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分析武夷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临床心理辅导。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武夷学院2011级校本部大学新生进行全面测查,有效样本2987份。结果:该校2011级新生SCL-90总均分以及各因子均值分都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01或P〈0.01);男生SCL-90总均分以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4个因子各自均分都显著低于女生(P≤O.01或0.05〈P≤O.01);是否为独生子女SCL-90得分差异并不显著,只在敌对、恐怖两个因子得分上有差异(P≤O.01或0.05〈P≤0.01);农村生源的学生与城镇学生得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家庭月收入(800—1500元&2000-5000元)SCL-90得分上并无显著差异(P〉0.05);该校学生的入学满意度SCL-90各因子得分都差异显著,入学比较满意的学生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都显著低于不太满意的学生(P≤0.01)。结论:该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表现良好,部分群体需特别关注,女生、入学不太满意、独生子女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有心理辅导需求和无辅导需求的贫困大学生各30名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成员进行贝克认知疗法辅导,每周一次共6次的辅导,对照组处于常态。辅导前后采用SDS、SAS、SCL-90对实验组进行测量,并就辅导前后与对照组的心理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接受辅导后与对照组在SDS、SAS上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CL-90的总分及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上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辅导前与辅导后在SDS、SAS的得分以及在SCL-90中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的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克认知疗法在改善贫困大学生抑郁、焦虑、以及躯体化、恐怖和精神病性方面有显著作用,有利于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陕西3所新建本科院校的504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本科生优于专科生。差异显著.主要心理问题是强迫、抑郁、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偏执等(检出率1.98%11.11%);心理问题发生率(21.63%)高于全国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男、女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来自农村的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均〈0.05):文科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理科生,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其提供心理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深入调查,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与管理。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理学院在校的177名学历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整理后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为: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躯体化〉恐怖〉其他〉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留学生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敌对等4个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常模,焦虑因子得分与常模相仿,其他5个因子的得分高于常模。与常模比较,留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等7个因子上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强迫症状-个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两个因子上,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性别差异和院系差异。结论: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重视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强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留学生教育管理环境。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4.14玉树地震2周年后,震区藏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青海某高校来自玉树震区的173名藏族大学生进行问卷测查,并比较分析。结果:被试中至少有一个SCL-90因子得分≥3分的学生占总被试的48.6%;被试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8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国内正常人常模,并9个因子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来自玉树震区的藏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且女生的心理隐患高于男生。因此,青海高校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纳西族初中生性别角色对心理素质的影响,采用性别角色量表和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整群抽取云南省丽江市两所中学的351名初中生施测。结果显示:纳西族初中生不同性别心理素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西族初中生未分化心理素质得分最低,与其他性别角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西族双性化和单性化在心理素质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化维度、女性化维度与心理素质总分及各因子均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化维度对心理素质总分及所有因子的正向预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化只对学习能力有预测力(P<0.001)。纳西族初中生性别角色比生理性别、男性化比女性化对心理素质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和90项症状清单(SCL-90)进行施测。结果:UPI阳性率为6.4%,SCL-90阳性率为0;男女生在UPI总分及25题上的得分没有差异,而在SCL-90的抑郁、焦虑、恐怖因子上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女生明显高于男生;2010级学生和2009级学生测评结果进行比较比例下降。结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寄宿制学校教师的焦虑状况。方法:从城区寄宿制学校和非寄宿制学校教师抽取共388人,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测评,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所学校教师焦虑总粗分均值均高于量表常模,寄宿制学校教师总粗分均值高于非寄宿制学校的教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5,P〈0.05);女教师高于男教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27,P〈0.05);班主任老师明显高于非班主任老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5)。结论:寄宿制学校焦虑症状相对要重,尤其是女教师和班主任老师,应适时开展心理常识教育,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教师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生源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对330名高职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医学生SCL-90的各因子分均低于大学生常模,心理问题检出率为6.5%。普高生源的学生在各项因子上均高于中职生源的学生,且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及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职生源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普高生源学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初中寄宿制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及个别访谈法调查初中寄宿制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初中寄宿制农村留守儿童(1)在学习焦虑因子上得分偏高,孤独倾向因子完全正常,其余因子中等;(2)在恐怖倾向、过敏倾向因子以及总分方面呈现显著的年级差异;(3)在自责倾向因子上呈现非常显著的家庭背景差异;(4)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因子以及总体水平上呈现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5)在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和恐怖倾向因子以及总分方面与非留守儿童的差异显著。结论:初中寄宿制农村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11.
