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使用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特别是带有调侃甚至骂人性质的网络流行语使用的频率更高,不仅成人乐此不疲地使用,而且中小学生也竞相效仿着使用。为了搞笑,为了调节气氛,成人往往喜欢使用不雅网络流行语,然而,成人的目的达到了,却误导了孩子,许多孩子模仿成人使用网络语言,应该说,孩子使用不雅网络流行语,成人功不可没。有一次,一个老师训斥学生,情绪激动时,竟然说学生是"蛋白质"。教师使用不雅网络词汇调侃学生,嘲笑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汉语教材词汇部分里,词的引申义、比喻义是和词的基本义相并列而提出的术语。从语言学的观点来看,跟引申义、比喻义相对的是词的本义。所谓词的基本义有些是本义,但也有的是引申义,或比喻义。可是在现代汉语词汇的教学中,现代汉语的词不能强调讲其本义,所以,人们使用“基本义”这个术语来代替它。可见,将词的引  相似文献   

3.
从词义义位之间的关系看,词有本义和引申义.词义的发展主要是由旧词义引申而来.从使用情况、词性变化、引申途径、引申类型等方面对<吴越春秋>词汇中的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和分析.说明东汉汉语发展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针锋相对"一词在发展变化过程中至少拥有本义和引申义两个义项:本义是"比喻双方言辞、感情、行动、能力等正好相对应",突出一致性;引申义是"比喻双方言论或行动尖锐对立",突出对立性。大多辞书只列"针锋相对"的引申义,而未列其本义。本文对此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5.
学生对词语应用感到有一定难度,教师针对性地进行布设和引导,整合词语资源,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展开深入研究,理解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应用义的现实存在,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支持,使学生形成丰厚的词汇积累。学生对词语的认识比较机械化,难以区分清楚本义和语境义,教师有针对性地给出解读,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建立词语学法体系。  相似文献   

6.
基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是就多义词的内部联系而言的。每个多义词都有几个相联系的意义,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意义叫基本义,其余的意义都是由基本义派生出来的,叫引申义。引申义既然是从基本义(或本义)派生出来的,那么基本义(或本义)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派生出引申义,基本义和引申义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探讨这些问题是重要的。我们知道多义词纷繁的词义是错综复杂的,掌握多义词所有的意义也是极其困难的,但是,当我们了解了多义词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掌握了基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再分析词义的联系,就如同行驶在礁石之间的航船找到了航标一样,不仅方向明确,而且也会收到触处皆通的效果。例如:  相似文献   

7.
梁书恒 《考试周刊》2011,(65):108-109
翻译是一项实践性强的实用技能,翻译能力是由各项能力组合而成的综合性能力。作坊式翻译教学通过网络社区这一平台,实现了作坊内各分工小组的信息交流,并保持了翻译过程的透明和开放。该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翻译能力.实现教学以翻译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专业翻译人才等有着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在反义词聚中,对立双方是一个词的一个义项同另一个词的一个义项之间的对立.这两个义项相对于他们各自的词来说,有的是本义,有的是引申义.因此,在反义词聚中就形成了本义与本义相对、本义与引申义相对、引申义与引申义相对等不同的形式.通过探讨反义词中词的义项是本义还是引申义,以及引申义在词的引申义列中的位置,我们可以从历时性的角度深刻体察构成反义词聚的词的意义流变,从而更加深刻地剖析反义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既要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又只能寓思想教育于课文的讲析之中。首先,从讲解课文中的词语入手,讲清课文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词语,丰富词汇,领会课文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0.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通常一个字就是一个词。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际的需要,人们所需要的词汇越来越多。一方面,新字不断增加,而另一方面,在旧字的基础上,不增加字的数量,而增加每个字的意思。词义从一点出发,扩展而产生的新义,叫引申义。所谓"一点"即为本义。引申义与本义相对。虽然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的界限清晰,但两者的关系极为复杂和密切。从中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种引申义产生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网络流行语,泥沙俱下,不雅之词混迹其中,对学生肯定有一定的侵蚀作用,像屌丝、草泥马等等,从学生口中爆出,从学生笔下流出,既映照出他们似乎玩世不恭的心态,也给人一种素养欠缺、教养缺乏的印象。但是,学生使用不雅网络词汇,不应如临大敌,不应过度紧张、过于担心,只要处理得当,疏导有力,则不会掀起大浪。上个世纪80年代初,西服流传到中国,相较于中山装,西服可谓奇装异服。但那时的年轻人喜爱它,纷纷  相似文献   

12.
徐峰 《文教资料》2011,(11):138-139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可以不受地域限制与外面的人沟通,也可以足不出户便知晓天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用好网络资源,构筑一道网络"防火墙"显得尤为重要。作者谈了自己在教学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走出虚拟的网络世界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3.
熊湘华 《时代教育》2013,(11):138-139
"以形索义"是训诂学中解释词义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引进"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通过字形结构的分析,既能追溯到词的本义,又能进而探求本义和引申义之何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词语的精确含义,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相比,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学习者的二语词汇习得提供了更加真实的语言环境,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使得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习得策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问卷调查网络环境下实验班与对照班二语词汇习得策略对词汇能力的影响,笔者发现,网络环境下二语词汇习得策略与词汇能力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一种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文字,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引入《说文解字》,使得课堂更具趣味性和知识性,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汉字的来源、演变还有利于他们进一步掌握汉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必要的文学知识,为他们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汉字和知识提供方法和思路,进而实现高质量的高中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6.
探讨汉译佛经《六度集经》中两词同义连用的情况,从词义上将其中的同义词连用分为本义同本义连用、本义同引申义连用、引申义同引申义连用三类,并力图从词性分类、产生及结果等方面分析《六度集经》同义词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丁云 《考试周刊》2010,(50):39-40
网络语言,特别是网络新词汇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因此成为研究语言的新阵地。本文着重分析网络新词汇中英汉语言的词汇的构成及构词背景,从而进一步了解网络词汇的多变性,了解和掌握网络交际语言的普遍特征,认识词汇结构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有利于提高在网络语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亮了"是目前一种常见的网络流行语,多见于论坛、门户、微博和各类社交软件上。该句式广泛地运用于对事物或人物行为的评价中,在网络上其引申义的使用已超出其本义,可用来表达"出乎意料""不同寻常""吸引眼球""幽默诙谐""略显轻蔑"等意义。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其用途和意义,并探索其能够成为流行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国语》韦昭注是现今能见到的最早、最完备的《国语》注本,注释精审,但仍有一些误注。误注主要有:误以本义释引申义;误以引申义释本义;误以本义释假借义等。  相似文献   

20.
陈素玲 《文教资料》2005,(30):113-114
防火墙是一道竖在被保护的内部网和不安全网络之间的安全屏障。通过介绍防火墙的作用、系统构成和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防火墙,使人们对防火墙技术有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