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汉唐关中东府学者传略郑易半坡陶器之刻符,其为文字否,固幽渺难究。周原甲骨之契书,亦义蕴隐奥,尚待考索。此二者可暂置弗论。惟当殷周废兴之际,西伯昌在缧绁之中①,忧愁深思,推演伏牺八卦,定为六十四象,更系各卦,爻以繇辞,勒成《周易》之典;其子叔旦佐兄灭纣...  相似文献   

2.
如果我们分析一个卦符,第一个要接触的就是卦象,然后依据卦象判断卦意,否则便难窥其奥;同时要说明的是,六十四复卦每一卦的整体之象是大象,每一爻所显示的是小象。对《周易》的研究,只有抓住了卦数和卦象这两个因素,才可能有章可循,进而探究“弥纶天地之道”的深刻哲理。  相似文献   

3.
如果我们分析一个卦符,第一个要接触的就是卦象,然后依据卦象判断卦意,否则便难窥其奥;同时要说明的是,六十四复卦每一卦的整体之象是大象,每一爻所显示的是小象。对《周易》的研究,只有抓住了卦数和卦象这两个因素,才可能有章可循,进而探究“弥纶天地之道”的深刻哲理。  相似文献   

4.
《周易》即今人所谓《易经》,又简称《易》。它是儒家的一种重要经典。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全书最基本的是“阴”“阳”两个符号,“——”是阳,“--”是阴。由这两个符号,连叠三层,组成八卦,八卦互相重叠,又组成六十四卦。每卦六爻。每卦有卦辞,每爻有爻辞。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六爻的(本三百八十四爻,加上《乾·用九》、《坤·用六》二条爻辞)爻辞,是《周易》中《经》的部份。又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卦,下篇三十四卦。《传》解释卦辞、爻辞以及八卦的性质和起源,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七个部份,十篇,统称《十翼》,意思是说这十篇文字是“经”的羽翼。  相似文献   

5.
《周易·系辞》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相重,又有六十四卦.卦卦皆有六爻(除乾坤两卦,各有六爻外),六十四卦即有三百八十六爻.这八个经卦(即八个基本物质)、六十四个别卦(六十四种新事物)、三百八十六爻(即三百八十六种事物发展的状态),即代表了宇宙间各种事物的形态和本质,也就是说,它们与宇宙万事万物之间存在着全信息的—一对应关系.由此看来,八卦的本质就是信息联系(即信息交合).信息可以无性繁殖,也可以有性繁殖.不同信息的交合是有性繁殖.不同信息的交合可以产生新信息(新事物).“思  相似文献   

6.
《易经》到底作于何时,成书于哪代,学术界一直进行着长期的讨论。传说“伏犧画八卦,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孔子作易传”的“人更三世,世历三古”的说法已不全为人所信,但对《周易》本来包括《易经》、《易传)互相独立成篇的两大部分的事实却是不应怀疑的。《易传)是对《易经》的阐发和解释,肯定产生在《易经》之后,它解说《易经》的卦象、卦名和卦德或者托古改制、自立主义,都只是在“援易以为说”。而以往解经者,大  相似文献   

7.
在《易》类书籍标点中,六十四卦卦名是否应加书名号,各书观点不一,莫衷一是。现行《周易》由《经》和《传》两部分构成,《经》指《上经》和《下经》,《传》指《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十篇。《上下经》为六十四卦总名,可加书名号;六十四卦为经文之正文,可不加书名号。其实六十四卦卦名作为专名更早于篇名,专名之义更广于篇名之义。若加上书名号,则六十四卦违离卦名取义于卦象之原理,于《易》源于象之旨远矣。在通行《周易》各本中,六十四卦卦名多在目录中出现。这种做法只是为了方便读者检索,并不等同于篇名。六十四卦卦名勿须加书名号。  相似文献   

8.
在周易研究中,作为八卦之一的《兑》(三)卦,现代对其含义的解释是“象征沼泽”。本文对此提出了疑义。指出《兑》(三)卦的基本含义应为“象征恩泽”,并根据八卦的内涵和先秦时期的论述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9.
在中华文化史上,《周易》是现存的最早的古籍之一。它对儒、造思想和民间文化产生的影响至深至巨。关于易学的起源,是民族文化寻根溯源工作中的重要课题。笔者提出的阴阳六卦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新的阐解,并对中医学阴阳理论之来源、实质作了新的分析。一、六卦体系独立存在的逻辑可能对比下面两图:图一显示的是八卦体系。依一分为二的二元幂方原理,三交总能得到八个卦、六支总能得到六十四个卦。八卦的神光,笼罩天地,吸附万物,使得人们很难凌云高举,去设想非八卦的可能。然而,图二的出现,却给人以异常的启示。这里,交数与卦数的…  相似文献   