师范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分析某师范学院08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建议.方法对某师范学院2630名大学新生施测症状自评量表(SCL-90),并与国内正常人群、大学生常模比较.结果被试中SCL-90各因子至少有一项达到3分的共有303人,检出率为12.56%.大学新生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国内正常人群的水平;除躯体化、恐怖、焦虑外,均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的水平.08级文、理科大学新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理科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更突出;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发生率的性别差异较大,女生的问题显著多于男生.结论高等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应着重加强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理科和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方法:选择从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抽取(以随机抽样法)的100名临床医学大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接受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并结合调查结果做分析.结果:从研究结果可知,临床医学大学生处于健康心理水平占92.00%,临床医学大学生处于亚健康心理水平占8.00%,主要包括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从研究结果可知,男性临床医学大学生与女性临床医学大学生的焦虑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临床医学大学生的强迫因子、敌对因子明显高于女性临床医学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临床医学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精神病性因子明显高于男性临床医学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研究结果可知,专科临床医学大学生与本科生临床医学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抑郁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专科临床医学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敌对因子明显高于本科生临床医学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生临床医学大学生的强迫因子、焦虑因子、偏执因子、精神病性因子明显高于专科临床医学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学大学生的在进行理论学习期间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而在不同性别、不同学制方面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性,因此在开展理论学习期间需加强重视临床医学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学校人际气氛与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层随机取样法探讨了学校人际气氛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从郴州市27所初中抽取245名教师,采用SCL-90量表和学校人际气氛量表对他们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生活在不同学校人际气氛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在健康的人际气氛环境中,其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优越不健康的人际气氛。2)学校人际气氛中的友好往来因子与教师心理疾病的各因子具有显著的负相关(r=0.24~0.38,P〈0.01)。相反疏远因子与教师心理疾病的各因子有正相关,特别是与强迫、敌意和恐怖等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r强迫=0.17、r敌意=0.20,P〈0.01;r恐怖=0.13,P〈0.05)。3)学校人际气氛中的亲密、团结、互助和凝聚力因子与教师心理疾病中的各因子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试验对同一养殖池塘中不同规格的1龄刺参的肠道消化酶活性进行差异分析,找出在不同规格刺参个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消化酶.结果表明:3次取样时不同规格的刺参的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活性的个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褐藻酶活性活性的差异性在3次取样时不同,第1、3次取样时褐藻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取样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2006—2010年连续5届共40287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显著优于全国常模,大学新生心理普查总体筛查率在3.38%-5.72%之间;不同入学年份的新生在除社交退缩外的所有维度上差异显著;不同性别、学科类别新生在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偏执、强迫、依赖以及冲动维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生源地、独生与非独生新生在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攻击、偏执、依赖以及冲动维度具有显著差异,不同学科类别新生在性心理维度上差异显著。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新生心理卫生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 2 0 0 2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研究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内容。方法 :用SCL - 90量表对医学一、二部 84 4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量。结果 :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占 7.13% ,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 17.5 7% ;男生在敌对因子方面 ,女生在恐怖因子方面 ,专科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因子方面容易发生心理问题。结论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 2、院系领导应当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3、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培养。 4、心理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 5、应当开展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主动干预。  相似文献   

17.
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人口学变量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鑫强 《考试周刊》2007,(34):130-131
本文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分析湖北省重点中学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人口学变量特点,以为高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发现高一新生的焦虑总分的异常检出率较小,平均得分偏低,但各因素的异常检出率较大,学习焦虑最为严重;女生除孤独倾向、过敏倾向外在焦虑总分及恐怖倾向等六因子等方面显著高于男生;除孤独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外城镇来源与农村来源在焦虑总分及学习焦虑等五因子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一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集中的因素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侧重点,人口学变量特点对高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交流恐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方法:494名大学新生选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大学新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交流恐惧者和低自我和谐者;家庭来源和专业在大学新生交流恐惧的一些维度上有较为显著的影响(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自我刻板性得分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学新生交流恐惧与自我和谐显著相关;回归分析说明自我的灵活性、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交流恐惧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新生交流恐惧和自我和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身塑形运动处方对超重肥胖大学生血脂、体质指数及心理的影响.探讨维护超重肥胖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配对随机化的方法,将86名超重肥胖大学生自愿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开始,所有实验参加者均进行血脂检测,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BMI),同时采用scl-90进行问卷调查并做出评定,然后,实验组实施健身塑形运动处方,对照组按原锻炼习惯锻炼,16周后实验结束.在同等奈件下复测血脂、体重、身高,再次问卷调查并评定.结果:对照组实验前后血脂、BMI、及SCL-90各因子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实验组实验前后及实验后与对照组组间对照血脂、BMI有明显差异(P〈0.05 P〈0.01).SCL-90问卷调查评定结果:实验组实验前后在强迫症状、抑郁、敌对3个因子上差异明显(P〈0.05),在人际关系、焦虑、精神病性因子上差异非常明显(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对照:人际关系、抑郁、精神病性、焦虑4因子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超重肥胖大学生实施健身塑形运动处方有助于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本研究采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简称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对某艺术院校568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2.8%的新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除了在敏感性和恐怖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外,新生在16PF和SCL-90上的其它因子上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上存在专业差异之外,其余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