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艳 《广西教育》2014,(13):66-67
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课文《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整首词画面感极强,词中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通过对农村朴素恬静、清新秀丽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的生动描摹,抒发了词人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喜爱之情。教学中,笔者采用"读一首词""赏一幅画""悟一份情"的教学法使词中优美的画面"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充分感悟农村生活的意境美,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整首词以白描的艺术手法,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具有鲜明的特色。五年级的学生已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古诗,初步掌握了古诗学习的方法。虽然对于词这种文体,还是第一次接触,学生需要初步了解词有词牌名、词的句子有  相似文献   

3.
在陆游的一百多首词中,有三首咏海棠词,描绘了词人在四川生活时期放纵不羁、寄情山水、饮酒赏花的一段岁月及离川后对四川生活的怀念之情,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情志。  相似文献   

4.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生活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遵循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  相似文献   

5.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他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了一个五口之家恬静安宁的生活画面。对于这样一首词,第一课时教什么,才不至于空洞无物,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考虑再三,我决定从“词”人手。“词”到底是什么?它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相似文献   

6.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写的描述农间生活的作品。这首词主要描写农村生活的安适和宁静,并抒发作者对农间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该词历来被广为称道,是因为作者紧扣景物,凸显词中景物的层次性,展现其独特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程七年级选了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景物的词。其另一首词《清平乐·村居》同样反映温馨而富有情趣的江南农民生活情景。这两首词都给人以清新之感,容易让人感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9课《词两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词作《渔歌子》。 2.借助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 3.诵读想象,感受词所描绘的画面,联系背景走近词人。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9.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闲居上饶时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这些词作大多赞美农村风光,歌颂村居生活。《清平乐·村居》便是其中之一。词人通过对一个普通农家的描写,反映了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纯朴的农家生活的喜爱之情。词的一、二句写景。词人用白描的手法,把由茅檐、小溪、青草三种景物组成的清丽宁静的画面勾勒出来了,为人物的出场营造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生活环境及词作风格。2.引导学生朗读理解课本上两首词,体会作者在两首词中表现的情感。3.引导学生掌握用知人论世和解析意境的方法鉴赏诗词。二、教学重、难点1.从意象、意境入手体会词人在两首词中不同的愁情。2.对比朗读,把握词人的创作风格。三、教学方法阅读、朗诵、探究、讨论。四、教学时数1课时。五、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一、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重要词人孙光宪是五代荆南词人,《花间集》收其词共25调61首,仅比温庭筠少5首,却比韦庄多13首;另外,《尊前集》收其词23首,皆《花间集》所无者,合计起来共达29调84首之多,除了南唐的冯延巳,孙光宪可谓唐五代文人中写词最多的一个。若单就《花间集》而论,温庭筠是晚唐词人,那么《花间集》中五代词人写词最多的  相似文献   

12.
《雨霖铃》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经典的婉约词作。这首词写了词人离开卞京时和恋人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离愁。这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意境优美,能给人以巨大的审美享受。在一个班教这首词时,我习惯地按照过去诗歌教学的方法来讲授这首词,我首先介绍了柳永的生平经历,然后讲解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接着让学生反复朗读词作,再把这首词翻译...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苏轼和辛弃疾的农村词,是农村风光和田园劳动的赞歌,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详细分析了苏、辛以农村生活入词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原因.并指出,以农村题材入词,除苏、辛外,在唐宋文人词中尚不曾见,这反映了这两位词人在词的创作上的革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和谐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  相似文献   

15.
北宋前期词人张先,以三首妙用“影”字的词著称于世。他的词集中带“影”字的词共31首,内容有自然风光的描绘.离情别绪的抒写,士大夫豪华生活的再现等。词风清新秀丽、曲折委婉、意境幽深、文笔之妙、巳臻化境。  相似文献   

16.
王瑞雪 《教师》2013,(24):44-44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词人李清照所作。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词对于小学生而言还比较陌生。课堂上,如何解析和赏读这首词,除了有  相似文献   

17.
《清平乐 村居》(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是辛弃疾笔下不多见的一首质朴、清新的田园词。茅檐、小溪、青草、老翁、老妪、孩童共同构成了一幅恬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图景,表达了词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8.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是一首吊古伤今的名作.词人登上吴江城楼,看到城外的第四桥,想到晚唐诗人陆龟蒙曾隐居于此,于是就产生了愿与陆龟蒙在这里共同隐居的愿望.但古人已去,致使词人无限惆怅.这种惆怅,是由于词人长年漂泊生活而引起的人生感触.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  相似文献   

19.
在被历代词人追和次韵的宋词经典名篇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以被115人次韵达258首的数量高居榜首,有力地凸出和印证了这一宋词经典第一名篇对历代词人的创作所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作品统计和定量分析显示,南宋以13人22首为历代次韵"赤壁词"拉开了雄壮的序幕;金元二代7人10首,略显沉寂;至明代,48人共152首将次韵"赤壁词"的创作推向高潮;清代顺、康两朝,则以47人74首的数量继续保持着次韵"赤壁词"的良好发展态势。从参与创作的作者来看,既有大量仅作一两首次韵词的普通作者,也有不少像辛弃疾、刘辰翁、夏言、陆深、陈维崧、董元恺、曹亮武等次韵数量较多的著名词人。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3,(A0):42-43
<正>教材简解:《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词作。上下阕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既描写了乡村的恬静朴素的景色,又运足笔力勾勒了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借此抒发了辛弃疾对古朴宁静的乡村环境的喜爱之情,对安宁和谐的家庭生活的向往之情,对人们安居乐业的理想生活现状的追求。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韵律地读好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