一。德国曾经不想开放这些档案。因为这是德国形象的一个历史大疤痕。其实,若论起对纳粹的悔过态度,德国应该是最彻底的。想当年,其两任总理都曾为此下跪忏悔。但是近年来欧洲新纳粹势力有所抬头,猖獗的新纳粹分子让各国政府头痛,如何教育这一…  相似文献   

7.
正是由于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大屠杀教育、保存大屠杀记忆,大屠杀话语才在国际社会占据了日益重要的地位。国际组织主要从战争罪行证据的调查与搜集、大屠杀纪念与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否认大屠杀"等反犹主义行为做斗争等方面保存大屠杀记忆,并且将大屠杀纪念与教育活动日益制度化。国际组织对大屠杀记忆的传承有助于帮助公众了解大屠杀以及种族仇恨的危险性,推动创伤教育成为公共文化的重要内涵与道德基石,但在此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对创伤记忆的政治化解读与道德滥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一道威斯計划是协約国美英法帝国主义在德国赔款問题上矛盾发展的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結束后,德国的赔款問题就成了战胜国之間、战胜国与德国之間主要矛盾之一。美英帝国主义想要保留一个强大的德国,作为反苏突击力量和鎮压德国的革命运动。此外,美国还企图利用德国在欧洲对抗英法,并企图通过对德国的扶植在欧洲扩大和巩固自己的势力;英国則企图利用德国对抗美国、削弱法国,以维持其傳統的欧洲大陆均势政策。法国则想把波兰作为反苏力量,打算尽量削弱德国,甚至使德国几十年都不能恢复原气。因此,法国对德国提  相似文献   

9.
《读写月报》2023,(1):4-7
<正>【阅读导引】世界上有不少工业强国与工业大国,其中德国制造以高质量而闻名于世。即便如今大部分的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但是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德国仍旧保留了非常强大的工业实力。为何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支付了巨额战争赔款,社会遭到重创后,德国的工业实力仍然能够在全球独树一帜呢?这离不开对教育的重视、对广大中小企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刘常庆 《上海教育》2011,(21):49-49
德国统一后,特别是围绕二战结束50周年的国际争论,曾引起欧洲和美国的担忧,战争历史和大屠杀的记忆有可能被忘记。其实,在德国,这一历史一直是公民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受到赔款、裁军、割地及审讯战犯等项惩罚。其中赔款一项不但影响德国国计民生,且与战胜国列强关系至切,因而最为复杂棘手。围绕这个问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展开了长期的激烈的斗争,其实质是争夺欧州霸权。斗争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巴黎和会、赔款委员会、鲁尔的占领、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1929年经济危机到1932年洛桑会议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勒索赔款和如何分赃,是帝国主义列强矛盾斗争的焦点。侵华列强专门组成了“赔款委员会”和“资源调查委员会”。以研究清政府可能负担的最高限额。各国首先在确定赔款总数上发生了争吵。德国“要求中国赔款。务到最高限度”,主张“二十万万马克之数”,因它“急需此款,以制造战舰”,以便与英国争雄。俄国也力主尽量榨取,急用赔款以加速西伯利...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9月7-22日,第五届犹太大屠杀中国教育者专题研讨会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召开。本次会议由以色列亚德·瓦谢姆犹太大屠杀纪念馆、大屠杀博物馆和大屠杀国际研究院主办,艾德森家族基金会赞助,共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多所高校的30名师生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宗旨是让中国师生详尽地了解犹太大屠杀历史及其教育,议题涵盖犹太历史文化、反犹主义、纳粹大屠杀、大屠杀教育与记忆等内容。会议  相似文献   

14.
耶路撒冷以色列纪念大屠杀博物馆,最近收到两块用人的头发织成的地毯。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又一新证据。 这两块人发地毯,是意大利南部城镇萨莱诺的一名65岁的寡妇马尔维娜·佩拉塔送给耶路撒冷的亚德·瓦希姆大屠杀博物馆的。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佳木斯路的沈瑞问: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我们学校也开展了一些学习、教育活动。我想问时博士一个问题,德国纳粹为什么那么痛恨犹太人,甚至要对他们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呢?  相似文献   

16.
索尔·贝娄作品里的大屠杀书写一直是创伤理论关注的热点。《塞姆勒先生的行星》以塞姆勒先生的视角见证了犹太人惨遭屠戮的真相。小说通过他恐惧地铁、坟墓等与大屠杀相关的意象,讲述了大屠杀对其受害者和见证者塞姆勒先生的精神戕害。大屠杀被历史湮没,其原因不仅在于德国纳粹法西斯当年的层层封锁和控制,还在于受害者和犹太人自身对该事件保持沉默。避免大屠杀悲剧再次发生既需要克服以暴制暴,又需要宽恕之心。医治受害者的创伤虽然有很多方法,但重建受害者的价值观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正据以色列《犹太前进报》网站(forward.com)2014年4月24日报道,以色列教育部近日出台了关于大屠杀教育的新课程计划,以色列儿童将从幼儿园开始接受大屠杀教育。该课程在以色列教育部网站上被命名为"我的记忆",并在大屠杀纪念日之前发布。来自以色列教育部和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国际学院的大屠杀研究专家设计了这一课程。课程委员会包括大屠杀研究专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和教育顾问。  相似文献   

18.
在新编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材中,增加了一节《20年代的国际关系》,这是难点,也是高考重点,很难把握。这里笔者仅就鲁尔危机与德国赔款问题的解决谈谈我的学习思路。20年代国际关系的中心问题是对德问题,其核心之一是德国赔款问题。对此,法英美各国间进行了明争暗斗,这从“鲁尔危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要弄清这些关系,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掌握“鲁尔危机”概念“鲁尔危机”这个概念有关知识点散见于教材,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1923年,德国提出了延期支付赔款的要求后,英美同意,法国坚决反对,并联合比利时出兵鲁尔区,酿成“鲁尔危机”。英美反对法国以武力相逼的做法,德国采取“消极抵抗”政策,法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决定对无力支付巨额赔款的德国“杀鸡取卵”,出兵占领德国煤铁产地鲁尔区,结果使德法经济均遭受重大损失。对此,美国推出“道威斯计划”,决定“养鸡下蛋”,以经济手段解决问题。这一计划的实施,解决了鲁尔危机,使德国的政治局面随着经济复兴趋于安定;同时调整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并使欧洲国际关系的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一战后,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关于德国的赔款问题贯穿了整个20世纪。这一问题蕴含着世界各大国在欧洲甚至整个世界的角逐,也为后来"一超多强"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中,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暴富的美国对德国赔款问题由初步参与到主动夺权再到主导对话决策的转变,说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格局的主要缔造者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