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说过这样一句话:“采访是记者的生活.”这话很有道理,既道出了记者生活的特点,又反映出采访的本质特征. 我采写过一篇《上海老乡》的通讯.这篇通讯就是在兰州附近一个小站月台上候车时发现的线索,在火车上完成采访的.当时,我准备乘火车向西到酒泉去,在月台上遇到了也在候车的某部王政委。“听口音,是江浙一带人吧?”我问.“怎么说呢?算半个祁连半个上海吧!”他把半个说得挺重.“这怎讲?”我很好奇地问.“我喝了十多年黄浦江的水,又喝了十来年祁连山的水.所以,我既是上海人,又是祁连山人.”他一字一板说得很认真.“照你这么说,我也可以称是半个上海人了.”我接上说.“噢!!”他脸上显出很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2.
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夏林的开场白说得很坦诚:"我得的是韬奋奖,这是奖给编辑的荣誉,但编辑要想发挥作用,就离不开记者,离不开他的工作团队,所以我总觉得编辑奖就是工作团队奖,是对新华社采编工作团队的集体智慧和职业精神的勉励,这倒不是谦辞,我不过是代表大家把奖领回来了而已.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记者,长江韬奋奖是至高的荣誉,当得知自己获得了第八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奖时,激动之余,内心又忐忑不安,感到自己做出的成绩远没有达到获得这项荣誉的程度,这一荣誉实在不应该是我一个人享有,它属于集体,属于团队.在我不长的记者职业生涯中,十分幸运能够和一批有着很高专业素养、热情、睿智和敬业的高原新闻人一起共事,他们中有我的父亲、我的前辈、领导和同事,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团队中,我才得以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4.
320公里的往返距离;6个小时的驻留;一个简短的表彰仪式;一群不会干农活却又生龙活虎的城里人;一次人数众多但又别开生面的走基层采访经历——这就是第十二个记者节也是第十届省十佳评比活动盘锦行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淡化表彰但又不失规格,让每一个获奖的人不会觉得这个奖很轻;强调基层的采访,提醒了每个获奖  相似文献   

5.
当得知自己获得了第八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奖时,内心的激动是可想而知的。因为作为一名记者,“长江韬奋奖”是至高的荣誉,激动之余,内心又忐忑不安,感到自己做出的成绩远没有达到获得这项荣誉的程度。这一荣誉实在不应该是我一个人享有,他属于集体,属于团队。在我不长的记者职业生涯中,十分幸运,能够和一批有着很高专业素养,热情、睿智和敬业的高原新闻人一起共事.  相似文献   

6.
曾经荣获省影协“伯乐”一等奖的牛子祥,又从北京捧回全国摄影组织工作最高奖——《金烛奖》。这次,全国获此奖者仅10人,牛子祥名列榜首。这位《新乡晚报》的主任记者,何以这般受人推崇?据《中国摄影报》介绍说:牛子祥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路石风格和对摄影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他埋头苦干,默默无闻,驮着人们前进。和牛子祥聊起来,你会发现他把办摄影班培养人才,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作为抱负来实现,对工作、对学生,倾注了深沉的爱。他说:我之所以这样,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开始学摄影时无人教,经过不少曲折,作了很多难,想让别人少走些弯路;再是生产生活都需要摄影人才,我自己本领再大,成绩再多,不过是一花独放,不如有更多人去搞摄影出成绩,来个百花满园好。  相似文献   

7.
降生     
我老妈的肚子一天天大了,但大又不是很大,好多人都说不够大,又讲孩子一定很小. 我只知道那里面的妹妹是个很顽皮的娃娃,因为她特别爱动、爱转,我妈常吃饭吃一半,摸着肚子说又在转了,我也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那肚皮果然在动,好像里面的妹妹在翻身、打拳.  相似文献   

