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启蒙运动使人们开始质疑道德本身的合理性问题,康德之前的哲学家主要从感性和理性两个角度来论证道德的合理性。康德认为这两派各有弊端,主张道德合理性的论证要植根于人的理性本质之中,采用一种完全形而上学式的方式论证。同时,康德的观点也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2.
论文通过对维新改良文学语境的梳理,认为以“新民说”为内核的文学“理性启蒙”,与现代意义的启蒙运动有着质的区别。因此,维新改良文学只是在外在形式即文学语言和文体上带来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而其骨子里贯穿的仍是古典理性。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是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他的启蒙思想产生于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明代中叶,他的学说中关于批判传统、重视人的个性解放及平等、博爱的思想,都闪烁着启蒙思想的光辉.五四启蒙运动中高扬理性、提倡个性解放等理念,也应从王学中吸取养料.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一翼的五四新文学运动,可以发现其中的联系,尽管这种联系是不明显和不自觉的.  相似文献   

4.
近代启蒙思想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综合分析近年来学术界在研究我国近代启蒙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以近代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重要的"新民"思想作为切入点。通过对西方启蒙运动的本质和特点的分析,揭示我国早期近代"新民"思想同时具有进步性和局限性的特点,从而得出近代"新民"思想不能达到真正的启蒙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北村小说的知识分子叙事中,道德、经验理性和艺术诗性都无法回答知识分子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追问。北村小说中知识分子叙事的展开,实际上隐藏着他对知识理性如何导向信仰的知识分子式的思考。然而北村对此问题的简化实际上却削弱了知识分子启蒙的主体性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社会正义是政治哲学永恒关注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在这一问题解决的思路上,逐步形成了制度与人心二元对立的中西两极思维.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在西学东渐和中国文化自觉更新的过程中,不经意间逐步形成的仅诉诸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实现社会正义的单极思维几乎成为一边倒的话语霸权.这一倾向,人为割裂了制度安排与人的道德意识觉悟的内在密切关联,从根本上忽视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道德意识觉悟对于社会正义及其实现的重要意义,也无视中国传统哲学道德理性思维对于社会正义及其实现的积极价值的历史事实,没有注意汲取东亚社会成功地协调制度理性与道德理性的积极经验.当下的现实和学理的应然,从一定意义上要求人们更加重视人的道德意识觉悟对于社会正义及其实现的意义,从而确保制度安排的科学合理性与道德意识的理性自觉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7.
在19世纪后半期,哈代以艺术的形式探讨了基督教的改造问题,认为基督教应该剔除对上帝的神秘主义阐释,重视理性在宗教信仰中的不可忽视的地位.上帝即爱,此与西方启蒙运动哲学中的自然宗教思想相暗合.哈代的基督教文明理路,宣扬理性与信仰的结合,卸掉了神性的光芒,闪耀着哲学的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8.
西方形而上学的视觉属性决定了其所动用的理性在本质上属于一种视觉理性,由它开启的现代性启蒙之路注定是一条视觉的漫漫征途;固有的幻觉无可避免地会使它的执着努力处处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危险。而成熟的理性只有在纳入听觉的维度之后才得以可能,听觉是理性的起点,并且不排斥直觉与情感。所以,现代性批判不应被笼统地理解为理性的批判。而应被理解为视觉理性的批判;其指归是要探讨如何从视觉理性回到听觉理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异化现象伴随人类社会进入私有制阶段而产生。卢梭第一次赋予了异化概念以新的对抗性含义,把异化概念引入社会生活范畴,深刻地揭露了人类社会的种种异化现象。长期以来,卢梭的反理性、反科学艺术、反代议制被看作是对追求“理性”与“进步”的启蒙时代的叛逆,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叛逆,其试图重建的无异化的契约社会也一直成为人们对其思想褒贬的焦点,而这恰恰是卢梭反异化批判意识的深刻体现,亦是卢梭作为思想家的批判价值所在。卢梭的反异化观,是他作为平民知识分子站在社会下层立场,反观人类社会而具有的独到眼光,是为人类思想发展所做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刘华  刘敏 《职大学报》2001,(3):97-100
严复作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他的妇女解放观的核心是反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封建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宗法制度等对中国妇女的种种束缚.他始终把中国妇女的解放与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反映出他的妇女解放的主张是比较彻底而进步的.因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严复反封建的妇女解放观所起到的启蒙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1.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中关注道德问题的突出代表.他认为,道德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并从民主革命的立场出发,提出反功利主义的、革命的德育思想.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傣族的封建法规和礼仪规程>中的道德观念是在傣族历史进入"封建"社会的初期,由统治者所制定的占统治地位的法律和道德的意识形态,其中明显地渗融了汉文化的因素,但依然保持着傣族道德的独立特色,同汉族(儒家)道德理性截然不同,其伦理观在理论上从4个方面体现出它的重要特征1.伦理道德同其政治上的统治秩序相一致,本质上是伦理--政治规范;2.封建社会初期以道德习俗为基础建立的一套古朴法规是融道德与法律为一体的,法规既是道德秩序又是法律规范;3.其价值取向在社会个体上要求的是一种和顺型的人格模式;4.其哲学理性基础是外在的,而且是不自觉的,是隐在的和外在的超越价值本原,与汉族主流的自律伦理--心理模式相反.  相似文献   

