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董桥  磬明 《出版参考》2005,(8):18-19
你讲个笑话给英国人听,他会笑三次:你讲的时候他笑一次——那是礼貌;你解释那个笑话的时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礼貌;最后,他半夜三更醒来突然大笑起来,因为他终于懂了笑话的意思。你把同样一个笑话讲给德国人昕,他会笑两次:你讲的时候他笑一次——那是礼貌;你解释那个笑话的时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礼貌。他不会笑第三次,因为他永远弄不懂笑话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我不在乎钱     
有一道测试题,说是如果你爱上的一个有钱人原来真实身份是穷小子,问你会怎样。A:依然选择和他在一起,因为你不在乎钱;B:离开他,因为他骗你。身边几乎所有女孩都毫不犹豫地选了B,头也不回地离开那个伪装成多金男的穷小子。可是,接下来,第二道题,如果你爱上的那个穷小于其实真实身份是个富家子,你是选A还是选B呢?女友们正面回答的很少,她们全都讳莫如深地笑了。  相似文献   

3.
有个讲“我、你、他”的笑话。一个初次上学的小孩,听老师给他讲“我、你、他”三个代名词:“我,是你的老师;你是我的学生;他,(指另一个小孩)是你的同学。”小孩回到家里,仿照老师的口吻,向自己的父母复述老师的讲法:“我,是你的老师;你(指其父),是我的学生;她(指其母),是你的同学。笑话,当然是说笑话的人所编造的荒唐可笑的话。然而也确实有人,由于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不自觉地违犯规范化,因而闹出了笑柄。我见过一篇《诗人与改革》的短文,其中有这样的文句:“试问我们的诗人,你是站在改革的前列,作促进派呢?还是站在改革的对立面,甘作‘中流砥柱’,而形成阻力呢?”因为这是出现在报纸的文艺副  相似文献   

4.
陈星 《新闻天地》2008,(11):35-36
如果之前你不曾认识王永庆,在5.12汶川大地震后你应该认识他,他正是那个地震后第二天就打电话到北京说要捐赠1亿元人民币的小个子台湾老男人;如果到今天你还是不认识王永庆,那你真的到认识认识他的时候了,因为,这位不平凡的男人走了——10月17日,他在美国新泽西安详地离开了陪伴他92个春秋的喧嚣尘世。  相似文献   

5.
有如亲临其境的广播当我们坐在收音机旁边收听球赛或长江大桥落成典礼的消息的时候,如果有人问:你是喜欢听文字通讯,还是喜欢听广播记者在现场直接向你介绍的口头报道呢?不用说,你一定是喜欢后一种的。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当你在听球赛广播的时候,那十分急促、紧张的声音,紧紧地抓住了你;听到惊险地方,会叫你透不过气来;听到胜利的时候,你又会跟  相似文献   

6.
前妻     
我的第二次婚姻差不多弄得满城风雨.前后整整四个月,李速终于给我来了电话,我看到他的电话号码,心想李速你也有这一天.李速头一句话就是:"我实在是忍不住想问问你,听说你又离了?"我说怎么了,奇怪吗?他说有点奇怪,想想他又说,你这么折腾,你家难道没有人阻止你吗?我说你什么意思?他说我没什么意思,就是想问问你,看看你现在说话还正不正常,有没有精神病人的前期症状.我说李速你这个混蛋!他说,看来还没有,那我就放心了.说完就挂了.  相似文献   

7.
安徒生这外国老头儿给我们讲过皇帝和他的新衣的故事。我无端地认为那个可怜的皇帝是女的,因为安徒生说过,这个皇帝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坐着马车去戏院看戏,他每半个小时就要换一次衣服,人们在说起他的时候总是说:皇帝在更衣室呢。你瞧瞧,这不整个一个爱美的娘们儿吗?  相似文献   

8.
《河北广播》2006,(1):10-12
几年前,相信电台的同事们都有过这样尴尬的经历:当你登上一辆出租车,告诉司机去河北电台的时候,伴随着发动机欢快的轰鸣,你会惊异地发现,出租车正在向电视台驶去。在你费尽口舌解释之后,总会换回司机师傅一句:“哦!电视台老院”的回答。当我们把这一尴尬当成笑话讲给别人听的时候,每一个广播入的笑容中都包含着苦涩,每一个广播入的心中都在流泪。弱势、低谷几乎成了广播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一位做记者的朋友来访,给我讲了一则笑话:她去工地采访一位外国老工程师,因为是第二次见面,老远那位外国朋友就用生硬的中文给她打招呼,她灵机一动也用“生硬”的英语回应他: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面对面"观众,我十分关注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栏目.王志是一个智者,他有着智者的外表:睿智的眼睛直视人的心灵;从那厚厚的嘴唇里经常会进出让人措手不及的问题,有时甚至咄咄逼人;有时,他的面部流露出一丝让人不易察觉的哂笑,让观众在会意一笑中赞叹他的聪明.  相似文献   

11.
因为心疼所爱的男人,女人便选择了一种如水般的温柔,呵护她的男人. 他成为单身父亲的时候,女儿刚7岁.肿瘤医院送走了那个善良女人之后,女儿的小手抓了他一整天.从此,他开始娇惯女儿.女人说,"我也是因为他的那个样子喜欢上他的……那天,他带着女儿去春游,他牵着她的手并排走,很称职的一个慈父."他们的爱情是在那之后不久开始的."你知道吗?你做父亲的样子比做情人还要好,温厚极了.'"这是她对他说的第一句情话.  相似文献   

