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好声音》是近期一档娱乐人民群众、影响广泛的节目,同时也是民间草根歌手展示才华的舞台。她的成功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我刊特组织本文以飨读者。似乎在一夜之间,从歌曲到故事、从节目到模式,都成为了热门话题。中秋之夜,全家人在一起观看"好声音巅峰之夜"一定会成为2012年中国人特别的记忆。《中国好声音》象征着精英阶层回归电视和大众审美趣味在电视中得到真正的尊重。定位准机会佳形式奇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定位为"大型励志音乐评论节目"。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评价道:"我觉得《中国好声音》正在  相似文献   

2.
6月21日,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节目召开"梦想盛典"新闻发布会,低调露面的潘粤明出现在现场。我进行采访,了解他背后的艺术故事。  相似文献   

3.
王世龙 《文化学刊》2013,(2):122-126
以“草根选秀”与“全民娱乐”为主要特征的音乐选秀节目是当前国内电视综艺节目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经历了发展、高潮后逐渐进入了低谷,面临内容低俗化、节目同质化等诸多问题。文章从节目定位、商业模式、互动形式等方面对当下电视荧屏热播的音乐选秀节目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总结了该节目成功之处,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中国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们在外宣品制作上,既抓数量,又求质量,在“精”字上做文章,向精品化、规范化、系列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95年电视专题片《啊、池州》在安徽省外宣品制作评比中获一等奖,1996年《九华山人过年》电视片获“开放的安徽”电视大奖赛二等奖。另外,电视专题片《中国巫傩文化调查——贵池篇》、《秋浦仙境》、《金地藏足迹》等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对外节目中播出。《中  相似文献   

5.
从2011年底,一场由深圳卫视《年代秀》引发的怀旧混搭型风格的综艺节目引起大众的关注《年代秀》的成功是因为其注重节目主题和谐氛围,但更深入而言,它是对分众时代下狭隘的受众分析观的一次成功反驳。本文从分众时代——大众传媒的分众之势;主题为王,年龄不是娱乐节目分众的唯一标准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年代秀》的怀旧风,提出"怀旧"是分众时代下综艺娱乐节目的一次进步。  相似文献   

6.
韩笙 《文化交流》2015,(2):14-18,2
春节将至,"旅游"又成热词。在中国,不少地方有演艺秀,其中最具历史的是《宋城千古情》。有人统计,《宋城千古情》已经是世界上表演场次最多的文化演出,有人拿它与拉斯维加斯"O"秀、巴黎"红磨坊"相提并论,并称为"世界三大名秀"。然而有多少人知道,如今知名的演艺秀"千古情"系列以及"印象"系列,与《宋城千古情》一脉同源或有发蒙启迪之功?  相似文献   

7.
<正>"2003年之前,我国出版业版权的引进输出比是15∶1,贸易逆差严重,这反映了我国出版业国际化程度不高。经过十多年的文化改革发展,版权引进与输出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一直缩小到2:1。"政协委员聂震宁说。今年"两会"期间,本刊记者就出版"走出去"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黄友义(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聂震宁(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原总裁)和黄书元(人民出版社社长),希望从他们的解读中找到一些可贵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大型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国大陆的热播,中国大陆掀起了一次中国饮食文化热。《中国饮食》、《中国美食探秘》、《大排档》等各种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电视片一个个接踵而至;"舌尖"一词更是风靡一时,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代名词。"舌尖"文化不仅在国内风靡一时,在海外,尤其是在海外华人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人们也在不断地比较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期待着中国饮食文化从此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党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理念的提出,民主法制建设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方面。中国法治化进程正在加速前进,大众对法制信息的需求日益旺盛,从本世纪初起,电视法制节目的崛起和迅速火爆成为中国电视荧屏上的新亮点。然而,随着法制节目的深入发展,一些新闻从业人员只一味追求案件的离奇、曲折而忽视根在“法”,贵在“引”这一电视法制节目的根本,从而出现记者角色错位、舆论误导、缺乏人文关怀等的倾向,因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法制节目制作中的人性化与受众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如何操作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年的改革,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新闻传播理念正从正面报道向舆论意识的觉醒、从传者本位到受众本位,从宣传意识到报道意识转变,与此同时,新闻报道方式也悄悄地在革故鼎新。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新闻的深度报道越来越多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由中央电视台亲自打造的新闻纪实性节目《焦点访谈》以“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为宗旨,一开播就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随后,央视又适时创办《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等栏目,大做“深度”文章,以满足受众需求。目睹电视深度报道节目的“火爆”,…  相似文献   