13.
洛克的"白板说"方法论提出之后,对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有深远的影响。"白板说"曾在这一时期被作为唯物主义反映论的重要方法而著称。但是,洛克的"白板说"不仅仅是简单的唯物主义反映论,而是有其更为深刻的意义和价值。洛克阐述的人类理性渗透到了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内的世界,将天赋观念、道德先验等的根基刨去,使之褪去了荣光。"白板说"表达了这样的思想:一切都是后天的,一切都在理性和经验的范围内,因此,一切问题只能也必须在理性的角度来思索其可能性及其得失。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武术一样,古代兵家的经验理性,是由作为价值理性的圣道与作为工具理性的诡道复合而成的。这种复合的理性构架,使古代战争的军事运作与传统武术的技击实战一样,即要遵循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又要紧紧地受制于传统道德的约束与规范。  相似文献   

15.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和实践对日本的近代化和现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其实用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外交思想也深刻影响了日本的外交政策。在新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下,重新审视福泽谕吉的外交思想,有利于抑制日本右翼势力抬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华 《职大学报》2005,(1):64-67
在中华民族处于危急时刻,近代思想家自觉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他们对清朝的政治、吏治、思想文化、对外政策等方面的腐败现象进行了大力批判,唤醒了国人,使中国人民开始看清了清政府的虚弱本质极其反动性,从而在中国近现代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和革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赶走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这一切充分证明近代思想家的思想启蒙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相似文献   

17.
感性与理性的冲突是李安电影的精神核心,围绕着这一核心,李安用它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手法,向我们展现了人性最本真的矛盾,也为我们呈现了一部部经典的道德佳作。  相似文献   

18.
中西传统人性论关注的中心有着明显的差别.中国传统人性论关注的核心概念是"善恶",西方(古希腊)传统人性论的核心概念是"幸福".不同的人性论导致了不同的道德观乃至不同的道德教育观.然而,中西传统人性论的分野并非不可逾越,它们共同反映了道德教育面临的几对永恒的矛盾:个体与社会、理性与情感、知与行,而理想的道德教育就是要促使这几对矛盾内部保持适度的张力,从而达到人性的至善和人生的最大幸福.  相似文献   

19.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依据各种规范而行为的。启蒙运动之前,上帝是规范性的来源,人们在上帝的指引下行为;启蒙运动之后,人们依据理性来评判一切,理性取代上帝成为规范性的来源。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受到利益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行为逐渐偏离理性轨道。哈贝马斯认为,这是由于人们受到工具理性的影响,工具理性使得人类行为功利化、非理性化。只有用交往理性取代工具理性作为规范性的来源,人们的行为就能重新回归理性。同时哈贝马斯指出,实现这种规范性来源的转变的路径就是通过交往建立一种合理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必然引发社会主义道德领域的深刻演变.理性地审视市场经济对中学生道德的影响,寻找正确的中学生道德导向体系、内涵和有效的教育途径,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