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剖析上海“鲁迅公园现象”的基础上,阐述了社区体育团队组织生存和发展必需的内外环境。认为政府远距离关注比近距离控制效果更好,团队活动外环境是刺激参与的重要因素,相对集中的活动会激发人们的从众心理,热心公益的指导者是团队生存关键条件。自我运作是团队稳定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制约社区体育团队组织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社会中介组织缺失使团队缺乏行业管理,政策法规滞后使团队发展缺乏有效支撑,指导队伍不足使团队运作缺乏骨干队伍,场地设施缺乏使团队缺乏日常活动基地。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社区群众性体育健身团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市社区群众性体育健身团队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健身团队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女性多于男性;不同区(县)的社区健身团队发展不平衡,分布不合理;绝大多数团队的活动仅能满足于日常锻炼,缺乏场地设施和展示平台,活动规模和水平不高.提出了发展和建设社区健身团队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试论社区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体育是以全体社区成员为对象,以增进健康、丰富文化生活,促进社区发展为目标,由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努力,在社区内展开的多种多样群众性健康活动。在创建文明社区过程中,社区体育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拟对社区体育的成因、发展趋势、作用、活动原则以及促进社区发展作一点浅显的试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学校师生、和参于社区体育的指导者和锻炼者进行问卷调查,结合相关文献、并进行相关走访对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社区体育缺乏科学的指导与管理、社区体育缺乏场地与器材。而学校体育资源丰富、但有效利用率低,学校体育师资力量雄厚、但参与社区体育工作的很少,因此,建议加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将学校体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实现其和社会体育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文化资源方面“三源共享”,发挥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各自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论社区体育服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莹  周孟祥 《山东体育科技》2004,26(2):49-50,53
通过对目前我国社区体育人口和社区体育服务工作等问题的现状分析,对社区体育服务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明确了社区体育服务的范围和定义,确定了社区体育服务的对象,并根据其服务对象的特点和现状提出了面向社区的三大社区体育服务体育,指出了社区体育服务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陈雁杨 《体育科技》2013,34(4):114-11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健身团队如何在社区体育设施、组织、指导、信息等方面发挥服务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健身团队在社区体育服务体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社区文化和社区服务的发展,并提出要完善团队建设、加强组织网络体系构建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社区体育主要指在城市中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居民为主要对象,以社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城市社区体育是我国社会体育近年来发展中一个新兴的、非常活跃的活动形式。它打破了行业系统等纵向关系,建立起新的社会体育横向联系,创造了社会体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等一系列动力机制作用下,我国原有的社会阶层不断分化,社会流动日渐加剧,由此诱发我国社区急剧分化与变迁。社区形态的变迁改变了社区体育发展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等基础要素:重塑社区社会关系,改变了社区体育发展的关系纽带;重构社区社会结构,变更了社区体育发展的阶层基础;重赋社区生活方式,变迁了社区体育发展的表达形式。社区的变迁使社区体育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与特征:社区体育的地域特征不断弱化;社区体育的动员形式多元演化;社区体育的组织形式逐渐小型化;社区体育的整合功能日渐凸显。  相似文献   

9.
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李娟  牛静 《体育学刊》2005,12(3):95-97
在对大连市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调查的基础上,针对社区体育在回应社会需求方面的不足,提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发挥学校体育人力、物力上的优势,弥补社区体育的不足;以社区体育的发展促进学校体育的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10.
陈雁杨 《精武》2013,(19):3-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健身团队如何在社区体育设施,组织,指导.信息等方面发挥服务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健身团队在社区体育服务体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衽区文化和社区服务的发展,并提出要完善团队建设、加强组织网络体系构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发展实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协会的成立、发展和未来挑战3个方面分析该协会不断引导社区体育社会组织勇于探索创新,积极寻求适应社区体育发展的模式,并总结出在社区体育社会组织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独立性和自治性还不够;(2)影响力和号召力还不强;(3)品牌化和经营化还不足。针对3个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1)准确认识社区体育社会组织的功能定位;(2)健全完善社区体育社会组织的运行机制;(3)开拓创新激活社区体育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2.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与奥运战略协调发展的思路,提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战略是:做好招生选材工作,重视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教练队伍建设;加强项目布局的合理性;加强运动训练的科研服务;加快走体育社会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加强黑龙江省优秀运动队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优秀运动队的管理是提高和促进优秀运动队运动成绩的根本保证。针对黑龙江省优秀运动队管理的不足之处,提出加强黑龙江省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完善制度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梯队建设;注重团队建设。对黑龙江省优秀运动队的管理提供一些建议,以期改进黑龙江省优秀运动队的管理水平,培养高水平的体育竞技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4.
刘文霞 《体育科技》2010,31(3):127-129
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历史的回顾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发现高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已成历史的必然。建立高水平运动队对外可以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对内有建立和谐校园等多种积极作用;同时分析了广西普通高校为建立高水平运动队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提出广西高校应尽可能多的建立高水平运动队从侧面来提高广西高校在全国高校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论社区体育文化与社会体育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的变革,社会体育的发展已越来越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社会支持网络去推动。尤其是随着单位体制的变化,社会体育活动支持网络一下子出现了从单位到社区的转变,并成为了社区体育发展变迁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社区体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大学体育潜在的优势。结果显示:社区体育的发展遇到了场馆设施不足、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及锻炼身体的成本较高等问题,而大学体育具有解决以上问题的优势。结论:大学体育可根据自身优势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优秀运动队各类人员科学配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化优秀运动队各类人员结构,确定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岗位是我国优秀运动队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对全国体委系统不同建制的115个独立的训练单位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人才学的有关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我国优秀运动队各类人员的结构和数量比例及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结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运动队各类人员的配备仍不太合理,在现阶段应优化教练员职务结构,适当加大文化教师的配备数量,根据运动队的不同建制建立动态的优秀运动队各类人员结构比例。  相似文献   

18.
通过深入运动队实地调研,结合对我国举重、体操、羽毛球等项目国家队和部分省(市)运动队教练员的问卷调查,深入讨论以运动队为基础的体育竞争情报发展动力机制,构建举重、体操、羽毛球等运动项目运动队体育竞争情报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举重、体操、羽毛球等优势项目运动队体育竞争情报发展的动力机制是由各种动力与阻力因素相互作用构成的,各种动力因素与阻力因素分别作用于运动队这一主体,形成各自的动力合力与阻力合力,它们彼此力量大小的对比决定着各项目运动队体育竞争情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社团的分类及对体育社团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团在我国现阶段获得了飞速发展 ,对社团分类的研究当是我国研究社团问题的一个切入点。社团分类的一般研究对于体育社团的发展、体育社团分类乃至整个体育社团的理论研究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校体联合——过渡时期高水平运动队的办学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法,分析对比了中、美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状况,认为我国大部分普通高校尚未完全具备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条件,与体工队联合办队是过渡时期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较好模式,并对这种办学方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期为健全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办学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