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科学学研究)主要内容为科学学基本理论、以科学和技术为对象的多学科研究、科学学主要分支学科的理论研究(科学体系结构学、科学计量学与知识图谱、科学能力学、科技管理学、科学技术与政治、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学技术史论)等。(科技战略与政策)主要内容为科技战略理论与方法、科技经济理论与方法、科技政策理论与方法、科技评价理论与方法、国家(区域)科技战略、科技体制改革、科技规划与计划、科技政策与评估、科技统计与分析、研究与发展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环  相似文献   

2.
以国际科技政策研究权威期刊Research Policy(《科研政策》)2007-2017年发表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Vosviewer和Citespace II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分别制作了作者合作网络、国家合作网络、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共现网络等知识图谱。研究表明:(1)欧美发达国家引领了国际科技政策研究前沿,但国家的发文数量和影响力之间无明显线性比例关系,已有的作者合作网络中,跨国合作态势明显;(2)国际科技政策研究基础主要集中在社会技术创新范式、创新研究、企业开放式创新等六大领域;(3)创新政策是国际科技政策的主旋律,企业开放式创新、研发政策、创新绩效、知识管理、新兴产业政策等政策是国际科技政策的热点领域,同时我国更加关注研发政策;(4)科技政策演进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从国家创新系统为主导到技术创新与转移(技术转移、校企合作、企业创新)为主导,从产业发展实证研究为主导到研发补贴、需求侧供给侧研究、高校知识价值创造等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我国科技管理研究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和文献计量学,对CNKI收录的在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上发表的科技管理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发掘我国科技管理研究的研究力量、热点主题和前沿趋势等,对我国科技管理研究进行整体把握。高频关键词"科技成果""科技体制改革""基础研究"有较强的中心性,我国科技管理的研究热点可以分为科技管理制度政策、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评估、科技创新、科技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其中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一直是科技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围绕建设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分析了科学发展、科技革命、工业文明与科技强国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探讨基础研究和科学文化对大众创新的影响。同时,基于文献计量学数据对中国的基础研究发展整体阶段进行宏观判断,然后结合当前科技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繁荣基础研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科技人力资源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载体受到更多重视。科技人力资源在创新活动中分为2类,以企业为代表的全面开发型与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代表的专职研究型,两类是否对科技创新绩效都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大小如何,决定着科技创新资源与政策资源的分配有效性。对中国除西藏外30个省市自治区2011—2014年的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力资源数量对科技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显著;(2)企业对科技创新绩效的促进主要体现在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中;(3)科技创新绩效是"博采众长"的结果,而非仅依靠少数优秀研究人员;(4)政策引导对经济发达水平的区域具有正向作用。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扩大科研人员队伍,加强高校和机构的队伍建设;(2)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3)重视基层创新能力,激发"万众创新"的积极性;(4)适应各省发展特点,优化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科技资源、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交互关系,其良性耦合是落实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通过对以往文献进行系统化地回顾和梳理,厘清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出三者的耦合系统,进而基于中国大陆2007—2017年除西藏外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测算了三元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和发展规律,结果发现:(1)我国各地区科技创新、科技资源、经济增长发展的同步性较强,但是整体良性耦合水平仍待提升;(2)我国各地区科技创新、科技资源、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发展呈现出突出的地区差异,具有空间集聚性和时间累积性;(3)科技资源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不协调是抑制三元系统内良性耦合的主要内在障碍,周边地区的发展牵引能对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形成正向促进作用。基于研究发现,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认识三者耦合关系,实现政策体系系统化;(2)辨析关键制约因素,实现政策导向集中化;(3)重视地区发展基础,实现政策设计地方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科技查新研究论文文献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景娣 《现代情报》2005,25(6):9-13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9年~2003年间科技查新研究论文发表时间、发表刊物、文献作者、作者机构以及文献主题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我国科技查新研究情况进行了讨论和评述。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2-2011年间我国科技查新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主要从论文的发表时间、文献作者、作者机构、地域分布、期刊分布以及文献主题内容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图书情报等领域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科学计量学方法,以科技论文和资助项目为主要资料,对2011年以来国际上发表的科技政策研究论文、以及美国SciSIP计划、日本SciREX计划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科技管理与政策”相关的规划布局和资助项目进行定量和定性综合分析,揭示国际和我国科技政策学的研究态势。美国科技政策“学”强调“科学基础”,主要侧重于服务政府部门的科技政策制定和政策过程的科学化;日本则倾向“学科建设”,包括国家重要政策议题的专题研究(任务导向研究),针对科技政策学术共同体的课题资助(自由申请研究),机构设置与人才培养,以及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我国的科技政策学,建议同时借鉴日本学科建设的思路以及美国协调各政府部门政策过程的思路;建议加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跨学科融合研究,考虑设置“科技政策研究”专项资助渠道与多元资助机制;建议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建议建立政策研究界和决策者之间的建制性交流研讨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国际通用的、基于科学产出力统计分析的文献计量学方法,以<科学引文索引(SCI)>、<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工程索引(E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专利>及<世界专利>和<中国科技成果>等数据库为统计源,对新疆1997-2006年十年间科技论文、专利以及科技成果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通过其相关时间、空间、学科领域等发展变化状况,揭示科学生产的组织结构、交流活动、学术水平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学整体与科学学——也谈真科学、科学究竟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着重对科学的科学的“真正认识”的讨论,既回答了何谓真科学、科学究竟是什么? 又反证了科学统一体的总体构成。  相似文献   