11.
《对外大传播》2020,(4):68-69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是对外宣传的职责使命,也是影视作品国际传播的重大课题。芒果TV与探索(Discovery)频道跨国联合打造的《功夫学徒》职业纪实真人秀节目,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关注和强烈反响。该节目被中宣部《新闻阅评》誉为"为东方大国形象的国际传播作出了一种新样式",被专家学者称作"中国制作、面向世界"的成功范本。本文尝试从传播学角度进行分析,解码其成功秘诀。  相似文献   

12.
李宇 《对外大传播》2013,(2):30-33,1
"二级传播"是指大众传媒的影响首先抵达"舆论领袖",然后舆论领袖把自己获取的信息传递给受其影响的大众。在我国电视对外传播的整体布局中,整频道在海外播出固然重要,但在当前国际传播格局中,以分时段播出等方式开展"二级传播"也是不可或缺的路径。具体而言,电视对外传播"二级传播"策略可以包括四个方面:"整频道"落地与"部分时段"落地并举,充分利用目标国媒体开展二级传播;电视传播与视频传播并重,利用视频发稿模式实现二级传播;"播出"与"互动"兼顾,制作和传播符合新媒体传播模式的节目;"走出去"与"请进来"并用,提升节目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关键词》是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翻译研究院联合推出的多语种系列图书,目前已出版发行《中国关键词:第一辑》《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中国关键词:十九大篇》《中国关键词:治国理政篇》等多种图书。继翻译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图书之后,该系列图书是中国外文局在中国政治话语对外传播领域作出的又一次重要尝试,是用中国话语阐释中国实践的又一次深入探索。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关键词》多语种系列丛书已与多家国际出版商签订了17个语种的29项版权输出协议。为纪念中俄建交70周年,今年6月5日,在由国务院新  相似文献   

14.
李月红 《文化交流》2017,(11):22-23
8月23日上午,由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天地出版社主办的"中—英《红船》版权签约仪式"在2017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举行.现场,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英国新经典出版社总经理Farough Khodadadi(霍法如)签订了《红船》一书的英文版协议书.这部由浙江作家黄亚洲写作的主题图书《红船》即将"驶"入英国,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5.
<正>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策划,中央电视台和五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的大型涉藏纪录片《第三极》,自今年三月在中央电视台首播以来,收到良好传播效果,得到各方专家一致好评。截至目前,《第三极》在优酷等视频网点击量已近3000万,综合评分高达9.6分,与《舌尖上的中国Ⅱ》持平。此外,《第三极》国际推广开局良好,有多个国家电视台已购或正在洽购该节目播出版权。2016年,该片将陆续在海外各大播出机构推出。  相似文献   

16.
正杨锐,1986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和国际新闻双专业。目前为央视英语频道《Dialogue》节目主持人,曾荣获1997年美国CNN《World Report世界报道》特等奖,中国政府2001年对外报道"彩虹奖"特等奖,2009年"金话筒"最佳主持人,被誉为中国的拉里·金(CNN脱口秀主持人)。20 09年,当杨锐代表中央电视台外语频道走上"金话筒"奖——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最高荣誉——的颁奖典礼时,他面对着无数观众说:"也许今天的中国还不能  相似文献   

17.
正央视节目《朗读者》引爆全国。2017年2月,该节目一个摄制组来到"学习型城市"杭州,停留半个月,每天换一个地点录制,吸引了不少喜爱阅读朗诵的市民。他们期待着能在《朗读者》节目中亮相。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金秋丹桂飘香时节,《小别离》在浙江卫视和北京卫视首轮播出后,在天津、广东、山东、辽宁四家卫视开始第二轮播出。首轮热播,引发的话题凸显在人们的眼前,而《小别离2》(又名《小相聚》)的出版,把主题从"走,还是不走"转向了"回,还是不回",这种"教育乡愁"再次把对中国式教育的思考引向社会的多个维度。《小相聚》一出版,其影视版权也被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纪实节目在国际同行业的竞争中仍处于劣势,海外受众对于中国纪实节目的认同感、接受度仍然偏低。由五国导演拍摄的《高考2020》试图探索中国题材纪录片走出国门之路。《高考2020》导演版(即五国导演分别执导制作版本)和国际版节目分别采取集锦式和板块式叙事结构,适应不同受众群体需求。在叙事内容上,节目选取世界观众易产生共情的题材,聚焦平民化视角下的个体故事,并增加富有历史底蕴的解说。在叙事表达上,该片善用"他者"视角与符号学理论,发挥解说叙事功能,符合海外受众观影期待。  相似文献   

20.
《对外大传播》2003,(1):33-33
为推动中韩两国关系的发展、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在中央外宣办和中国驻韩使馆的大力支持下,人民画报社和韩国启明社就以版权转让的形式合作出版《中国画报》韩版事宜进行了多轮磋商,于2002年11月签定了合作协议。《中国画报》韩版已于近日出版创刊,成为中国在韩国出版发行的首家官方刊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