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书法,既是民族文化,又是中国国粹,博大精深,内涵丰厚,深受人民群众喜爱.那么,怎样学习中国书法呢? 一要认识中国毛笔,科学运用毛笔.好的毛笔必须达到:笔杆要直,粗细适中,锋毫要尖,毫尖锋齐,中部略鼓,成橄榄状,且有弹性.笔毛部分包括毛根、毛肚、笔锋.笔根与笔锋相连,笔肚用来贮墨,笔锋用于书写.毛笔的选择必须遵循"大字用大笔,小字用小笔"的原则.毛笔每次用过之后,应顺着笔锋用清水洗净,恢复原状,尔后悬挂,以备再用.  相似文献   

2.
毛笔的改型与定型 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毛笔,是战国早期的实物,距今已有两千四五百年的时间了。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1号墓内,出土了一支笔。这支笔,杆为竹质,杆径9厘米,笔毫系用绳捆缚在杆端四周,笔锋长2.5厘米,毛笔通长23.4厘米,出土时,笔头仍套在一支竹管内。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内,出土3支毛笔,笔杆皆为竹质,上端削尖,下端略粗并镂空而成笔腔,用以插入笔毛。出土时,笔杆全部插入竹管制的笔套里。很清楚,到了秦代,毛笔的笔毛已由原来围在笔杆四周改为插入杆腔。这一改型,基本上与现代毛笔制法相同了。也许,这就是秦笔专称的由来,以与过去的毛笔相区别。  相似文献   

3.
正所谓书法中的"发力点",是指在运笔过程中,手臂用力的最重之处和锋变的最大之处。毛笔在纸上运行必会留下痕迹,这痕迹就是字的点画。同样的一支毛笔,由不同的人来写相同的一个字,结果是一人一面。其原因就在于每个人运笔发力的方法不同。书写时,手臂的发力会让笔毫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形,故蔡邕《九势》里有"唯笔软则奇怪生焉"的说法。笔毫在不使用时是锥状的,一旦濡墨落笔,锋毫即变,一写一变。运笔时,笔毫始终处在变化之中,故而  相似文献   

4.
<正>一、笔锋杀尽中山兔——“笔锋”的界定1.毛笔的尖端。唐人方干《卢卓山人画水》诗云:“海色未将蓝汁染,笔锋犹傍墨花行。”古人常喜欢类比,“锋”字应该是类比“刀剑”的锋,演化成“笔锋”,说的是毛笔最尖端的部分。毛笔笔锋的优劣,直接决定书写者在书写过程中中锋、侧锋、露锋的表现,以及起承转合、使转等书写技法使用是否自如。笔尖制作的工艺是否精良是衡量一支毛笔好坏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5.
答:水墨画是中国画独有的表现形式之一,笔、墨、纸、砚、色是必备工具,具体来说:A:毛笔,毛笔有软毫、硬毫和不软不硬的兼毫。一般羊毫为软,狼毫为硬,兼毫笔是狼毫在内,羊毫在外,可勾线亦可渲染,如大、中、小白云,一般来说初学的儿童有一支硬毫,一支软毫三支兼毫(大、中、小白云各一支)差不多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6.
我买了一支毛笔学写毛笔字,有一次用完毛笔后上盖时,因用力过猛,笔盖破裂了。没了笔盖.我的毛笔放在文具盒里,没过几天笔毛就掉光了,不能再用了。  相似文献   

7.
毛笔杂谈     
人们常用毛笔写字,但很少有人知道毛笔产生于何时。古代传说,秦朝蒙恬造笔。这一说法早已被一些毛笔的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和地下发掘的考古材料所否定。有的毛笔研究者认为,秦朝蒙恬擅长草书,他可能是最早的毛笔革新家之一。有一本叫《古今注》的书这样说,古代以木做管,笔头用兽毛做成,用鹿毛做主毫,羊毛做副毫,秦蒙恬方用兔毛作笔毫,用竹管为笔管。至今,在湖笔业中还流传有蒙恬制笔的经验,可以说明蒙恬对毛笔的改革和制作是有贡献的。毛笔究竟始于何时?至今还没有确凿的材料可以说明。但从夏朝采陶上的花纹,可以清楚地看见用毛笔绘制的痕迹。再从现有已发掘的古墓材料  相似文献   

8.
四、中锋和侧锋 中锋和侧锋,是用笔中最主要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片面和模糊认识最多,大有认真研究的必要. (一)中锋 中锋也称正锋,指毛笔在运行过程中笔管直立,笔锋(主毫)走笔画中路,副毫走笔画两侧,这样的运笔就叫中锋或中锋用笔.中锋用笔,笔锋(主毫)走笔画中路,笔画中路注墨最多;副毫在笔画两侧运行,笔画两侧注墨就少.这样,笔笔的中路和两侧墨的厚薄不一样,就有了立体感,线条浑圆饱满.如:图4-1“聖(圣)”字的平画、图4-2“樂(乐)”字的竖画、图4-3“稽”字的竖画,系中锋用笔,笔画浑圆遒劲、入木三分,就像从纸里长出来似的,立体感极强.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毛笔,采用的毫毛种类非常多.常见的硬亳笔,包括狼毫、紫毫、鼠须、鹿毫、马亳、猪毫、山马笔等. 狼毫笔,是最常见的硬毫笔,是用黄鼠狼的毫毛所制,笔毫弹性十足遒劲有力,但毛质较脆不耐磨损.其笔头,表面呈浅黄色或黄中带红,光泽十足,腰部粗壮,根部稍细.若将笔尖润湿捏成扁平形,其笔锋透亮,呈淡黄色.  相似文献   

