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萍 《今日教育》2005,(9):16-17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要求教师由“教学的主宰”转为“合作学习中的首席”;要求教师改进自己的“教”来促进学生的“学”。而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行为的最好办法,就是深入领会课改精神,依据课程标准,观察教学行为,反思教学问题,思考教学策略。下面结合教学实例,具体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新的课程改革引起了教师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源于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并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层面的实质性变化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窗口。根据教学过程与效果的关系,我们把教学行为分成两大类,即有效行为和无效行为。所谓无效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偏离教学目标、违背教学规律、忽视教学对象而产生的诸多违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它包括教师的语言欠妥、动作欠当、仪表欠自然、教法欠科学等。无效教学行为严重干扰教学效果,对新课程的实施产生负面影响,却常常不为教师所注意。本文以新课程高中物理共同必修1中“力的合成”为例,对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无效课堂教学行为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3.
课改——关注课改“教育论坛”刊登课改教育教学论文,宣传课改精神,推广课改经验,为广大中学教师适应新课改、走进新课程、熟悉新教材释疑解惑。“探索与争鸣”:聚焦走进新课程的实践与探索,关注课改热点。“课政新论”:刊登教师在课改形势下的新观点、新做法,总结新经验。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课程的改革,给高中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几十年一遇的发展契机。它要求我们用世界的眼光和历史的眼光全方位地审视过去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在扬弃的前提下,“实现教学规范的转型、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转换化”。而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课堂,必将发生从形式到理念的一系列巨大变革。下面,笔者从操作层面来谈谈薪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教师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顾泠沅教授认为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存在着两大“落差”,即: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设计的“落差”,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落差”。如何缩小“落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实现新课程目标?我们在构建贴近教师实际的校本教研、创造适合学生需求的课堂教学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面对全新的课程,广大教师以空前的热情积极接受教育教学新理念,努力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涌现出了生动活泼的教育景象。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有的教师却迷失了课改的方向,诸如误解师生“合作”弱化教师“主导”作用,教师“主导”僵化生硬;学生“探究”、“参与”被形式化、表面化;片面强调张扬学生个性,无味的表扬过多过滥;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使用不当;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偏差;错误地对待考试;学生分化等等问题。还有的教师面对新课程全新的理念,缺乏心理准  相似文献   

7.
李裕民 《广东教育》2005,(11):49-49
1.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背”着新课程的同时还“抱”着旧课程。实行了20多年的高考制度已经造就出极为固定的、功利化的教学模式,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教师们已经太习惯按应试教育的思维指导教学了。如果高考一卷定终身的方式不改,如果学校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尺度不改,如果选修课的最终评价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配套,高中课改就有可能变味;如果改革不彻底、不全面,就会有人认为谁改谁吃亏,就会有人对课改观望,最终导致课改的效果大打折扣。现在部分教师实施课改不力,其实就是担心课改会逐渐变成说与做两张皮。  相似文献   

8.
新的课程改革不只是课改实验区的事,非实验区广大教师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九年义务教育现行教材(大纲修订本)的教学也已蔚成风气。特别是对探究性教学的尝试.不仅有效地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为实施新课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铺垫作用。下面是“鱼类”一节教学实践中的有益尝试,愿与大家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5,(6):i002-i002
涿州实验中学,在今年的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中,立足校本研训,以树立教师教育新理念为重点,积极开展了“学科新课改导师培训课”;同时教科研工作以新课改为契机.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努力打造课改精品课。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相结合,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课改实施工作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压力:现状、成因与疏解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也是影响课程实施的众多因素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本次课改已充分认识到教师的意义,但实践中更多关注的是技术层面上教师“应该怎样”,而对这场教育变革中教师的现实压力问题,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来自基层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现实压力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课改的实施。因此,探究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压力问题,并进行有效的疏解,在当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新课程理念正在转化为教师们的自觉行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贴近课改的本义。不过,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时常“带着镣铐跳舞”,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翻开我们的备课本,目标的设立已经充分注重了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的挖掘。然而细观内容,依然是“组织-复习-新课-巩固-小结-练习”的传统模式,这种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人为割裂,实质是打着课改的旗号装点一下自己的“门面”。  相似文献   

12.
作为省级课改实验学校,我校于2002年秋季开始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两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五个着力点”,扎实推进课改实验,即转变教育观念、改革学生评价标准和方法、转变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改革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遵循“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培训原则,强调改革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张扬个性,使课堂教学符合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思想、专业结构,提升素养,使教学行为符合规律,促进教育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面临不少的问题。在众多问题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使他们的理念与教学行为体现课改要旨。  相似文献   

14.
沈娟 《湖南教育》2005,(24):16-17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自我发展的平台,因为这次课改所产生的深刻变化,将集中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因此,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应尽快地走进新课程,适应新课改,在改革的进程中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实现自主专业发展。一、勇于超越——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前提实现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勇于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超越”,首先要分析自我。每个人的知识水平、社会经…  相似文献   

15.
戴涛 《家教世界》2014,(10):55-56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的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的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相似文献   

16.
面对全新的课程,广大教师以空前的热情积极接受教育教学新理念,努力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涌现出了生动活泼的教育景象。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有的教师却迷失了课改的方向,诸如误解师生“合作”弱化教师“主导”作用,教师“主导”僵化生硬;学生“探究”“参与”形式化、表面化;片面强调张扬学生个性而无味的表扬过多过滥;  相似文献   

17.
张环 《宁夏教育》2005,(7):99-99
新课程怎样教,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符合课改精神的课堂,这些问题使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感到困惑,有“困”才思“变”,想“变”就应反思。反思能使全新课堂更加完美,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只重视了教师的反思,要求“设计——实施——反思——调整——再设计——再实施”,却忽视了学生的反思,我认为师生共同反思,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完善,使合作探究更实。下面我展示一个教学片段,对比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8.
促进课改深入发展。新课程处处体现着新理念。能否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推动课改走向深入的关键。“转化”的方法有二:一是用新理念寻找我们不端正的教学行为.并探求解决的途径;二是借助新理念来评价和发展我们的教学行为,促使教学行为的创新。教学案例的撰写.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9.
何春奎 《师道》2005,(7):13-13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都在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主流是积极的、向上的。但其中也藏着一些隐忧,有些课堂为了突出新课程的“新”字、新课改的“改”字,脱离课堂教学的实际去求新创异,结果不但没能实现课堂上师生间自然而真实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相反却暴露出教育为课改而课改的浮躁心态。在新课程进一步实施的过程中,这种心态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0.
例说新课程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线教师专业需求的重点一般经历了两个阶段。新课程实施前,他们最需要的是接受三位一体的培训。即通过通识培训,逐步转变教育观念;通过课程标准培训,正确定位新的课程目标、准确把握新的内容标准;通过新教材培训,准确把握新的学科课程体系的特点。新课程实施初期。一线教师最需要的是通过集体备课,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交流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当教师已度过课改初的“不适应期”,课程改革需要向纵深推进而教学中新问题不断出现的今天,也即一般所说的新课程实验的“高原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