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探究新知1.情境体验。(1)播放视频,假设"国际乒乓球大赛将在本地设赛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用"抽扑克牌"游戏来确定观看比赛人员,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抽扑克牌"游戏:有3堆扑克牌,每堆10张,其中:①中全是红色的,②中是5红5黑,③中全是黑色的,每组选1人上台抽5次,每次抽后放回。谁抽到的红牌最多?从这个游戏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2.
一、游戏导课,设疑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玩扑克牌比大小的游戏。(课件展示扑克牌出牌、翻牌过程,呈现红方、黑方的牌)  相似文献   

3.
刘勤 《江苏教育》2008,(8):39-40
一、学生的经验是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基础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玩扑克牌的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反贴4张牌,交换2、3两张牌,把牌翻转过来,黑板上牌的排列顺序是9、4、5、8)  相似文献   

4.
谢小环 《广西教育》2013,(29):39-39
"数学广角"是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在教材中独立安排的一个单元,其往往蕴涵着奥数知识,对师生而言都具有挑战性,所以,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数学广角"的知识,就要求广大数学教师在提高课堂实效性上下功夫。笔者将从三方面谈谈如何让"数学广角"的课堂更具实效性。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浓厚,思维也会非常活跃,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倘若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的思维将处在低谷状态。试想,一个不进行思维活动的学生在课堂上和一个"木偶"有什么两样?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5.
"算24点"是一种扑克牌游戏。课程标准强调计算教学应该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以及繁难复杂的计算内容,因此,可以根据年级、学段的不同要求,将常规的"算24点"游戏及问题进行一定的改进和扩充,引导学生思考游戏背后的数学问题,展现"算24点"游戏和其他数学内容的联系,在学和玩中间寻找平衡点,充分体现"玩游戏、学数学、育素养"的教学主张。  相似文献   

6.
扑克牌是一种大众性的娱乐工具,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将"玩扑克牌"的游戏引入数学中,可增加数学知识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娱乐性,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也常出现"玩扑克牌"的游戏题.处理这类"玩扑克牌"游戏题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列举法(列表或画树状图),通过列举法可直观地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7.
李晓君 《湖南教育》2007,(3):40-40,39
我在学生学完了简易方程这一内容之后,上了一堂“扑克游戏”活动课.一、玩扑克游戏,发现秘密师:(拿出若干张剔除了大小王的扑克牌分发给学生,每人一张)今天,老师和大家玩一个扑克游戏:请你们将自己手中的那张牌的点数乘以5,再加上6,然后把  相似文献   

8.
我们先从一道趣题谈起。一位魔术师表演猜扑克牌游戏,他让观众甲任意抽一张扑克牌,然后发布指令让甲进行计算操作:把你抽到的扑克牌的点数乘以2再加5;把第一步结果的5倍,再减去15,报出答数为120。魔术师立刻猜出甲抽到的牌是J。  相似文献   

9.
今天上课时,李老师让大家做一个游戏——恐怖"竹子"。看了这个游戏名称,你一定会很奇怪。竹子有什么恐怖的?它只不过是一种植物而已,既不会咬人也不会吃人,为什么同学们一听见"竹子"这个词就会变得精神紧张呢?其实,恐怖"竹子"是一个锻炼同学们注意力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一、同学们围成圈站立;二、每位同学将手掌张开,掌心朝下,右手食指抵住旁边同学的左手掌心;三、听老师讲故事,讲到"竹子"一词时,快速地用左手去抓身边同学的右手食指,同时将自己的右手食指从另一边同学的左手掌心逃脱出来。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玩一个猜扑克牌的游戏,有兴趣吗?老师这儿有一副完整的扑克牌,多少张?(54张)把大王和小王取出,还剩多少张?(52张)  相似文献   

