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少林武术是中国武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世界各族人民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关于少林武术起源的研究国内很多学者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但是由于史料的匮乏很难对少林武术的起源下一个确切的定论。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少林寺与武术的结合、少林武术的发展和形成规模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而对少林武术的形成过程有一个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相关文献及史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分析了禅宗达摩与少林寺和少林武术起源之谜的形成过程及结果,揭开了达摩与少林武术起源“谜案”的神秘面纱,为进一步考查和评价少林武术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关于影响少林武术起源和发展的因素错综复杂。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和逻辑分析法,用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与外因的观点,将少林武术起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划分为内因和外因两部分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菩提达摩入华年代、菩提达摩事迹以及菩提达摩对后世武术影响的考证认为,虽然没有直接的资料证明菩提达摩与少林武术之间的渊源,但是菩提达摩所弘扬的觉悟佛法、禅定神通、"二入四行"与少林武术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菩提达摩对少林武术的起源起诱发作用.  相似文献   

5.
少林武术文化是国人值得骄傲的民族品牌,历经千余年风雨沧桑,经久不衰。今天,太平盛世中的少林寺,香火旺盛;驰名中外的少林武术,空前繁荣。然而,仅就少林武术起源而言,学术界仍有许多谜团尚未揭开。本文在阅读大量相关史料及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历史考察、数理借鉴、逻辑推理、综  相似文献   

6.
有关少林武术的起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最为流行的说法是:达摩是少林始祖。他传授罗汉十八手,还有达摩拳、达摩剑、达摩活身法……这就是少林武术云云。我们综述关于少林武术的传闻,可以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逻辑: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出达摩。达摩何许人也?印度僧人。这岂不是说,中华武术源出印度?! 这样一个谬论,居然得以流传,居然很多人(特别是喜欢猎奇探秘的青年人)至今还相信它,确是不可思议的。中华武术,是中国人民的创造,是中国的国宝,在这个问题上,不容丝毫的胡涂,笔者以为很有首先辨清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少林武术文化研究进行归类,从研究成果划分来看,分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多学科交叉性思维研究少林武术文化,走出站在少林武术圈研究少林武术的"魔咒",追溯少林武术的"形而下"之本,探讨"形而下"少林武术面临的困境,尊重少林武术文化发展规律,提出少林武术文化消费观念,促进少林武术文化"非遗"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少林鹰派武术的源流、基本特点、基本内容、练气发劲、基本作用的考证,认定少林鹰派武术是一个独具风格的少林武术大支系,对少林鹰派武术的挖掘整理,将会为中华武术宝库增添新的内容,丰富少林武术体系,为少林武术的普及与发展作出贡献。尤其是少林鹰派武术的练气发劲,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研究价值,同时也会澄清武术上力与劲的概念,为武术学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峨眉武术是中国著名的地域性武术流派之一.历史上的峨眉武术曾受到来自中原的少林武术的深远影响。本文试图从各种文史记载和武术典籍中寻找在峨眉山武术发展中的少林武术的影子,证明历史上来自中原的少林武术对峨眉武术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峨眉武术也正是通过学习和吸收少林武术,并在巴蜀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0.
少林武术不仅拥有刚劲有力、变化无穷、立足实战、注重技击等特征,还蕴含着尚武精神、侠义风骨、慈悲谦让、刚健有为、谦和忍让的中华民族精神。显然,开展以少林武术为重要内容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国爱家的民族情怀。为此,要将少林武术训练、少林武术礼仪、少林武术竞赛等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完善少林武术传承机制、加强少林武术文化教育、举办少林武术赛事等方式,传承少林武术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少林武术之谜的形成与破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阅读相关文献及史料的基础上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客观分析四个典型的少林武术之谜形成过程及破译结果 ,较准确地揭开少林武术谜案的神秘面纱 ,为重新考查和评价少林武术史奠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磊  赵文龙 《体育学刊》2012,(2):128-131
广东武术和少林武术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广东武术的诸多拳种,在吸收少林武术的某些特征以后,进而发展成南拳精品;广东诸多武林豪杰,大多和南北少林寺有不同程度的师承关系;广东诸多武术组织,大多以少林武术精神标榜。更由于少林寺禅宗和广东的南禅宗具有一脉传承关系,佛家拳在广东佛教发达地区也比较流行。总的来看,广东武术和少林武术具有诸多共同点,把广东武术称之为南少林武术也有一定道理。  相似文献   

13.
为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武德文化,彰显武术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少林武术戒约蕴藏的武德规范、人文精神与伦理思想,基于规范伦理学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少林武术戒约的历史发展运动。研究发现:从道德规范类型的维度探索,少林武术戒约的历史变革主要表现出戒条从单一禁止性向多元混融性变更,以及戒约的条款类型从混融型分化为混融与单一并存的流变脉络;多元伦理思想的交融是少林武术戒约发展嬗变之主要原因;底线道德思想为各个时期少林武术戒约一以贯之坚守与传承的伦理内核。  相似文献   

14.
少林武术形成的文化因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林武术的形成是长期积累、演变的结果,既与佛教的中国化这一外在文化因素密切相关,更是禅拳相融这一内在文化因素的直接产物。佛教的中国化不仅使少林寺接纳了武术,在汇集百家的基础上综合创造了少林武术;而且使少林武术映射出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光芒,由保护寺院发展到济世报国,并因此而扬名天下。禅拳相融表现为禅拳的内在一致性,以及禅拳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对目前部分学者所指"少林僧人扶唐据贼的历史事实与少林武术无关"进行考证,得出以下结论:"少林武僧扶唐据贼"只是少林僧人从事的众多军事行动中的一件;少林的尚武之风从北魏时期已发端,到唐朝的时候,有不少僧人从事武术练习,所以"扶唐据贼"的僧人应当是身手矫健的习武之人,而后人对这件事的各种演绎,亦是对少林尚武事实的推崇;参与事件僧人的数量是否为目前所指的十三人还尚待考证;"少林十三僧救唐王"的故事是在明朝万历之后才形成的。演绎过程大致是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初期从"少林十三僧"演变成为"少林十三棍僧",之后在清初产生"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清朝中后期,这个故事被演绎成各种不同的版本。  相似文献   

16.
少林拳近年来得到迅速传播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其自身所携带的语言、习惯、习练场所等方面被人们忽视。文章以登封市少林拳为例,对少林拳传播过程中容易被人遗漏的文化空间进行阐述,提出在新形势下如何对少林拳文化空间实施"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力求为少林拳文化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广东很多拳师认为广东武术发源从“火烧少林寺”后开始,然而这则故事,就像小说家笔下的小说一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非常具体,但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又非常具有戏剧性,不免让人产生怀疑。所以,文章就从这则故事入手,揭示它们之间真实地存在关系。研究认为:(1)“火烧少林寺”实为天地会笼络人心的手段,与刘家拳的产生没有关系;(2)“南少林”就是天地会,寺僧创刘家拳的说法不可信;(3)从历史上的南少林、清朝中后期社会背景、与广东洪拳、蔡李佛的“请拳顶礼”动作寓意分析,表明该拳派与“南少林”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