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CT扫描数据建立具有高度几何材料相似性的腰椎运动节段(L1-L2)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举重运动员抓举完全起立阶段脊柱腰椎节段生物力学特性,以便对举重运动员腰部损伤进行积极的预防,减少伤病的发生.结果表明:在举重运动员抓举完全起立姿态下,其椎体主要的应力分布在小关节和椎弓根处,椎间盘接触压力主要集中在纤维环中后部,位移主要集中在椎间盘的后外侧;此时,如果杠铃的重量过大,运动员腰部力量不足,引起腰椎关节失稳,会造成椎间盘过分挤压,且在重力的作用下峡部向前剪切力过大可引起峡部裂伤.本研究所建立的腰椎L1-L2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足重要的脊柱生物力学研究平台,可应用于众多相关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对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的起跑技术进行生物力学研究,从而对我国优秀运动员的起跑技术进行动作技术诊断。以参加2012~2013赛季国际滑联速滑世界杯(哈尔滨站)500 m比赛的10名世界级女子速滑优秀运动员起跑技术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我国优秀速滑运动员于静、王北星、张虹。所选运动员中欧美选手占了4名,亚洲选手占了6名,基本上代表了当今世界女子短距离速滑项目最高的水平。采用2台Panasonic数码摄像机,在比赛现场对运动员完成的起跑技术按照三维DLT法的要求进行拍摄,比赛结束后,采用三维空间框架进行标定。运用英国产Quintic Biomechanics视频解析软件,对所拍摄的运动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截断频率为8 Hz。研究结果表明,与身高相近的亚洲选手相比,我国运动员起跑时重心高度相对偏高,亚洲选手的髋关节角度与膝关节角度值较欧美选手普遍偏低。我国三名优秀运动员身体重心垂直速度和水平速度都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运动员起动阶段的动作效果并不佳。结论 :在预备姿势阶段,亚洲选手重心高度普遍较低,但躯干角度较欧美选手大;起动阶段,运动员技术特点是成绩较好的选手起动时间通常相对较短,爆发式蹬冰效果明显,起动时身体前倾角度都有了显著性增大;在疾跑加速阶段,运动员通过高步频来快速启动,而不是利用步长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从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角度,对长跑运动员运动中胫骨所受应力进行了动态分析,进而阐述中长跑运动员常发性胫骨疲劳性损伤的生物力学原因。并对此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利用目前世界速滑领域先进的的多学科生物监控手段,突出个体化和个体的综合运动能力的研究特点,解决我国重点选手在训练过程中体能状态的生理生化监控、运动技术以及负荷与疲劳程度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速滑运动员使用"训练负荷与疲劳程度评估系统"能够有效监控训练负荷与机能反应之间的关系;速滑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与血尿素和血红蛋白指标有密切关系;利用生物力学手段分析解决我国选手在蹲屈角度、膝关节伸展速度、弯道倾倒角度和频率方面的问题;提供了大量关于速度滑冰训练规律的相关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5.
负氧仪模拟“高原训练”——速滑训练科研的新突破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随着速滑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原训练越来越被国内外所重视,特别是大赛之前教练员掌握好时机,安排运动员进行一段高原训练,其对速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大幅度提高,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高原场地被视为速滑运动员最理想的训练比赛场地,例如阿拉木图的“麦杰敖”以及我国的长白山天然冰场,都是速滑运动员训练和创纪录的佳境。高原场地除了空气污染少和运动空气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心理测量法,针对中韩不同性别、不同运动水平速滑运动员的意志品质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讨两国速滑运动员在意志品质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性别方面,韩国男子速滑运动员在自觉性和坚韧性上好于中国男子运动员;另外,韩国女子速滑运动员在坚韧性上优于中国女子运动员.在运动水平方面,韩国国家级速滑运动员在自觉性和坚韧性上均好于中国国家级运动员;此外,韩国国际级速滑运动员则在坚韧性上优于中国国际级运动员.  相似文献   

7.
对速滑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膝关节是速滑运动员常见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通过对速滑运动的特点和膝关节生理解剖特点的研究、分析,为运动员有效地防治运动损伤,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放免技术对48名优秀速滑运动员、20名普通大学生基础状态下血清甲状腺素(T3、T4)、皮质醇(C)、争酮(T)等激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速滑运动员血清T3、T4较一般常人为低,差异显著P<0.05;T值明显高于普通大学生。血浆皮值醇(C)则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男子速滑运动员安静时血浆皮质醇比未受训练者高.而女子未见明显差异。训练程度不同,血浆激素水平呈明显差异。健将级速滑运动员血浆T值显著高于一级运动员;T3、T4则较国家一级运动员低。皮质醇女子健将级低于国家一级运动员,而男子无显著性差异。提示T3、T4及T值可作为速滑运动员选材、评定依据。  相似文献   