8.
捧回长江韬奋奖奖杯,我又获得"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的称号。百感交集中,想起16年前拿过的韬奋新苗奖。那时,为鼓励新闻学子,中国新闻教育学会、改革月报杂志社在全国新闻院系中评韬奋新苗奖。我幸运地获得一等奖,名单还上了《人民日报》。这是我大学时拿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的一个奖。老师在送别时对我说:"韬奋新苗奖与新闻界的最高奖韬奋新闻奖仅一字之差,希望你有一天把它改过来。"当时觉得有点儿玄,权当老师鼓励。要知道,我  相似文献   

9.
我是中国人     
在露天咖啡座里,有好的阳光,有好的咖啡,有好的歌.邻座的德国人问:你是日本人吗?我说不是.又问,你是台湾人吗?我说不是,我是中国大陆人.那人点头致意,说很少能够看见大陆人在休闲.我问那么中国大陆人在做什么?他说在中国餐馆里打工.他说中国人是不是都很喜欢钱?我说我在中国时,常听到人说德国光头党的事,是不是德国人都是光头党,全民都在复兴纳粹?  相似文献   

10.
艺术欣赏有这样一种境界;“囫囵不解之中实可解,可解之中又说不出理路”.(脂砚斋批《红楼梦》)我的感觉是这样:有时读到一本好书,看到一幅好画,或其它种类的艺术作品往往只觉得它们好,但怎么个好法,一时又说不明白.今年元旦过后,我在《河南日报》上读到现场新闻《记者“考市长”》时,又一次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在封面传媒工作的师妹找我推荐人,我把以前《中国青年报》的同事推荐给了她.这个同事离开报社后曾去过一家创业公司,但因为“水土不服”又出来了. 后来我问师妹人是否合适,师妹说,合适是合适,但要的薪酬有点儿高.我又问了下前同事,他说比起已经拿到的offer,要价已经打折扣了:“这个职位是做内容运营的,月薪近3万元,每年发14个月工资,还有价值数十万元的股票.”  相似文献   

12.
[观点摘要] 那天会开一半后我接到一个恐吓电话,他说你要停住,再不停住我要你的命.我说你们把这些人害得太惨了,你们太猖狂了,我不想活了,要跟你们拼.会一开完紧接着又有一个电话,我说我不活了行不行,人头在手里拎着,随时来拿…… 我儿子对小朋友讲,我的家庭是一个正直的家庭.我听到这一句话时觉得我没有白干.  相似文献   

13.
酒·旗·风     
上海有家著名刊物,有位顾问仙逝,时跨两个年头了,但名字依然期期赫然印在显著地位.此事我早就发现,本想即向该刊编辑部质疑,但事杂忘了.近日与文友闲谈,又谈及此事,一位文友调侃说,此刊是跨时空、阴阳两界都发行的啦.  相似文献   

14.
前妻     
我的第二次婚姻差不多弄得满城风雨.前后整整四个月,李速终于给我来了电话,我看到他的电话号码,心想李速你也有这一天.李速头一句话就是:"我实在是忍不住想问问你,听说你又离了?"我说怎么了,奇怪吗?他说有点奇怪,想想他又说,你这么折腾,你家难道没有人阻止你吗?我说你什么意思?他说我没什么意思,就是想问问你,看看你现在说话还正不正常,有没有精神病人的前期症状.我说李速你这个混蛋!他说,看来还没有,那我就放心了.说完就挂了.  相似文献   

15.
我是从编辑记者走过来的,期间也获得过中国新闻奖和韬奋新闻奖.但那时没有获奖者集中交流的研讨会.现在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这也是中国记协为新闻界提供服务的一种进步.作为两奖评委会成员,我不能说无一遗漏,把所有最好的新闻作品、最优秀的编辑记者都评了出来.  相似文献   