11.
<正>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引起学生对新知的注意、兴趣、参与和思考是数学课堂导入的首要任务。近几日,连续听了多节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中括号"一课,根据授课教师不同的设计思路和课堂反馈出的不同效果,谈谈我对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课堂导入环节的思考。【片段一】师:谁听说过24点游戏?生:很多举手。师:今天我们就来玩24点游戏。师:投影出示扑克牌1 2 3 5。生:(5+3)×(2+1)=24。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教学过程激趣引入,凸显游戏背后的数学思想。1.谈话引入谈话:玩过扑克牌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扑克牌研究起。2.说明游戏规则谈话:数学课上玩扑克和生活中的玩法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先明确游戏规则:点大的获胜;双方轮流出牌,每人每次只出一张牌;三局两胜制。3.进行出牌游戏,体会策略的重要性学生分成男女两队,分别抽一组牌。女生:2、4、6;男生:1、3、5。提问:谁会赢?怎样才能赢?学生汇报。  相似文献   

13.
唐丽美 《考试周刊》2014,(93):76-76
<正>很多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味,学起来没劲,因此讨厌学习数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的一种动力。学生在学习中具有渴求知识、乐于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数学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快乐、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激发其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一、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和游戏是孩子生活的两大主题。瑞士教育家皮亚杰  相似文献   

14.
黄秀梅  钱扬义 《考试周刊》2013,(79):151-154
在系统介绍"物质名称、元素符号与化学式"扑克牌开发目的、开发内容的基础上,作者就其实际教学功用和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利用本化学扑克牌游戏学习,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此扑克牌学习,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是可行的;利用此扑克牌学习,深受学生欢迎;利用此扑克牌学习,是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同时,在教育游戏设计中,一定要做到游戏性和知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你进过监狱吗?哈哈,我就进过,而且不只一次。不过,这个监狱不是真正的"监狱",而是我们的英语老师Lilian与我们做趣味游戏时在黑板上画的"监狱"。你一定很好奇吧?请听我慢慢道来。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很多单词,规定只有在她说了"liliansays"之后,她读的单词我们才可以出声跟读,其他情况一律只能在心里默读,不许出声。如果出声,就会被抓进"监狱"——名字将被写在黑板上画的"牢房"里。老师一宣布规则,大家都紧张起来,认真地盯着老师的嘴。我也很兴奋。这还不简单吗?看我的!第一次,老师说:"pig!"没人上当跟读。老师高兴地伸出大拇  相似文献   

16.
(说明:本文所探究的问题可作为七上数学活动课的内容) 人教版七上数学P48选学内容"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一文,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桌上有奇数张正面向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  相似文献   

17.
正在幼儿园里老师和小朋友经常会玩一个叫做"请你照我这样做"的游戏,具体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和孩子们对面坐(站)着,老师一边说"请你照我这样做",一边做出各种动作或造型,如拍手、抓痒、看书、吃饭、洗脸、弹琴,又或者是各种动物造型等,然后孩子们一边说"我就照你这样做",一边学着老师做出相同的  相似文献   

18.
以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田忌赛马"一课为例,借助扑克牌的游戏,将数学知识、历史故事与学生生活进行有机整合,在游戏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出牌才能取胜"以及"怎样用小牌战胜大牌",从而实现在整合中玩转数学,在思考中发展智慧。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和妈妈在茶几上玩扑克牌游戏,将扑克牌上的点数进行加减口算。我和妈妈分别选了"A"、"2"、"3"、"4"、"5"五张扑克牌,并用"A"来表示数"1"。妈妈说游戏开始,我们分别从自己的扑克牌中拿出一张,妈  相似文献   

20.
宣丹 《考试周刊》2014,(89):170-171
<正>一、课例回放课前播放《倍儿爽》。导入:听完这首歌,同学们开不开心?乘着歌声的翅膀,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演绎一个表情。图片"世界微笑日"。师:今天你笑了吗?你会笑吗?请和老师一起来做……[点评]微笑,是乐观的开始。用"微笑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带领学生认真做这个游戏,达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