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口述历史等多种方式,在文化人类学理论的支持下,以湖南汝城“香火龙”为案例,从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体育学等相关的理论,对“香火龙”所产生的文化内涵以及所承担的社会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湖南汝城“香火龙”不仅是国风、民风于一体的民俗文化,更体现了宗族血缘、地缘的认同,象征坚韧、勇敢、自强不息的品质。并挖掘了“香火龙”的社会功能,“香火龙”具有增进民众凝聚力的功能、民族文化资源的经济功能、民族审美的娱乐功能、社会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背景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特别是如何激发文化持有者参与保护传承的内生动力,是当前学界面临的重要议题。基于米歇尔·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采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以湖南省“汝城香火龙”活动为田野个案,探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乡村精英的话语权生成问题。研究认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村落社会“面子与文化资本的赚取”是乡村精英追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话语权的主要动力。村落(宗族)龙灯理事会是乡村精英为组织、开展“汝城香火龙”活动而组建的自组织,该组织通过内部动员与外部联络的方式进行运作。配合地方政府响应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依托文化学者构建“非遗”学术话语以及借助“全媒体”立体化渲染发展图景,是“汝城香火龙”保护传承中乡村精英话语权生成的行动策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乡村精英的话语权拥有,有利于激发文化持有者的文化自觉意识,促进“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社会共治保护传承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郴州汝城香火龙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探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征与村落民俗体育的传承模式。研究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间性与生活性、历史积淀性及活态性。通过对郴州汝城香火龙的考察研究,得出村落民俗体育的保护传承模式为:(1)有相关政策的倾斜,引导社会资金支持;(2)开展普查,摸清家底,建立完整的资料数据库;(3)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国家级和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4)吸收各种演出人员,培养民间舞龙人才。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考察法等方法,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对广西宾阳芦圩镇舞炮龙制作技术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舞炮龙文化内涵丰富,制作技术环境温润,舞炮龙制作技术有地方性、传承性、时代发展性和变异性的特点,体现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展现民族创造力,增强民族自豪感等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广西宾阳炮龙节为个案,从历史渊源、炮龙的制作工艺、表演方式和功能对其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揭示出广西宾阳炮龙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广西宾阳炮龙文化传承和保护提出相应建设性意见,促进宾阳炮龙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连城姑田游大龙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探析了闽西客家民俗体育的传承内容以及传承模式。研究表明,在传承方式、制作工艺上主要靠言传身教,传承谱系较为单一;从其制作工艺来看,多为手工扎制,工艺流程复杂,制作工艺考究;从传说信仰方面来看,形成原因虽然复杂,但闽西客家民间对于"龙"都有共同的崇拜。通过对客家民俗体育的考察研究,得出闽西客家民俗体育的保护传承模式为:(1)应全面深入开展普查工作,建立资料数据库;(2)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加大资金支持;(3)对客家民俗体育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4)以旅游发展为契机,发挥产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武术:一种浓郁的宗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中国武术一系列极富宗族文化色彩的传承方式入手进行阐释,在分别论述了武术的各种宗族传承方式,包括血缘传承、地缘传承、业缘传承和拳谱传承之后,文章进一步解读了武术这种宗族文化现象背后所具有的凝聚功能和认同功能。研究认为:任何现代模式的建立都必须依赖传统文化中某些因素。中国武术本身所携带的这种浓郁的宗族文化色彩并非完全属于"过去式",它的延续与重振将对我们文化个性的保持以及文化身份的认同都具有非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绵阳市体育类非遗文化——盐亭桃子龙的保护与传承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了该项目的起源、制作工艺、表演方式,研究结果发现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中存在如下问题:传承人老龄化突出、外来文化的渗透、传统观念保守、发展资金短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几点策略.通过...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文化学的视角,结合西方功能学派的观点,对传统武术中的拜师仪式这一文化现象的形成进行了文化学意义上的解析,提出拜师仪式文化的传承来自于“文化迫力”。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得出拜师仪式存在的价值与作用是:拜师仪式中的师承制文化满足了传统武术文化中技艺与人才传承的缺失与创新需求;拜师仪式制度下师徒之间“技道并行”的武术传承内容在“武术文化空间”下的整体性传承;拜师仪式文化中的口传心授传承方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抵御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中存在的生存优势。通过仪式文化,去阐释中国民族体育的文化内涵,从拜师仪式文化中发掘传统武术的显性和隐性传承方式,对民族体育的传承和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文化学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借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对传统武术拜师仪式传承中文化场域的关系进行剖析。研究发现:对传统武术拜师仪式与文化现象的研究有很多,但从“文化场域”视角对拜师仪式的分析还少有人关注。拜师仪式作为传统武术传承过程中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存在,并非“静态的”、“过去式”的,而是一种永存精神文化的活的载体,在不断革新的现代化语境中,显现了新的文化传承特征。研究结论认为:传统武术拜师仪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拥有独立的“文化场域”特征,我们不仅要在历史语境中对其加以分析,更需要的是在现代语境下对它进行理性的甄别或取舍。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舞龙运动的文化渊源、符号特征等问题进行研究,认为,舞龙运动是农耕社会的产物,起源于远古时代的祭祀求雨活动,与图腾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舞龙运动的原始文化符号主要表现为预示繁衍生息,展示人们对生命力的追求;作为农耕文化的遗迹,舞龙运动具有祈福性象征;作为广大民众情感的衬托,舞龙运动代表喜庆象征;作为传统认识中的吉祥的化身,舞龙运动具有禳祓作用。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寄托,舞龙运动是对中华文化的弘扬及精髓诠释,也是汇聚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载体,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2.