12.
一句话可以让你笑起来,一句话也可以让你跳起来。一句含义深刻、发人深省的话出现得是时候、是地方,就会像一次"爆炸",震撼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有位资深记者,也是一家新闻单位的领导.我几次听他发言,每每谈及创业政绩,总结奋斗经历,他都会豁达大度、真挚诚恳地讲上一句:我和我的伙伴们一起努力…… 这种善于加一个"们"的说法,体现了一个人的胸襟.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采访中经常会碰到两种人:一种是见到你,非常热情健谈,有时甚至投你所好,要啥讲啥;一种是态度冷淡,不善言谈,甚至有意回避,拒绝采访。 我便碰到过这第二种人。他就是我院副总工程师、省劳动模范丁国强。 1984年,我担任《西北水电院报》记者不久,宣传部长便对我说:“多宣传一些模范人物,像丁国强,对工作兢兢业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同志满腔热情。”其实,丁总的事迹我早有所闻,院里的人几乎有口皆碑。我也早有采访他的意思。不料,第一次采访便碰了一个不软不硬的钉子。 那是一个秋夜,我敲开了丁总的门。“你找谁?”我向他说明来意后,他客气地把我让到屋内,然后坐到桌前又看起了资料。为了打破僵局,我便和他谈工程,谈技术,谁知一连换了几个话题都话不投机。无奈,只好单刀直入,请他谈谈自己。他一听,立刻说:不要写我,要写就写其他同志。”然而,便又埋头工作了。  相似文献   

15.
聘用朋友有什么不好?很多人不理解.是啊,在你取得成功的时候,有朋友和你分享喜悦;在你苦恼的时候,有朋友听你诉说;在你遇到困难时,是朋友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为什么不能聘用朋友?我们的回答是,当朋友变成了你的员工,当你变成了朋友的上司,那么,这种关系就会增加你的管理难度,因为,当朋友有了错误时,你碍于面子而不愿批评他,结果,其他的员工便以此为榜样,他们会说,同样的错误,你为什么不批评某某而专门批评我.在这种背景下,你又怎么能让你的部下心服口服?你的事业又怎么可能获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6.
怎样拥有杜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朋友知道我喜欢杜拉。后来这成为了一种持续不断的状态。这样无论好还是不好,却是我无法选择的。让生命中有一个女人,与你心心相印。在她的灯塔一般的照耀下,走你的路。你便有了依托。仿佛始终有人做伴。而且是一个熟人。在你的身边,说着她的故事。而你听。与她分享她的痛苦与爱情。那痛苦与爱情也是你所熟悉的。因为你了解她,就像了解你自己。这就是一种关系。一种关于灵魂的关系。你不管那个女人是不是有时会让人难以忍受,但她就是那个人,亲近着你  相似文献   

17.
我不懂什么是"国学".国,是哪一国?当然是中国.那么别的国家,有没有"学"呢?总不好意思说别国都没有,只有中国有.既然不好意思那么沙文主义,那就只能勉强承认每个国家都有它的"国学".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土耳其等等这些国家,自称过他们的"国学"啊."国学"这个词,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只要略微看看晚清以来的思想斗争史,你就知道了,所谓"国学",实际上是清朝末年、一直到"五四"以来,有些保守的人抵制西方"科学"与"民主"文化的一种借口,是一个狭隘、保守、笼统、含糊而且顽固透顶的口号.人家讲"科学",你总不好讲"反科学";人家讲"民主",你也不好讲"反民主",于是就提出一个含糊其辞的概念:"国学".那意思就是,我这个"国学",跟你那个"科学"、"民主"是不一样的.现在居然搞出一大堆所谓的"国学名人",真是荒谬."国粹"是另外一个意思,那是清朝末年一部分搞革命的人,拿来对付满清的武器.  相似文献   

18.
他4次受到毛主席接见,应邀出席周总理家宴,几度出国访问;他在马尼拉的报告令洋人惊叹,菲律宾总统夫人听后,将其做法引进本国推广;他只读过三年私塾,却由一名农民“赤脚医生“破格提拔为省卫生厅副厅长;他就是被新华社记者誉为“中国合作医疗之父“的--覃祥官.……  相似文献   

19.
林伟贤 《出版参考》2007,(14):33-34
美国人面对外国客户谈判的时候,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美国人的沟通比较直接,他直接问你公司赚多少钱,多少钱卖给他,沟通方式非常直接;第二个,他沟通的方式虽然直接,可是他不一定在一开始,就把所有的底价全部都拿出来;第三个,美国人喜欢单独跟外国人谈,他们谈生意的时候,不一定是一个团队,他可能单枪匹马来跟你谈;第四个,因为他太注重事情的结果,比较忽略跟人的接触,所以美国人不可能跟你掏心掏肺,不可能在人际关系方面,跟你建立太多联系;第五个,美国人希望很快就有结果,比较注重短期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人们为什么不喜欢开会?有个笑话是这么说的:到世界末日那一天,上帝把人分成了两类,好人让他们去了天堂,坏人呢,都送去了会议室.还有人说:"如果哥伦布有个委员会的话,那他现在还在岸上没能出发."这个世界上有没有谁喜欢开会胜过看电影的?估计没有.为什么?通常一部电影持续90分钟到2小时,会议也是.可是,会议是交互式的,但是电影不是.我们不能冲着屏幕叫:"别进那个房子啊,你这个白痴!"更重要的是,电影不能真正影响我们的生活,不能让我们因为故事的结果而做什么事.但是会议和我们的生活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