10.
毛笔的种类很多,笔头都是用动物的毫毛加工所制。根据笔毫弹性强弱的不同,大致分软毫、硬毫、兼毫三类。软毫的笔,有羊毫、鸡毫等;硬毫的笔,有紫毫(兔毫)、狼毫、鼠毫等;兼毫(不软不硬)的笔,有羊紫兼、羊狼兼两种。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一支笔     
我有一支笔。什么笔?毛笔。什么毛?手毛。什么羊?山︺手。什么山?古问山。什么高?年糕︵高︶。什么年?羊年l今年是羊年吸!我有一支笔@王亚云$徽州师范幼师班~~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书法,既是民族文化,又是中国国粹,博大精深,内涵丰厚,深受人民群众喜爱。那么,怎样学习中国书法呢?一要认识中国毛笔,科学运用毛笔。好的毛笔必须达到:笔杆要直,粗细适中,锋毫要尖,毫尖锋齐,中  相似文献   

13.
笔与人     
书房有笔筒七个、笔盒四个,毛笔之多,可以想见。然常用作书者不过六支笔,余皆侍立筒内,卧在盒里,滴墨不染。彼等能否一试锋毫,只有天晓得了。未能出阵,赋闲筒盒,非嫌其质材不佳,做工不良,实由于主人家用惯了那六支,懒得启用新锐而已。那六支只是当初试笔,偶然选中罢了。一如世人遭际,有浮有  相似文献   

14.
毛笔的笔杆上都有品名,种类繁多,且名称含蓄,许多人很难识别。一般来说,毛笔是按它的原料、性能和规格来命名的。羊毫笔“毫”,就是制作笔头的原料。羊毫,笔的笔头一般采用长江下游、太湖沿岸的山羊毛制成,肥厚滋润,其笔性能柔和,适宜书写行书、对联、匾额等。狼毫笔笔头并非大灰狼之毛所制,而是采用黄鼠狼尾巴毛制成,以我国东北产的“关东辽毫”品质最佳。特点是润滑而富有弹性,宜书  相似文献   

15.
臧旭辉 《早期教育》2006,(2):30-32,F0003
、毛写亩 万良毫笔 羊毫笔 鸡毫笔 手卷(花鸟画) 尸势一、命 界育 纸沉 住这 得用 压有 要只 中国画用的画具被称为 文房四宝 中国画的毛笔, 有羊毫(白色是羊毫毛)、 狼毫(棕色是狼毫毛)、 兼毫(羊毫毛和狼毫毛的混合) 毛笔有大小粗细的不同。 墨锭在砚台上加水磨出墨汁, 也有瓶装的墨汁。 有宣纸、皮纸、绢, 分生和熟两种。 生纸遇水会渗化, 熟纸不会。 在生纸、生绢上画写意画, 在熟纸、熟绢上画工笔画。 磨墨锭用。有石块做的,如端砚; 有泥砖做的,如陈泥砚。 装裱过的中国画好看又好布置 三分画七分裱 洲 装裱好的画有: 卷轴:又叫…  相似文献   

16.
正3.点法:逆入回收,饱满有力《颜勤礼碑》中点的写法比较多样,如果按收笔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收笔回锋点和收笔出锋点两类。(1)收笔时出锋一般写法是藏锋起笔,自右下向左上逆笔蓄势,再向下按笔略顿,然后向左略顿或回锋收笔。收笔回锋(有时只需有回锋意识,未必有回锋动作)的点,笔锋藏在点中,含蓄凝练。(2)收笔时回锋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向右上出锋。书写技法是:藏锋起笔,略顿,向右下行笔,并回带蓄势,再向  相似文献   

17.
硬笔尖在纸上行进时。都有一个“提”,这个“提”是笔尖贴住纸面运动的一个快速滑行动作,不像毛笔的运行.是一个边挫边推的慢动作。这个快速滑行使硬笔充分展示了“爽利明快”的特性。这和毛笔写法有明显区别。如书写一个横画。整个过程为五步:(笔锋)逆起→(按下笔肚)直落→稍停驻→(提锋、转手腕)向右缓慢运行→(笔锋)提起→(用手腕带动笔锋向左内侧)回收。  相似文献   

18.
快乐一家子     
正"笔锋"与"锋笔"一年级的韩其言放学回到家,开始写作业。我在一旁看书。韩其言写着写着,说:"妈妈,你看我写的这个字怎么样?"我说:"挺好,很认真。"他说:"妈妈,你仔细看看我写的这个字,还有‘锋笔’呢!""锋笔",什么意思?我略一思索,便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好学的韩其言,把今天课堂上语文老师刚刚教他的"笔锋"一词,一激动  相似文献   

19.
正5.捺法:提按顿挫潇洒俊迈(1)捺画的基本写法《颜勤礼碑》中的"捺"特点鲜明,极具张力和气势。其中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厚重感。多数捺画都需要充分铺开笔锋书写,一般都比撇画粗壮有力,在一个字中显得较为突出。二是节奏感。对于比较长的捺画,起笔稍快,笔画中段行笔舒缓,收笔敛锋慢慢送出,形成尖利的出锋效果。一般藏锋起笔(如起笔与其它笔画衔接,可不藏锋),形成"蚕头",再转笔向右下;中锋行笔,逐渐铺开笔锋,使笔画渐粗壮;铺锋达到充分时,短暂停笔,迅速收拢笔锋,并顺势回笔轻压;最后,笔锋慢慢提起,适  相似文献   

20.
米芾所说的"八面出锋"强调的是他自已能用笔锋在任意方向上进行使、转、提、按,擒纵随心,收放自如,充分发挥毛笔锋颖性能。而对中锋的辩证认识和对侧锋的巧妙运用则是米芾能够"八面出锋"的重要基础,并且米芾的"八面出锋"观念也对后世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