12.
王续琨 《科学学研究》2003,21(Z1):60-64
建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介于数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门类———建筑科学。建筑科学现在依然存在着分化发展和通过交叉融合的方式建立边缘分支学科的开阔空间。为推进建筑科学的持续、加速发展,建议采取"一个基点、两条主线、三位一体"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钱学森与科学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益升 《科学学研究》2009,27(12):1769-1771
 钱学森先生(1911-2009)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先生还是我国科学学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和科学学学科的主要创建者。本文为悼念钱学森先生,从早期研究、率先倡导,到奠基之作、资深顾问、相关领域研究等等方面,简要地论述了钱学森先生对我国科学学事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学研究到了不惑之年、迈向新时代之际,从国家、机构和作者三个层面,对比了从初创到发展前后两个时期中国科学学国际影响力的变化情况。以科学学代表性国际期刊及其施引文献为基础,采用文献计量分析与战略坐标图方法展示我国科学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由初创期到成长期,中国科学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高,从低产低影响力国家一跃进入高产高影响力国家的第一方阵,更有中国的机构和研究者进入了全球顶尖机构和研究者的行列中。但我们也注意到,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科学学的国际影响力还未达到国际领先的地位,我国学者并没有将国内科学学理论、科技政策与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5.
科学学在中国前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科学学在中国体制化前的有关历史渊源和思想基础,提出对中国科学发展途径看法的代表人物以及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等对科学的组织推动作用,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后对科学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席泽忠 《学会》2002,(3):18-21
一、思想方法:科学史与现代科学的交接点 什么是历史?什么是现代?这个界限很难划分.有人认为,今天报纸上登载的事情绝大部分都是历史,因为它发生在昨天或昨天以前,都是过去时态.按照这个说法,除了今天正在研究或正在计划中的科学工作以外,所有科学都属于历史范畴.这种说法当然很难得到多数人的同意,而且也不现实.  相似文献   

17.
Historians of science have participated actively in debates over American science policy in the post-World War II period in a variety of ways, but their impact has been more to elucidate general concepts than to effect specific policy changes. Personal experiences, in the case of the debate over global warming, have demonstrated both the value and the limits of such involvement for the making of public policy. To be effective, historians of science need to strive for clarity in public expression, to accept the importance of engaging with the public at all levels and through diverse media, and, above all, to recognize that the nature of such debates will make normal scholarly nuance hard to achieve. Moreover, in the current political climate, historians may be surprised to find themselves defending sciences, when the usual stance of historians is to be critical.  相似文献   

18.
科学学成为成熟学科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回顾了科学学的产生,分析了目前的现状,探讨了成熟学科与非成熟学科的划界问题,并根据这一分析对科学学如何成为成熟学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基于科学学期刊论文的国家基金项目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纪蔚蔚 《科学学研究》2009,27(3):345-349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以1998—2007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3种科学学来源期刊中的国家基金论文为统计数据源,对10年来资助发表论文的国家基金项目进行计量学研究,分析揭示国家基金项目的空间分布、资助绩效、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20.
钱三强对科学学在中国的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推动成立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推动学术刊物及学科学位建设,促成科学学在中国的建制化。他重视科学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与研究方法的规范和创新,强调建立中国特色的科学学理论,促成了科学学在中国的规范化和理论化。"文革"后,中国科学技术不再是某一方面的单兵独进,而是全方位的进步。著名科学家在这一时期的软科学转向,既是个人兴趣的使然,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