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符号学视野下的影视传记与书写传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书写传记就是传统的以语言文字符号书写的传记,而影视传记则是以影视符号记述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和事迹的一种传记体式。书写传记和影视传记在符号以及符号形式、结构、功能、语法和接受等方面都是同中有并。书写传记的符号属于实用性规约符号,其整体运作模式是转喻;而影视传记的符号属于艺术性非规约符号,其运作模式基本是隐喻。影视传记的出现,也必然会引发书写传记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2.
现代和后现代文学对传记的真实性原则提出质疑和进行颠覆。大众文化的流行致使一些传记家忽略了这些原则;文学批评中"自传死亡"、"传记死亡"之类的说法从理论上对传记文学进行了消解;图像和影视成为传记的载体,以其特有的形式和价值标准在淡化传记的真实性诉求。面对这类挑战和危机,传记家应当坚守原则并抵抗商业大潮的侵袭和浮躁的社会心态,同时又与时俱进,进行方法的革新。鉴于传记对国民教育的重大意义,社会对传记写作应当给予更多扶持。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代文学批评家李长之,其独具特色的"传记式批评"实践,在文学批评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因而,以李长之具体作品为例,分析其作品在不同阶段呈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总的来说,人物品评的萌芽、浓郁的诗性人格和平静而黯淡的笔触,是其"传记式批评"风格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以往对传记的考察往往侧重于内涵的研究,而从史学形态角度对传记的分析还较为匮乏。传记史学形态是指传记史学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衡量史学传记发展的核心指标之一。新时期中国传记史学的嬗变不仅表现在传记内容的变化上,还表现为传记篇幅、传主选取、传记作者、传记语言风格、传记受众等方面的形态转型上。传记史学形态的嬗变究其原因归纳为两点:一是社会动因,二是史学本身的嬗变。  相似文献   

5.
清初女性传记在写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女性自我意识的强化:这些女性传记浓墨重彩地书写了传主多方面的突出才华;它们还以欣赏之情书写了传主与男性以及与其他女性的交游情况。  相似文献   

6.
在诗人传记中,诗歌批评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诗歌批评对于厘清诗人的诗学传承,确定诗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诗人传记中运用诗歌批评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和问题,具体表现为:过多地采用诗人一己之说来评论其诗作;将诗歌评论简化为诗歌欣赏;由于对传主的推崇而做出言过其实的判断;由于语境的限制而得出的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7.
作为《史记》重要体例、重头内容的纪、传,是从属于记史任务的。司马迁赋予纪传以鲜明的史性品格,完成了传统"传"类文章的一次升级、再造,促进了史性传记的诞生,为我们今天写作和光大史性传记提供了非常宝贵的鉴戒。  相似文献   

8.
残疾人传记作者的特殊性使残疾人作为一种特殊的书写类型,具有特定的内在属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残疾人的社会地位和受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传记创作中也涌现出更多的残疾人作者。他们大多先从自身写起,用自传的形式来书写生存处境、生命情感和身份认同,表达残疾叙事的审美意蕴。梳理这部分残疾人传记会发现,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然呈现出清晰的主题脉络,主要表现为创作主体英雄式的奉献与抗争、苦痛的隐忍与对抗、生命抒怀与励志奋发、生命的思考与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9.
在纯文学正面临危机的时候,传记却象一匹黑马,异军突起.当代传记之所以能形成热潮显然跟国人重史尚实这一传统的审美趣味分不开,更与特定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然而在传记热的背后,我们应该注意到其中存在的种种危机,而不能盲目乐观,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其真正健康繁荣.  相似文献   

10.
传记著作的分类是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 ,历来众说纷纭 ,各抒己见。在此 ,笔者试从文体学角度出发 ,对其进行探讨 ,以就正于大方之家。一、何谓传记所谓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和样式 ,它决定着某篇著作的学科属性 ,同时也决定着图书归类的正确与否。传记是一种文体 ,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样式 ,有必要将其作深入一步的探究。那么 ,什么叫传记呢 ?目前 ,对这一概念的界定也很复杂。根据笔者所掌握的权威资料归集 ,较为典型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称传记是记载人物事迹和经历的作品、文章、文字……1.《中国大百科全书》称 :记载事迹和经历的作品称…  相似文献   

11.
Biography          下载免费PDF全文
《Support for Learning》2015,30(2):170-171
  相似文献   

12.
汉朝人对<楚辞>的解释一方面受到<诗经>解释学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又因其在解释中密切联系作者传记性材料而形成新的阐释方式和特点,同样表现出了自由释义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后来又借助于<楚辞>的传播广被文学批评的其他领域.所谓传记性释义,是指利用作者的传记资料,或者利用有关作者传记的研究成果对文学作品的意义作解释的方法,它以作者的个性和生平为作品释义的钥匙.在文学批评和研究中,这种方法长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有必要通过考察汉朝人对<楚辞>的解释,集中探讨释义者的随意性倾向,指出传记性释义与所谓解释的客观性,并不是一回事.鉴于中国文学批评受<楚辞>这种释义方法影响很深,相信上述考察有助于揭示和认识中国文学批评自由释义的传统.  相似文献   

13.
14.
宋神宗曾比较李白与苏轼云:"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此比抑或有点"溢美",但能首肯苏轼的学识,确为肯綮之论.<赵飞燕外传>是一篇非常"另类"的"冷文",而在苏轼的笔下却能征引十多次,成为<外传>不会作伪于北宋的一个铁证,这是对苏轼广博学识的一个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5.
传记文学的生命在于事实的真实,但并非一切事实的真实。文章试图通过不同传记文本对同一传主同一传记事实的不同描述,界定传记事实真实性的本质内涵,认为在展现传主的思想与精神气质、个性与生活经历方面,凡属客观的有根据的事实,它们则具备同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嘉应学院学报》2018,(3):58-61
黎民伟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成立,经历了一次次重大社会历史变革,他的一生连接起一部近代电影文化史。《黎民伟评传》是一部兼备文学性和学术性的著作,其间既有史实亦有逸闻与推想,该书的特色在于用夹叙夹议、情节铺垫和推理议论并进的叙事,不仅写出了人物真实的事迹,还写出了人物的内在精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唐加勒克·卓勒德是杰出的哈萨克族进步诗人,是我国哈萨克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结合唐加勒克的生平和创作,将他短暂的一生分为六个阶段,全面展示了他的斗争经历和创作实绩,评述了诗人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的地位,对我国哈萨克文学的重要贡献,以及半个世纪以来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丁文的<陆羽大传>是一部优秀的传记小说,它的魅力在于学术气质和小说家运思的巧妙结合.学术气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小说的史实精神,二是探讨了大唐的人才培养问题,三是复活了大唐文化气象,让读者作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大唐神游.小说的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成功地塑造了以陆羽为中心的一批人物形象;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叙事、抒情、议论融于一炉.  相似文献   

19.
潘恭寿小传     
王义 《衡水师专学报》2012,(2):75-75,128
潘恭寿善山水花卉,中年皈佛后多作仙佛像。被后世视为丹徒派的前期代表人物。其画多有王文治题跋,世尤重之,称为"潘画王题"。两人珠联璧合的合作被视为画坛雅事,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万密斋传略     
万全是明代著名临证医学家,与科学巨匠李时珍是同时代名医。本文综述了其生平、医术、医德、著述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