16.
刊林漫步     
李普——一丝不苟写刘帅刘伯承元帅24岁时在讨袁战争中失去了一只眼睛.传说医治眼伤作手术时,刘帅为了保护脑子,拒用麻药,手术过程中动了70多刀,刘帅坐在手术椅上一动不动.为核实这段史实,李普同志(原新华社副社长)费了不少周折.先是看到一篇当年刘帅作手术时一位目击者的回忆,其中描述说,手术的确没有用麻药,刘帅坐在椅子上,双手扶把,嘴里强数着下刀子的次数,一动不动,汗水从双腿流地。但李普同志对此说不敢轻信.于是又来到刘帅家中向刘帅夫人汪荣华询问.汪大姐证实说:“确有其事,刘帅曾多次跟我说起过.”至此事情已无可置疑了.可是,李普心中还有二个疑窦没有解开,还是不放心.他想.人的眼睛组织是十分细微的,受术者能一点都不颤动吗?目击者说当时刘帅知道动了七十多刀,这从医学上又怎样解释呢?他又去请教著名医学专家吴阶平教授.吴教授作了详细分析,认为“此事是可能的”!这样他才放心。李普说:“我之所以再三核实,目的是把我所提供的事实核准确,并且必须使读者能信服.”一位曾经沧海的老  相似文献   

17.
我很敬重保群.人很敦厚,善解人意,且又刚正不阿.这是28年来的印象,刻骨得很.那时保群从部队复员刚到湖北铝厂.厂址就在安陆.他当着铝厂广播员,又当编辑,又采写稿子,又兼播音,一口纯正的京腔,我还以为他是北京人,原来出身在“和氏璧”的发现地南漳县(古为南郡).他还写诗、写曲艺、写电视剧等作品,据说在部队还当过演员.在湖北日报东湖文艺副刊上常见他的大名.有回我去报社,问文艺编辑,那个卫保群是个什么人,是不是个笔名?编辑一笑说:就是你们安陆湖北铝厂的,是个真实姓名.我一回到安陆,就跑到铝厂找卫保群.连找三回不遇,回回都说是到车间采访去了.过了几天,有人敲我的门,一开门,就见一个汉子(穿的还是黄军装)说,我就是卫保群,你是赵金禾吗?声音洪洪亮亮,情调又爽爽快快.我们一见如故.我们常在一起作心与心的交流,我拟定写部现在看来是狗屁不值的长篇小说,我跟他讲构思就讲了一个夜晚.那是冬天,我们拥着被子.我至今想起来就感动.他听得极认  相似文献   

18.
去年夏天和今年夏天,我有幸作为中国新闻奖评委,参加了第15、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工作。中国新闻奖是目前国家级的新闻作品唯一最高新闻奖。它的权威性、影响力,是不言自明的。它的评选,也以程序上的严谨、标准上的严格和评委态度上的严肃而著称。我感觉,每一次评选,都是一次新闻宣传改进的导向,都是一次新闻从业人员成才奋斗的导向。每次评选活动,也都是一次高层次的业务交流探讨活动,让人受益非浅。下面是我两次参评的一些感受。去年,我社获6个奖,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今年,我社又获6个奖,其中1个二等奖是沈阳军区前进…  相似文献   

19.
在学生时代,我曾酷爱创作,写小说,写散文,写诗歌.觉得自己是个浪漫的人,爱抒发情感,爱编一些感人的故事试图打动人.出版了几本集子,获了一些奖,不免有时把自己当成一个小说写作者,一个诗人. 但是大学毕业时,我并没有继续做文学青年的梦,而是决定当一名记者.只因这份职业不但会让我依然拿着笔,而且这支笔将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中,比以前搞创作更加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20.
艰难的第一轮融资1996年,我正处在创业初期。当时我去找美国知名风险投资专家、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资深教授爱德华·罗伯特,见到他时我就跟他说,"我想创业,你看我回国这段时间的业绩,能不能给我投一笔钱。"我以前就认识罗伯特,他对我做的事表示"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有兴趣,但没有敲定。这是当年4月的事。到6月我就又回到美国,再找罗伯特谈,他说他愿意投资,但是先按200万美元估值。他表示可以投一笔钱,但是必须还要有另外两个人一起投才行,因为一个人投风险太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