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音乐圈舞是白马藏族祭祀、娱乐、庆典中的一种古老歌舞形式,其依托火民俗活动与火圈舞歌舞共同构成了白马藏族独特的圈舞文化体系,至今保留着氐羌民族圈舞最为古老的文化遗迹。随着时代发展,白马藏族音乐圈舞从表演形式、圈舞形制、歌曲数量、舞蹈动作、文化功能等多方面不可逆转地出现了流变。研究对白马藏族音乐圈舞的传统类型、艺术形态以及流变轨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藏族民间音乐文化特征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音乐主要包括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藏族民间音乐具有与生活相伴、与歌舞相融、与宗教难分、与时代相合的特征,又具有节日文化气息、崇高德性的观念、兼蓄外来文化的特点。呈现出神秘的文化色彩、浓郁的生活情趣、古朴的民风民俗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康巴人民能歌善舞,歌舞伴随着康巴藏民族历史的发展。在康巴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流布着种类繁多的歌舞音乐。川西康区藏族民间世俗性歌舞主要有“卓”、“谐”、“夏卓”、“热巴”四大类。本文就这些歌舞的缘源、流布区域及风格特点进行了研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康巴藏族民间世俗性歌舞所积淀的厚重的民族文化,以及折射出的浓郁的民族风情。  相似文献   

4.
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斗争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的民间舞蹈,为藏族人民所喜闻乐见并世代相传。藏族人民通过这些歌舞来体现他们的审美情趣、社会理想。通过藏族传统舞蹈——"锅庄"舞的动作、姿态、风格、身韵,多侧面、多角度地探寻其内部规律和审美特点,揭示藏族"锅庄"舞蹈真正的、内在的本质特点,以便更好地把握古老民族在发展中所具有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5.
康巴藏族人民能歌善舞,歌舞伴随着康巴藏民族历史的发展。在康巴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流布着种类繁多的歌舞音乐。本文对康巴地区歌舞的主要种类、流布地区和风格特点等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6.
康巴藏区藏族民间歌舞艺术是康巴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传统的歌舞艺术来源于藏族的生产生活,最能反映藏族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然而通过对丹巴乡村风情节的考察,原生态锅庄和山歌正面临着现代歌舞艺术的冲击,如不加以保护和传承,这种世世相传的民族民间歌舞艺术将会出现断代,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和访谈对藏族学生的藏、汉音乐文化认同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内地环境下藏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认同状况,藏族学生对藏汉音乐文化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表现。结果显示,藏族学生对本民族音乐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认同的状况都是积极认同,且藏族大学生对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认同高于对汉民族的音乐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藏的藏族传统乐器在西藏传统歌舞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形成是个慢慢积淀的过程。通过对中国西藏地区传统乐器渊源进行探究,可以认为中国西藏传统乐器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西藏地区乐器交流史。通过对乐器进行了解,可以让学生重视民间音乐传承,提高学生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藏的藏族传统乐器在西藏传统歌舞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形成是个慢慢积淀的过程.通过对中国西藏地区传统乐器渊源进行探究,可以认为中国西藏传统乐器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西藏地区乐器交流史.通过对乐器进行了解,可以让学生重视民间音乐传承,提高学生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0.
嘉绒锅庄是我国藏族地区一种喜闻乐见的歌舞形式,它的原始、宗教、审美特征都具有无可比拟的重大价值。本文通过介绍嘉绒锅庄的起源、特点和分类来进一步了解嘉绒锅庄及其审美价值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藏族传统舞蹈的身韵、风格以及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研究,探讨了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从而在继承和发展创新藏族舞蹈中,把握古老民族的基本审美特征,使发展中的藏族舞蹈更具有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藏族历史上 ,舞蹈艺术在藏族人民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同样 ,民族美学也给舞蹈以强大的生命力 ,并世代流传。藏族酷爱自己的文学艺术 ,具有宗教色彩与风格的舞蹈艺术 ,是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藏族土著舞蹈集中和多方面地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在藏族舞蹈中以人模仿鸟兽再现画面的原始拟兽舞蹈 ,其模仿动物的舞蹈神态逼真 ,惟妙惟肖、独具风格 ,形成独有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3.
舞蹈美育是通过启迪性"身体教育"引领人们以舞蹈行为陶冶情操、健康身心、提升意志品格、激发创造力,实现自我优化。它既非单一的舞蹈技能训练,亦非抽象美学研修。在施教中,应确立完整性、综合性理念。以诗的意韵、画的景象、乐的音律引领对舞蹈的审美体验,在欣赏、解读、认识舞蹈的同时,把生活中潴留的情感唤醒、激活,插上想象的翅膀。由此激起参与舞蹈的兴趣,通过合理的课程进行认识身体、感知身体、解放身体的训练,进而运用自身形体创造美的形象。此外,汲取生理学、心理学的成果,将有助于舞蹈美育的科学性、实践性、交叉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14.
藏族舞蹈果卓,寓生活娱乐、宗教祈愿为一体,既有舞蹈的意义,又有体育的作用,以其优美动听的音乐和灵活多变的动作,充分展现了藏族人热情洒脱的民族品格。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文化关学的视角来研讨舞龙舞狮竞赛自选套路创编的基本手法,并通过对龙狮舞的文化意蕴与美学要素进行审视,分析龙狮舞自选套路技术与配乐的美学原理,旨在为推动舞龙舞狮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为今后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舞龙舞狮竞赛自选套路艺术作品提供参考依据。其主要研究结论为:把握创编舞龙舞狮自选套路的美学要素,讲求动作结构的美学手法与音乐搭配技巧,强调多种角度关的设计与关的追求,提出了既重视难度动作与组合动作的选择与创新,又得重视对运动员的理解力、表现力及全面身体素质的培养,创编出多种形式的龙狮运动演艺套路,能丰富巧妙展现“人体美、运动关、情节美、精神美、艺术美”,能充分展示人的“创新、向上、自信、团结”的优良品质,从而实现舞龙舞狮竞赛自选套路创编的完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至今仍然保存着先民的宗教仪式、仪轨,这种传承与沿袭下来的远古文化的“活化石”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演变、文化传承、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结构,等等。从黄南藏族自治州年都乎村的“於菟”舞音乐中,我们可以更好地诠释原始祭祀乐舞中仪式音乐的本真和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音乐底蕴。  相似文献   

17.
陇南白马人圆圆舞和康巴藏区锅庄都属于古老的圆圈歌舞,都是用本民族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情感表现社会生活、民族历史和抒发情怀的艺术形式。圆圆舞和锅庄在音乐特点和表演形式等方面不尽相同,体现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思想情趣和民俗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8.
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音乐的初级阶段,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教学应尽量结合音乐实践活动和音乐欣赏进行,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活动中体验,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使其发自内心地随着音乐律动、舒展、想象,用心灵感受音乐,以此鼓励儿童大胆表达自己的审美经验。最终达到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大型文体表演——《惠风和畅》,采用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但以舞蹈表现最为突出和精彩。舞蹈以表现惠州文化内涵为主题,充分体现了地域性和现代特色,展现出极强的审美意境,突出了舞蹈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在整台晚会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