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人的剧作     
巴人在剧作方面也是卓有成绩的,但为他的其它成就所掩,不被一般人所知。早在1924年他担任宁波《四明日报》编辑时,曾与董挚兴合写了多幕话剧《烦闷》在《四明日报·文学》上连载。紧接着又发表了第二个剧本独幕剧《阶级》。这两部剧作,现在仅能在旧报的残页上看到一些片断。 1925年“五卅”惨案后,巴人自上海回到奉化,指导该县学生联合会、小学教师联合会组织演讲队、演剧队,并亲手撰写了话剧《沪上血案记》、《朝鲜亡国一瞥》、《何处去》  相似文献   

2.
巴人从二十年代初开始就以表现家乡的风土习俗、农民的遭遇命运而为文坛所瞩目,直到解放初还在努力修改《莽秀才造反记》这幅五十年前“中国江南农村生活的风俗画”。乡土小说的创作纵贯了巴人整个文学道路,并以其个性特色和可观的艺术成就而在新文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巴人的乡土小说创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本文拟就其变化发展作一番探析。一“乡土文学”这一概念来自鲁迅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所作的导言。按鲁迅  相似文献   

3.
吊巴人     
益友良师忆巴人,文章百代见精神。锦溪城内熊熊火,白马湖边淡淡春。海外输诚忧国志,沪滨抗战救亡薪。疾风方显头颅硬,今日吊君泪满巾! 附注:①巴人(王任叔),是我同乡、良师、益友。前年我曾先后写《忆巴人》、《纪念巴人》两文,分别发表于《宁波文艺》及英国《世界日报》. ②1925年巴人在宁波由张秋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奉化,巴人参加声援“五卅”群众运动。六月七日,奉化各界组织成立“五卅”惨案奉化外交后援会。十日,万余群众冒雨集会。会上发现县知事沈秉诚没有到会,巴人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在论及我国新文学的发展时曾说过:“五四”以来“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谈“五四”以来的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而要谈朱自清,又不能不提到他的散文《背影》。为什么?因为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相似文献   

5.
巴人自称是个“语言的口吃者”,因为他说不好普通话。但他在运用宁波方言上却很见功夫,给作品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巴人运用方言的得失,笔者曾作过探讨(裁《宁波师院学报》1994年第4期),但他作品中方言的形象生动之处,方言与书面语前后照应之法等等,外地的读者最好还是在明白了方言词的确切意义后再来细细品味,兴许能别有会心,获得意外的收益。为此,本文选择他几部主要作品的一些方言词语加以注释。  相似文献   

6.
《春蚕》是我国三十年代艺术画廓中的一件珍品,它的作者茅盾则是我国老一辈最优秀的作家之一。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一九二八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用的笔名。茅盾早在“五四”前夕就开始了文学活动。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即是五四文学革命的积极参加者和倡导者。一九二一年他和叶圣陶、郑振铎等人组织了我国最早的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同时还主持了《小说月报》的全面革新工作,使它成为“五四”  相似文献   

7.
爱伦·坡的名诗《乌鸦》在我国的早期译介过程中,受到我国知识分子的文化选择与文学构建的影响,在我国新文学发展脉络中具有隐含性的前奏意义。《乌鸦》刚译介到我国,就引起了以《创造周报》、《文学周报》等刊物为中心的翻译大讨论,从《学衡》、《沉钟》、《真美善》推出的重译和茅盾的“拟写”这些翻译现象中,反映出我国早期知识分子于传统与现代的种种困惑中不同的文化选择以及在不同的文学立场上建构新文学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乡土文学”的提法不是鲁迅最先使用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一九八二年第一期上,刊出金宏达同志的《论早期的“乡土文学”》一文。他认为:“乡土文学”形成于新文学运动的第一个十年。“将这个提法运用于这一个时期的文学,是从鲁迅开始的。”其根据就是鲁迅在《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的两段话: 蹇先艾叙述过贵州,斐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 ……许钦文自命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为《故乡》,也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自招为乡土文学的作者。  相似文献   

9.
翻开“五四”时期出版的《小说月报》、《华严月刊》、《时事新报·文学旬刊》等一些杂志,“庐隐”这个名字就会赫然跳在读者的面前。作为一个勇于探索文学真谛、勤于创作并取得一定成就的中国新文学上第一代的女性作家,理应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理应引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的注意,然而十分遗憾,在八十年代之前出版的一些现代文学史著作,却很少有人提到她的名  相似文献   

10.
台湾爱国作家吴浊流(1900—1976),从1936年发表短篇小说《水月》之后,在文学道路上不断探索,努力奋斗,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台湾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长篇小说《亚细亚的孤儿》、中篇小说《波茨坦科长》、短篇小说《陈大人》、《先生妈》,被称为台湾新文学优秀之作,是众所公认的;他创办《台湾文艺》杂志,创立“吴浊流文学奖”,筹办“台湾文艺资料馆”,对台湾新文学事业的辛勤奔波和无私奉献,是众所  相似文献   

