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 技术进步是工业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进步对促进企业经济发展越来越显的重要。当前我省工业特别是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状况又是怎样的呢?本文依据最新统计资料,结合一些实际调查情况作一分析,并就如何推进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现状及问题  相似文献   

2.
今年5月,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决定》强调科技进步在搞好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力等诸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内江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产值占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近8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骨干作用。不断推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领域中应用不断广泛,尤其是在工业加工和生产操作流程中,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精度和质量,节约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产业的转型与发展。人工技能技术将工业加工生产引入新时代,推动了我国工业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技术进步型企业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技术进步型企业的内涵1 .1 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依靠技术进步是我国工业企业发展的基本战略。所谓技术进步是指技术变革的积极方面 ,即技术变革的正效果 ,是人们在生产中使用效率更高的劳动手段和先进的工艺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运动过程。技术进步以社会需要为动力 ,以生产实践为基础。落实到企业技术进步就是通过技术引进或自主开发取得新技术并应用于生产经营过程。通过产品创新和技术改造 ,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 ,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实现形式 ,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核心。虽然自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技术…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关键内容以及工业现代化发展的重中之重,电气自动化技术目前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巨大的进步和空前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长足发展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极大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有力地保证我国工业社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所以说,对电气自动化及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测度我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和产能过剩指数基础上,本文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偏向对工业产能过剩的影响程度及其传导机制,探究了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不同匹配度下二者关系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工业技术进步方向为资本偏向型,加剧了产能过剩形成;并且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主要通过投资、需求、研发和资本配置效率等传导路径对产能过剩形成产生影响。最后发现技术适宜性下技术进步偏向会有效促进生产效率且化解过剩产能,而在技术非适宜性下技术进步偏向则会进一步加剧工业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7.
王斌会  张欣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3):107-116
以环境污染指数作为非期望产出,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我国30个省份2000年至2018年工业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并将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进行分解,进一步分析出工业技术进步的投入要素偏向性与产出偏向性,从中探索其变动与区域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我国工业TFP持续增长,但增长幅度逐渐下降;TFP增长主要依靠工业技术进步,工业产业效率有待改善;东部地区技术进步偏向于使用资本要素,中西部地区偏向于使用劳动要素;TC变动与MATC变动一致,规模技术进步为拉动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其次是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最后是产出偏向型技术进步;东部和中部地区技术进步偏向于促进期望产出,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加重了环境污染.最终结合实证分析给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各项先进的新型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的建设。作为众多工程的支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工业和制造业领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为了促进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质量,相关企业和部门需要重视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研发,逐步实现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全面自动化,以较低成本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改革以来,我国相当部分的企业已初步具备了追求技术进步的经营动力。但是,在工业内部的各行业之间技术进步状况却很不平衡。本文拟通过比较不同行业之间技术进步的效果的差别,研究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及制约因素。笔者对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九个行业1978~1985年的技术进步速度及其对产值增长的贡献额进行了测算,结果如表1。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工业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对工业37个细分行业的研发技术进步水平进行了测算,并在考虑技术引进、技术转移等因素的情况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研发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对研发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印证了"波特假说"在中国工业行业层面成立;(2)环境规制与研发技术进步之间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即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其对工业行业研发技术进步有先提高后降低的影响趋势,也表明"波特假说"在中国工业行业成立是有条件的。最后,本文提出了环境规制与研发技术进步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中国经济成长的引擎和最具潜力的部门。本文首先从内源和外源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路径,进而以我国国有大中型民营工业企业为例实证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基本特征以及不同路径对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了我国现阶段促进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是研究区域科技进步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综合发展度与同步系数等定义为基础,建立区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利用浙江省11市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从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两大子系统出发对浙江省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剖析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各种模式及其绩效。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其核心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本文使用2003年-2009年中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DEA模型,测算出各省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Ma-lmquist指数测算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再将面板数据分区域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近年来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化的分界点出现在2007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依次递减;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增长都可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改善,但技术进步由于回弹效应使得影响值较小;技术进步对中部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最为明显,而对西部地区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4.
从分析技术进步的实现途径入手,论述了要实现科技投入一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重要的是为经济主体提供有利于技术进步的激励机制,创建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一系列制度环境,如产权制度、市场机制、科技政策等。  相似文献   

15.
假定技术进步为中性的研究方法,忽略了融合在资本中的体现式技术进步,导致其无法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不断降低同时并存的现象进行解释。本文打破传统测算方法,建立新的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测算模型,以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为研究对象,尝试对上述悖反现象进行新的诠释。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明显偏向资本;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制造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为12.15%,占整个资本贡献率的16.95%,传统研究由于没有将这部分内容测算在内,因而低估了技术进步的作用。在三类行业中,技术密集型行业中的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贡献最高,劳动密集型行业中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的水平最低,资本密集型行业则大多处于中间阶段。在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中,以外资引进为主的设备资本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目前已进入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人力资本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中最缺乏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6.
在考虑了人力资本的情况下,采用曼奎斯特指数方法测算了我国1996~2008年东、中、西三个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以此来代表科技进步水平,并进一步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进步和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进步和技术进步又分别进一步分解为纯效率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技术进步以及中性技术进步和非中性技术进步,并实证分析了它们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进步过程中出现了不平衡的发展,效率进步只对环保型经济具有促进作用,纯效率技术进步对能源节约产生明显负作用,而对环境保护不产生影响。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只对环保经济产生正面影响,非中性技术进步只对能源节约型经济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伴随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尤其是经济开放度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低下等问题日益凸现。围绕技术创新能力,本文实证研究技术能力约束、技术进步路径演变与创新绩效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技术能力对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产生较显著影响,这突出反应在技术投入能力、技术创新条件、技术知识积累等方面;政府调控能力、市场竞争、市场需求等因素对技术路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但差异较大,技术进步也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性;技术能力、技术进步路径对创新绩效均产生正向影响。为此,应不断优化技术进步路径,关注技术进步的持续性、累积效应,最终实现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18.
王迪  聂锐  张炎治  龙如银 《科学学研究》2010,28(10):1490-1494
在对江苏省经济增长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无残差的完全分解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分解出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投入结构与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得出相应的影响效应系数;结果显示三者共同解释了江苏经济增长90%以上的原因,其中能耗的规模效应起到主导作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呈波动性增长趋势;进一步分析可知,由于在前期能源投入的提前透支及其滞后影响,高资源依赖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起到阻碍作用,技术进步效应弱化;最后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开源节流、发展低碳经济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GVC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运用《中国统计年鉴》和UIBE的GVC指标数据库,采用前后向关联测算的GVC长度、参与度与地位指标及数据包络分析对技术进步的测算方法,审视GVC嵌入对服务业技术进步的作用。研究发现:虽然我国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呈现一定的规模效应,但技术进步对其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服务业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仍需提升;基于前后向关联的GVC长度、参与度及地位与我国服务业技术进步均呈现正U型非线性关系,并位于曲线左侧,即GVC嵌入对我国服务业技术进步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正在接近但尚未跨越由抑制作用变为推动作用的底端“拐点”,GVC嵌入对服务业技术进步仍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这也与我国服务业发展还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经济现实一致。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对科技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孟祥云  孟祥红  程桂荣 《情报科学》2004,22(8):1019-1021
科技投入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经济增长是科技投入的基础,本文在分析我国科技投入状况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定量地分析经济增长对科技投入的影响,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