9.
谷化铮  陈民盛  邹晓峰 《冰雪运动》2007,29(4):22-24,31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优秀速滑运动员的弯道蹬伸技术与重心移动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左右腿蹬伸方式上的不同,决定了速滑运动员在蹬冰过程中重心沿切线方向上前移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1,6-二磷酸果糖促进疲劳恢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1.6-二磷酸果糖(FDP)对促进速滑运动员无氧耐力训练后消除疲劳的机理。通过对16名速滑运动员无氧代谢训练前后、运动后1h及次日清晨的生化检测,结果表明:a.服用FDP无氧训练后2h及次日清晨CK活性比,对照组明显降低,说明FDP对人体骨骼肌的细胞有保护作用;b.服用FDP在无氧耐力训练后2h及次日清晨血乳酸浓度明显降低,接近安静时水平,对照组值也降低,但仍高于安静时水平,说明FDP可促进糖酵解,加速运动后血乳酸清除,促进运动后糖原合成;c.对照组次日清晨CK、血乳酸明显高于服用FDP组,说明FDP对运动后疲劳的恢复有明显作用:d.通过询问运动员自我感受。服用FDP能明显减轻运动后肢体酸痛的症状。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测试法、逻辑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中外男子全能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运用分类法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体能进行必要分类;运用分析法揭示男子全能运动员体能结构的特征.用常规的统计方法对测试所得的数据进行计算、筛选,运用T.L斯塔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用百分位数法建立评价标准,并对运动员实施评价.  相似文献   

12.
对世界女子主流打法弧快类对阵弧快类和快弧类打法的比赛录像进行观察,研究接发球连胜两分的情况下接发球运动员对落点的控制、正反手使用率;在第一分得分的情况下,第二个接发球技战术.结果显示:女子接发球反手使用率高于正手,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先胜一分的情况下,第二个接发球得分中,接抢段得分率明显提高,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反手斜线配合反手斜线、反手直线配合正手直线等是比较常用且有效的路线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男子自行车运动员一周训练中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映及适应规律.方法:以上海8名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为对象,监测一周中每日晨与训练后的RT、CK、BUN和尿十项.结果:(1)周一上午场地训练后5min CK显著升高.下午力量训练课后1h CK达到高值,力量训练较场地训练CK升高显著.(2)场地训练课后5min的BUN显著升高,1h开始下降,下午力量训练课后,BUN较场地课后1h显著升高,次日晨下降.(3)本周CK从周二到周六值较周一显著性升高,下周一显著下降.BUN只有周六有显著性升高,下周一显著下降.周日Hb值较周一结果显著升高.结论:(1)本周一的力量训练与场地训练两种手段叠加作用,对肌肉的刺激较深刻,至次日晨CK仍不能恢复,Pro、BLD都有阳性检出,力量训练课较场地训练对肌肉的刺激更大.(2)本周训练负荷安排的密度不大,运动员调整和恢复的时间较充分,因而Hb有小幅度升高.(3)训练周的生化监测,可以使教练员了解小周期训练的完成质量和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  相似文献   

14.
从系统理论入手,以武术发展为研究对象,研究武术发展的涵义和特征,从历史观、整体观、发展观探讨武术发展的战略原则.武术发展是正向的武术运动演变,是一个从古至今向未来延伸的武术运动成长过程.武术发展包括武术作为发展主体的自身发展,以及武术发展所形成的武术文化状态及其演进.武术发展具有社会必然性、历史进步性、需求目的性与内容多元性,武术发展是人的发展.武术发展战略原则需要遵循全局整体观原则、争取和保持主动权原则、目标与手段互动协调原则、间接战略原则.  相似文献   

15.
以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国家男子蹦床集训队的5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运动员赛前训练中计划安排、生理生化指标及心理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全面把握和概括运动员赛前负荷内容及结构的特点,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赛前训练负荷总体上呈现强度增加、训练量逐渐降低的趋势.赛前训练身体机能生理、生化以及心理指标与训练负荷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跨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跨理论模型,采用对587名知识分子问卷调查数据,对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人群的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处于坚持阶段的锻炼者每次锻炼时间最长、每周锻炼次数最多,行动阶段的锻炼者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数量最多;②随着锻炼行为阶段向前发展(前意向→意向→行动→坚持),锻炼频率呈现持续递增的趋势;③处于行动阶段的锻炼者锻炼动机最强;④在前意向→意向→行动的变化阶段,锻炼动机都呈现出增强的趋势,但在行动→坚持的变化阶段变化非常小,且有减弱的趋势,锻炼动机对锻炼行为阶段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前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竞技体育投入现状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第29届奥运会取得金牌前10名的国家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值、及对竞技体育的投入和29届奥运会成绩等具体指标,研究竞技体育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研究认为: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影响竞技体育的关键因素,我国竞技体育的投入与国民人均生产总值的之间不协调,高于最富裕的发达国家对竞技体育的投入,因此,后奥运时期,国家应调整竞技体育的投入方式和投入力度,并坚持以条件定发展的协调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国民收入、 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协整和因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国民收入、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之间进行了协整和因果关系分析,认为,竞技体育水平的提升没有导致大众体育水平的提高,对大众体育是负面的影响,否定了提高普及说和相对独立说;国家经济的增强提高了竞技体育的水平,验证了举国体制的有效性,但竞技体育水平的增强没有提高国家经济实力,说明了以竞技体育为核心的体育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很弱的;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对大众体育没有明显的影响,同时大众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样没有表现为提高国家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分层视角下体育研究的一般概述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剧烈变迁,已使社会结构分化为十大社会阶层.社会分层作为国情和决策的基础,引起了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体育界的一些学者们敏感地意识到社会分层的重要性,并将其与体育相关联开始了有益的探索.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试图通过对我国社会分层视角下体育研究的一般概述及其所引发的思考,为社会分层视角下体育研究的深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调查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索体育活动对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方法:运用SCL-90量表对体育类专业大学生与非体育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的躯体化、强迫、敌对等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非体育类专业大学生躯体化、焦虑、恐怖、敌对、精神病性等因子的得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与非体育类大学生相比,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的强迫、敌对因子得分较高,而躯体化、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较低.结论:体育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非体育类专业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体育活动对个体心理健康存在积极影响的同时,还可能存在着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