11.
对一般读者来说,一提到巴人——王任叔这个名字,就跟“文艺理论家”、“外交家”联系起来。这同他解放初期出版理论名著《文学论稿》与出任驻印度尼西亚首任特命全权大使有关。其实,他在二十年代初就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以诗歌、小说、评论蜚声文坛。二、三十年代出版的小说有《监狱》(短篇集)、《破屋》(短篇集)、《阿贵流浪记》(长篇)、《死线上》(长篇)、《殉》(短篇集)、《在没落中》(短篇集)、《凄情》(短篇集)、《乡长先生》(短篇集)、《流沙》(短篇集)、《佳讯》(短篇集)、《皮包与烟斗》(短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评述了周作人早期以“人”为核心的文学观,周作人的文学观是以人道主义作为思想基础的,他揭示了文学与人,文学与人性的关系,使新文学与封建旧文学在思想内容上划清了界线,并明确提出了“思想革命”的要求,为新文学扫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巴人是个多面手。就文学方面而言,他不但是小说家、杂文家,而且是文艺理论家、鲁迅研究专家。大体说来,他早期是创作重于理论,到后期则是理论重于创作。作为文艺理论家,巴人始终保持着时代的敏感性,愈到后期愈有光彩。巴人的文艺理论之所以能产生广泛的影响。不仅由于他较早地运用科学的文艺观,并结合中国的文艺史实,编写了《文学读本》,后来又增订为《文学论稿》,适应了渴望学习文艺理论的文学青年的需要。而且由于他在论文和杂感中敢于涉及一些敏感的和有争议的问  相似文献   

14.
由上海书店印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辑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各社团、流派、著名作家的流传较为稀少的著作,以及作家传记、作品评论、文学论争集等,依原样复印,供研究者参考。巴人的《论鲁迅的杂文》、霁楼编、赵冷(巴人另一笔名)署的《革命文学论集》、巴人与人合写的《边鼓集》、《横眉集》均被收入重新问世。《论鲁迅的杂文》是巴人1940年在上海沦为孤岛时期写的,该书分“序说”、“鲁迅思想的三个时期”、“鲁迅杂文的形式与  相似文献   

15.
在五四时期中国新文学建设中,早期共产党人在理论与创作实践上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同志就是新文学运动一位有影响的文学先驱。他和其他早期共产党人一样,把文学运动看成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看成是改造中国的有效用的工具,正是基于这一点,他十分重视新文学运动。他在《中国青年》等许多刊物上所发表的文学论著,对中国新文学运动曾起过重要的指导作用,促进了新文学  相似文献   

16.
剡社作为一个地方社团,与巴人早期的革命活动关系相当密切;《新奉化》则是剡社的会刊,是巴人青年时主编过的刊物,里面还发表着他的文学作品和政论文章。但由于资料散失,有关剡社和《新奉化》的一般情况,人们似乎至今还所知不多,连巴人自己在有关著述里也语焉不详,至于《新奉化》上的巴人作品更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笔者最近在巴人家乡找到了两册《新奉化》杂志,看了一些资料,拟结合巴人的《旅广手记》及地方党史的有关材料作些探索,以供巴人研究者和地方社团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是“五四”时期颇有影响的新文学理论家。他在倡导“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理论主张、译介外国文学,评论作家作品,以及从事新诗和小品散文创作的同时,也向新文坛评介了大量耶稣、基督和《圣书》(即《圣经》,《新旧约全书》),以及基督教的博爱、人道、平等、同情等宗教意识。这些同他接受的西欧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学说、近代民主主义思想一起,形成他“五四”时期文学观念的基本思想材料。研究他接受基督教影响的方式和思想特点,不仅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他当时多方面的文学活动,而且对了解基督教与五四文学的关系也是具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茅盾的第一篇文学论文,究竟是哪一篇?有人说是《新旧文学平议之评议》;有人则持异议,认为“茅盾干一九二○年一月十日以笔名‘佩韦’发表的《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刊于《东方杂志》第十七卷第一号)应是他的第一篇文学论文.”(见《新文学史料》)茅盾的第一篇文学论文,应该是刊登在一九二○年一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十一卷上的《小说新潮栏宣言》,署名“记者”.同期还登有署名“冰”的茅盾的另外三篇文章:  相似文献   

19.
成仿吾在《新文学之使命》一文中谈到了文学对于“文学本身的使命”,他所理解的“文学本身的使命”是要以情感为本体,以“表现”为手法,创作出具有艺术性的既“全”而“美”的文学作品来。  相似文献   

20.
巴人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开拓者之一。他的文艺理论专著——从《文学读本》到《文学论稿》曾经在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认真研究《文学读本》和《文学论稿》在现代文学理论教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正确评价巴人对我国现代文艺理论教材建设的贡献,将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我国传播和建立的过程,并进一步加强具有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