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民族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结晶。黔东南州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而且民族文化资源是当地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过程,既要发掘民族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旅游文化市场的核心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又要注意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旅游主题式开发的理论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军  陆强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12):104-108
我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很多是以主题式开发的,主题是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但目前,有关我国民族文化旅游主题式开发的研究成果很少。文章分析了我国民族文化旅游主题式开发的发展趋势,总结了民族文化旅游主题式开发的概念内涵,并对我国典型的民族文化旅游主题式开发模式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后,文化旅游受到旅游开发者的青睐。在旅游开发背景下,民族文化的传承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传承互动的整体性评价、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传承中各要素的影响研究、旅游开发背景下民族文化传承模式与机制研究、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传承的策略研究等四个方面,对相关问题的学术前史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旅游开发过程中,民族文化旅游开发若复制城市旅游开发方式,将导致其开发缺乏统筹规划和乡土特色,导致其开发丧失民族文化内涵和品牌形象,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异质性的价值将无法体现。以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评价三江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在"点—轴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旅游的三种开发模式,以期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鉴于现代旅游对民族文化的负面影响,以及民族文化本身的易损性和不可再生性特点,对民族文化的旅游利用必须坚持保护性开发。即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遵循保护性、原生态、选择控制、特色精品、社区参与和效益回报原则,强调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过程是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有机循环体系,并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将其贯彻实施,注意根据不同文化对象探索保护办法和旅游利用的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和经营过程中存在大量不利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造成不良后果.运用旅游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通过分析民族旅游活动的开展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影响,进而提出开展民族文化旅游应在适度开发的原则下,增强民族文化认同,重视社区居民参与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浅谈黑龙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黑龙江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特征概述的基础上,指出了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黑龙江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战略和开发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8.
试论旅游"文化污染"的原因及对策--以民族旅游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旅游业有利也有弊,民族旅游对民族文化的"污染"即是其弊端之一.民族旅游中"文化污染"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造成民族旅游"文化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发展民族旅游的必然结果;民族旅游开发中的"急功近利"行为;旅游者的素质原因.具体可以采取的对策是做好民族旅游开发规划;提高少数民族旅游地区居民的文化保护意识;确保少数民族群体可以直接从民族旅游开发中获得利益.  相似文献   

9.
现代旅游大潮对民族文化具有双重影响,旅游发展在弘扬目的地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也难免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文章指出民族文化在旅游业中的运用应走保护性开发道路,并简要探讨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红河县是云南省南部一个哈尼族占绝对多数的边疆县,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哈尼族及其他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旅游业大力发展的今天,红河县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但作为其旅游开发主体的政府和人民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该保护民族文化,尤其是妥善处理好旅游开发与哈尼族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旅游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一支在旅游接待第一线的优秀的导游队伍,而少数民族地区的导游队伍建设存在与其他发达地区一样的普遍性问题,也有自身的具体问题。因此,改革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方式,突出民族特色,提高民族地区导游队伍素质,以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和弘扬,地方旅游业发展需要文化支撑,如何将二者融合发展,值得研究。本文收集、整理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对其数量、类型、分布等进行分析,并实地调查了湖州旅游发展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现状,提出湖州乡村旅游应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从打造舞台盛宴、创新导游解说、打造非遗属性旅游纪念品三个方面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这样,既可以更好地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可以推动地方旅游文化事业,二者的结合是双赢之举。  相似文献   

13.
朝圣与旅游的文化人类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靓圣和旅游都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有异于人类日常生活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透析朝圣和旅游的关系:“朝圣”是宗教意义上的精神文化之旅,而旅游则是一种现代精神文化的“朝圣”。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高度关注人类的精神需求与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的来说,乡村旅游的产品开发比较单一,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还停留在观光旅游的层面。乡村旅游的最大卖点是乡土文化。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界定,并就目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旅游价值是指旅游资源能够满足旅游者旅游需要,促进旅游者更好生存的有用性,属于目的价值,是进行旅游开发的重要依据.襄阳古城池具有历史文化、艺术观赏、科学研究、生态示范、情感认同和游憩体验六大旅游价值,可将其定位为襄阳历史文化主题公园进行开发.可以从更新旅游发展理念、打造城市滨水休闲游、开发城郊文化观光游、拓宽旅游融资渠道、构建旅游解说系统、创新旅游市场营销等六个方面进行系统开发.  相似文献   

16.
龚鹏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2):113-114,120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文化素质要求。旅游文化课程作为一门文化知识课,同时也是一门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在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旅游文化课程的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随着旅游业在不断地发展,旅游文化的内涵在不断地丰富,所以旅游文化课程的性质、内容、教学方法都有不断完善的必要。只有不断地优化旅游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改善其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旅游人才。  相似文献   

17.
康玉庆 《太原大学学报》2010,11(2):68-71,86
具有50万年人类史、5000年文明史、2500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古城太原,发展旅游文化的条件得天独厚。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精神,丰富太原旅游文化内涵,加强旅游文化主体建设,提升旅游者文化素质;加强旅游文化客体建设,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加强旅游文化媒体建设,深化旅游企业改革。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旅游情景下的族群认同是一个动态多维度的结构体系,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文化环境与内部族群认同成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通过搭建旅游情景下的族群认同测定模型解析这一动态系统。研究发现:旅游情景下的族群文化变迁是影响族群认同的重要考量因素,外来文化交互作用于本土族群文化在旅游社区中形成的旅游文化在族群认同变化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以大理双廊旅游发展中族群认同状况的实证调查为例,发现急速发展的旅游业正通过经济、文化的形式改变着本土族群的社会、文化的发展,进而影响着当地居民的价值观与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19.
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审美的回归与品位的提升,是深化旅游开发的必然要求。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观光旅游一直是主体,文化旅游尚未形成气候。武夷山旅游业要有所突破,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把握文化旅游的价值取向,深入挖掘文化旅游的内涵,打造特色文化旅游项目,营造浓厚的文化旅游氛围。  相似文献   

20.
文化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最新趋势。民族文化旅游正在成为民族地区一项重要的旅游活动。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内容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机遇和很大的潜力。湘西民族文化的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