薛浩 《湖北体育科技》2014,(11):996-998
以地域文化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和实证分析等方法对龙狮起源、地域性文化现象进行梳理和解读,追朔地域性龙狮的特定文化渊源,通过不同乡土理念与地域民俗的分析,导出不同地域龙狮运动特点与文化主题,并依托于地域文化主题串编舞龙舞狮套路,形成各地域性的主题龙狮文化。从地域文化特点与龙狮运动的文化形成出发,结合龙狮的主题文化特点,衍生出舞龙舞狮文化的基本特征,其舞龙舞狮文化特征表现为:舞龙舞狮文化的民族性,舞龙舞狮文化的民间性,舞龙舞狮文化的丰富性,舞龙舞狮文化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从龙图腾的产生到舞龙运动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初步阐述,进而从艺术"龙"的组成结构、舞龙套路的多变风格以及鼓乐伴奏的乡土人情三方面对舞龙的表演进行分析,挖掘其背后的民族文化价值,探究舞龙所承载的龙文化特色。研究结果表明:多样性的舞龙表演是不同地域多样性的民族文化的反映,展现了历史悠久、多姿多彩的华夏文明。  相似文献   

14.
舞龙舞狮作为一类民俗文化活动,在国内外得到了大力的发展。通过相关的逻辑研究、文献资料、对比研究方法,基于中西方文化符号对比的视角,进一步研究舞龙舞狮国际化的传播之道。按照已有的调查表明,在表象、内涵这两个层面上,中西方文化符号在模糊和精确、主观和客观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被视为是舞龙舞狮运动国际化的文化壁垒。鉴于此,需针对民族性的全面认识、娱乐健身功效、神话故事的重现、艺术特色的体现、教育价值的进一步挖掘等,探索出一条崭新的传播思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发展路径,也就是舞龙舞狮运动的国际化需围绕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关系全面地进行处理,通过多元化手段展开传播。  相似文献   

15.
刍议龙文化与舞龙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文化和舞龙运动是华夏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形态,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优秀的传统人文精神。通过对龙文化和舞龙活动的文化解析,为现代舞龙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舞龙运动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本文从民族、体育和社会等学科的角度,揭示和探讨舞龙运动特定的历史性、传统文化性、时代发展性及其自身具有的教育、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健身娱乐等社会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舞龙的运动风格初探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运用献资料法,从传统化视角,在论述舞龙运动的基础上,探讨与揭示舞龙运动的化内涵与美学价值,为舞龙运动的继承和发展乃至走向世界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东盟区域龙狮运动发展的伦理规范建构是其困境和问题的使然,是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的建设等环境与机遇的必然,更是龙狮运动项目特质和社会价值功能发挥的内生应然,其发展需乘势借力"一带一路"倡议中共生包容、文化认同、互利共赢的重要文化动力,建构一种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百花齐放、共享共赢的伦理规范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在伦理规范建构的内容中,根据东盟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环境,考虑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和实际情况,形成系统可行的伦理规范,包括理顺关系和正本清源、共同维护和尊师重道、求同存异和多元创新、规范发展和礼法合治、完善制度和和合共生、科学规划和共享共赢等内容,以此推动东盟龙狮运动的规范、良性发展,促进龙狮运动的国际化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