10.
《周易》之中 ,有《损》《益》两卦 ,在古代备受推崇。在古人看来 ,《损》《益》两卦充分体现了“变通趋时”、“与时偕行”的观念 ,是对《周易》“时”观的高度概括 ;它体现了“损上益下”、“以上下下”的为君之道 ,以及君子的全身之道 ,凝结着儒家改过迁善、提高精神境界的价值追求 ;更为突出的是 ,它还集中体现了天地之道和《周易》学说的基本特征 ,《损》《益》之道也就是《易传》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 ,由此 ,“足以观天地之变” ,“足以观得失”。正因为如此 ,古人青睐《损》《益》两卦 ,高扬《损》《益》之道 ,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11.
《周易》具有丰富的教育思想 ,特别是育德思想独具特色 ,重视人的德性培养。《周易》六十四卦中有三分之一是讲育德的。不仅在经文中明确提出“恒其德”(《恒·六五》)“谦廉君子”(《谦·初六》) ,“以杞包瓜 ;含章 ,有陨自天”(《·九五》)等重要观点 ,特别是在《易传》中提出了较系统的德育体系 ,包括道德目标、道德修养体系、道德修养的途径等。  一、《周易》重视人的道德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 ,“道德”一词首先出现在《周易》中。《周易·说卦》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发挥于刚柔而生爻 ,和顺于道德 ,而理于义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相似文献   

12.
如果我们分析一个卦符,第一个要接触的就是卦象,然后依据卦象判断卦意,否则便难窥其奥;同时要说明的是,六十四复卦每一卦的整体之象是大象,每一爻所显示的是小象.对<周易>的研究,只有抓住了卦数和卦象这两个因素,才可能有章可循,进而探究"弥纶天地之道"的深刻哲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周易》八卦最基本的符号“--”和“—”起源的疏证,对六十四卦含义的解读,以及对卦辞和爻辞的举例诠释,揭示其丰富而深厚的人本意蕴,表明易学理论能给人们以生命、生存和人生诸多方面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意象,故名思义,意与象的统一,抑或客观物象的主体化,主体思想感情的客体化。如庞德言“理智与情感的复合物”,如《周易》曰“圣人立象以尽意”,都强调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然而,如果仔细考察中西意象的形成和流变,就会发现,中西民族由于文化心理结构,思维感观方式,以及语言文字结构的不同,意象的指陈和蕴涵显然有别,但在两种文化的相互文流与碰撞中,又互相吸取互相融汇,展现出一种异源而同流的趋势。 一 中国意象的渊源应追溯至上古时代的易经八卦。《易经》由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蕴含着丰富的的象征意义,具  相似文献   

15.
为了符合《周易》的原义,在用二进制数表示《周易》八卦图时,应该以三爻卦的最上一爻作为个位数,而对六十四卦图中的六爻卦则应该用八进制数来表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郭沫若在《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中提出的“古人数字的观念以三为最多”的命题进行阐释,认为,《周易》阴阳二爻作为生殖器的取象,不仅在《周易》中能找到内证,也符合中国古人象喻思维的特性。阴阳二爻错综重叠而成八个不同的三画卦,三画卦两两相重又构成六十四卦,这正契合了老子的“三生万物”说。无论是三画卦还是六画卦,都是天地人三才的取象。这种三才观对古人“崇三”的民族审美心理起到了直接的催化作用。而《洛书》的九宫图,也是这种三才观的推衍。  相似文献   

17.
《太原大学学报》2020,(3):107-108
<正>我们对于"革命"这个词耳熟能详,其出处在《周易·革卦·彖传》:"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其实,《周易》的成书,本身就是革命性的文化事件。《周易·系辞传》"大衍之数"章,讲的就是基于"天地之数"而演卦过程,把奇数和偶数图示化为阴阳两爻,进而从八卦演变六十四卦的符号系统,这样的系统虽然没有公理化,但却图示化了,把"数""象""理"融为一体。这是"人造"的系统,却基于对于天地万物的"仰观俯察"。  相似文献   

18.
《周易·说卦》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说卦》的意义、《说卦》在《易传》中的位置、《说卦》形成之时代及其作者等方面 ,肯定《说卦》之成约于《周易古经》六十四卦同时 ,其作者应为西周至春秋之筮官 ,孔子整理《周易》可能包括《说卦》在内。  相似文献   

19.
《周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籍之一,被称为“中国文化的第一篇章”,“群言之祖”,它所反映出的审美意识一直影响至今.《周易》一书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经,二是传.经的部分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每卦先列卦形,次列卦名,次列卦辞.每爻先列爻题,次列爻辞.爻题都是两个字组成,一个字表示爻的次序,自下而上,第一爻用“初”字,第二爻用“二”字,第三爻用“三”字.第四爻用“四”字.第五爻用“五”字,第六爻用“上”字.  相似文献   

20.
《周易》六十四卦的卦序问题至今尚无定论。运用幻方原理,结合宋人伏羲六十四卦方图,构造出六十四卦幻方图,建构了宇宙对称原理模型,并对这一模型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进行描述与解释,对一阴一阳卦、二阴二阳卦、三阴三阳卦、六阴六阳卦、十二辟卦以及十六米字卦等排列与分布进行分析,得出“幻方原理决定古经卦序”的研究结论。最后,运用这一研究结论,尝试构造六十四卦马步幻方图,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