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史锁定的程序里存在着一种不规则的操作,即民众认同认可的历史,或曰民间对历史的重新识别和创作。正史随着文人的传播以迎合和满足民众的期待视野为前提,以荒诞怪异的杂传形式走下神坛跌落民间。而民间的历史叙述者在唐之俗讲、宋元之讲史中以动人的情节消解正史之平板、以丰富情感消解正史之平淡、以精致结构消解正史之平铺,从而对正史重新选择加工,使正史在民间坍陷。明清时期演义崛兴,由历史叙述形成的故事结构和由历史阐释形成的意义结构熔铸而成的演义表现的主要是当时民众对过去正史的解读。它根据客观现实和民众的主观意愿,从最早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到蔡东藩的《历代通俗演义》,以宏大的规模完成了此前的全部历史在民间的重构。  相似文献   

2.
《论语》是儒家重要典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讲授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时,教师应在解释字词的基础上,注重义理辨析,着重分析课文的道德内涵,引导学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在教学中,可采取“合理重构,确立目标;强化理义,注重德育;勇于实践,强化效果”等策略,深入挖掘《论语》的当代价值,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以文化人的功能,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3.
试论《水浒传》与苏中地区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证了苏中地区与《水浒传》的关系,着重从其作者的籍贯问题,其史的题材来源,成书过程及其所引发的明清通俗文化与苏中地区之关系四个部分进行了论述。并从《宋史》,《续资治通鉴》等史书以及泰州,盐城地区现存方志,文物出发研究了水泊梁山后裔的归宿问题,提出苏中特别是盐泰地区为国内现存“水浒文化”最为集中的地方这一结论。且认为要研究明清通俗文化以及“海派文化”的起源必须以重新认识苏中地方文化的为基础,要求对盐城,泰州等地地方文化史进行再定位与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通俗文化时代典籍文化生存与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作为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的结晶,典籍文化不能遭受埋没;作为培养精英人才的高校,更有唤醒并振兴典籍文化之重责。  相似文献   

5.
殷培贤 《海外英语》2014,(3):143-144,152
《格萨尔》的传播过程和其翻译过程基本是重合的,民译、汉译和外译的过程中应当从后殖民视角,民族志诗学视角和文化典籍注译体例之视角三个方面重构口传文学的原始语义框架。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传统文化持续对外传播,中医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中医典籍是中医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形式。本文以《伤寒九十论》及其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以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为指导,研究该译本内中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分析表明,以文化作为翻译单位,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将多种翻译方法相结合,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文化障碍,有助于中医典籍今后的英译工作以及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孝文化典籍英译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理雅各英译本《孝经》作为中华孝文化典籍英译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至今仍被奉为经典译本。文章拟从生态翻译学中的不同视角来深入剖析理雅各《孝经》,这在孝文化典籍《孝经》英译研究中至今尚属首次,希望能为《孝经》以及孝文化典籍的英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地方志书所承载的地方历史与文化,是传统典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地方志最早当推元代的《开城志》,而《嘉靖宁夏新志》、《嘉靖固原州志》、《乾隆宁夏府志》等是宁夏地方志书的代表,记载和反映了明清以来宁夏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和走向,尤其是宁夏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同时,也为当下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管子》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典籍,在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管子》之道表现在治国理念上,是以仁义道德为内涵,以礼法为形式,把礼治和法治结合起来,法教统一。相对于先秦诸子而言,其学说不仅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而且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史学名著《三国志》与《史记》、《汉书》流誉千古,时人评其书曰“并迁双固”。依《三国志》而通俗化的各种话本,戏剧乃至成为演义式的小说,其最著者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人称《第一才子书》,士林及民众莫不喜读其书,可谓雅俗共赏,家弦户诵。从文化视野考察,文、史各行其道,两苑各撞其芳。随时代之演进,民众需要文化,文化之持续发展亦有赖自身的通俗化,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满足大众对文化的渴求。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是雅文化与俗文化互补成功的典范,彼此交相辉映,体现了雅、俗文化自身的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一、神话于屈原创作的意义 神话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中国神话极其丰富,许多神话保存在古代典籍中,如《山海经》、《淮南子》等。神话是对中国各种文学创作较早发生影响的一种体裁,有着丰富的文化蕴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小说文化精神.认为消解与重构是本时期小说文化精神的两大方面:消解包括消解旧意识、旧道德、旧政体三部分;重构包括建构资产阶级民主意识、道德观、民主政体和社会主义民主意识、道德观、民主民政体系两部分.落脚点是褒扬社会主义文化的美好.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的视角对《中国佛教史籍概论》进行价值诠释,可以在对中国佛教典籍进行考证的基础上,对其中某些典籍的历史“纪年”和佛教僧人评价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的爱国主义文化传统和道德文化传统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和高度的赞扬,体现了陈垣先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条件下的爱国热忱和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14.
汉语典籍存在的主要意义就是不断被继承和弘扬,其中重要的存在形式就是对外传播。当我们关注对外传播中的汉语典籍时发现,典籍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实际是不同的,主要可以分为前文化形态和后文化形态。这两种文化形态直接影响了典籍文化价值的产生、文化特征的形成以及典籍的社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地方志书所承载的地方历史与文化。是传统典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地方志最早当推元代的《开城志》,《嘉靖宁夏新志》、《嘉靖固原州志》、《乾隆宁夏府志》等是宁夏地方志书的代表.记载和反映了明清以来宁夏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和走向.尤其是宁夏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同时.也为当下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史记》中的“谏”,与先秦典籍有渊源关系;《史记》中的“谏”,可分为直谏、讽谏、诽谤等几种形式;“谏”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不存在的骑士》的战争场面描写最大的特点是讽刺,它由滑稽与庄严的错位,即用滑稽的风格表现庄严来完成。这一特点可以从4个方面看出,一是滑稽消解了复仇的庄严感;二是滑稽消解了骑士的威武形象;三是滑稽消解了骑士的斗志;四是滑稽消解了战争性质。讽刺的对象最终直指战争本身,揭示了战争毫无意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孔令 《考试周刊》2015,(1):28-29
西方大多数国家信奉的是基督教,《圣经》是基督教最经典的典籍,同时是基督教的灵魂所在。英语作为西方国家的主要语言,其文化背景与《圣经》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甚至可以说,《圣经》是英语的文化起源之一。因此,《圣经》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影响是很深远的,表现在几个方面,其原因也包括几个方面。文章从《圣经》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影响及《圣经》对英语语言文化产生影响的原因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历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从宗教文化环境,整理典籍的文化能力.特别是《山海经》中表现出来的战国时楚人特有的崇日、崇凤、尊帝俊等原始宗教意识看,《山海经》虽非一人一时之作,但其整理成书者当为楚人。  相似文献   

20.
电子媒介作为现代社会的文化主流媒介,影响和制约着审美文化的发展.从消极方面看,它以其商业性和大众化让审美文化沦于庸俗化,不断消解着审美文化;从积极方面看,它从内涵的深度和外延的广度拓展重构着审美文化.不论是消解还是重构,都是审美文化借助电子媒介向现代转型的必由路径,关键是理性分析对待,唯有如此,才能早日构建起社会主义的现代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