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我国高等教育中原则上都认可武术的作用和价值,但具体在开设过程中却存在着各自不同的情 况,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对广东四所高校武术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得出的结论是:主要还是学校主要 领导对武术课重视程度不够,至少其态度是支持和关心的力度不够;武术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按原有 大纲”方面和“自选内容”方面;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要有所创新,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增 加实用性和趣味性,来提高大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利用武术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主要从电影、电视 了解武术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小说,而体育老师发挥的作用还排在了这些之后。  相似文献   

2.
格斗是武术发展的核心动力。但目前我国武术与民族体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反映专业和学科内涵的主干课程建设相对薄弱。签于此,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率先开设全面反映武术搏击全貌的"武术格斗"为主干必修课程。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在分析"武术格斗"课程开设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和社会要求,较为系统地探索"武术格斗"课程的建设问题。研究表明:"武术格斗"课程的开设收到了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部分课程目标定位过高;实践中教学内容不够统一,教学时数相对不足;对不同专项的学生缺乏区别对待,缺乏针对性教材等。为此,研究进一步确立了不同专项学生的课程目标,并组织了针对性的课程内容等。建议进一步完善武术格斗大纲,统一教学内容,并注意不同专项学生的教学差异,同时有针对性进行教师的培训进修,并尽快组织编写针对性的武术格斗教材。  相似文献   

3.
大、中、小学体育教材中武术内容的有效衔接关系到各学段武术教学的顺利过渡,深刻影响着学生学习武术的效果和效率。以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材中的武术内容为支点,从教学内容、教材结构、课程设置等方面对体育教材中武术内容衔接的问题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提出了大、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应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衔接,同时注重各学段学生的差异性和课程的系统性整合,并建构规范、合理、科学的武术教育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学校武术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学校武术百年来的发展热点进行梳理与回顾.指出,近代"尚武"思想和军国民教育思潮,政府和社会有识之士的重视和倡导,推动了学校武术的发展;中央国术馆在学校武术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建国初期,学校武术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文革时期的武术发展扭曲畸形,但依然在压制中艰难前行;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武术加快发展,但是在教学内容和参与学校教育的主动性上还存在不足;新世纪的学校武术,又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面临着新的发展困境与挑战.同时对百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述评,分析研究不足,探寻未来方向,旨在为中国学校武术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以大国的崛起为研究背景,以公共服务为研究视角,从经济、社会和文化三个维度对武术在大国崛起背景下的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认为武术公共服务体系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统筹武术理论与实践不同层面相结合的综合服务体系。武术公共服务体系理论框架包括:功能定位、供给属性、供给主体和服务体制四个方面;武术公共服务体系系统架构包括:规划系统、管理系统、保障系统、评估系统四个结构;武术公共服务体系供求流程框架中,供与求两者之间存在着"服务链"、"供应链"和"利益链"关系。  相似文献   

6.
竞争意识贯穿于中国武术发展的整个历程,不同时期根据对武术价值取向的差异,竞争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技、艺、道"作为武术延传中所容涵的主要内容,在武术沿革的历史进程中亦在不断演变。论文从竞技、竞艺、竞道三方面来探究不同形态的武术,并突出当代武术应该"技、艺、道"共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十运会看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演变对技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以及十运会武术套路比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不断发展与完善,裁判评分的客观性和规则的可操作性不断加大,规则对难度动作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比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对技术的发展具有导向性作用,对十运会武术套路比赛进行研究,可以看出:"高、难、美、新"已经成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主要技术特点;难度技术是影响最后得分的主导因素,追求高质量的难度动作将是未来武术套路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未来的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将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突出个人技术风格。同时,十运会武术套路比赛给我们留下了反思和启示,如何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大武术观"视角,对当代武术发展进行了文化层面的思考。研究认为随着体育全球化的到来,当代武术走进了一个文化迷失的时代,"我是谁?我来自于哪里?我又该何去何从!",这是当代武术发展最需要关注的话语。中国武术要想在"现代化"进程中彰显个性与特色,就需要确立自己的身份与地位,把握住自己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凭据。武术应该在"大武术观"视角下,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要任务;以主体价值为目标导向;以凸显"民族、传统、文化、健身"为建设路径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发展。也只有如此,当代武术建设的步伐才会更加坚实和豪迈,"大武术观"理论体系的构筑才会更加夯实和丰满。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标准化"的视角探讨了当前竞技武术(套路)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包括:器械、服饰、竞赛项目设置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竞技武术(套路)所使用的器械,在形状、质量、纹饰等方面应进一步"标准化".使其更适于训练、比赛.具备更丰富的武术文化内涵和更高的科技含量;竞技武术(套路)服饰.在式样、面料、颜色和图案的"标准化"设计上,应使其更富东方文化内涵、更加美观、最终成为国际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一个显著标志;在竞技武术(套路)项目的"标准化"设置上,应使其更加简化,相对独立,便于学习传播、训练竞赛.  相似文献   

10.
摘要:武术“走出去”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推动武术在克罗地亚的发展,对武术国际推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对武术在克罗地亚的发展境况进行细致地剖析,找出发展中的不足,提出武术在克罗地亚发展的主要路径。得出结论:克罗地亚武术组织的建立亟待完善;武术习练人口中,中老年和儿童青少年居多,青年力量匮乏;散打项目潜力十足,传统武术处于探索期,竞技武术处于空白期。发展中的主要不足表现在武术管理机构发展的不健全,武术传播内容的不完善,武术人才的稀缺,武术物质资源的紧缺,武术传播方式单一和学校武术的缺失等方面。做好坚实的后方保障是克罗地亚武术发展的基础,完善武术传播内容是克罗地亚武术发展的重点,建立武术赛事体系是克罗地亚武术发展的内驱力,重视国际交流合作是克罗地亚武术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川戏剧中的巴蜀武术文化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学视角,通过查阅大量相关史料,对巴蜀武术关系密切的川剧武打戏以及巴蜀武术与川剧渊源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四川武打戏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古代巴蜀武打戏中包含了古代武术的内容;发源于巴蜀地区的"巴渝舞"是古代战争武舞的体现;武戏结合是巴蜀武术文化的特点,现代川剧变脸与武术的结合是巴蜀武术.武戏"文化的融合与反映.川剧武戏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武打戏剧的特征,也彰显出武术文化内容的庞杂性和传统文化性.  相似文献   

12.
如何有针对性地筛选适宜合理且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是时下高校武术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焦点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学校实际的角度切入,分析探讨当前广州中医药大学武术选项课教学内容设置和选择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借以窥探广州中医药大学武术选项课教学内容选择的取向.提出"文武交融、医武结合和打练并进"的特色武术教学内容,以期为高等中医院校武术教学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浅谈武术与中国戏剧艺术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与中国戏剧艺术是两种不同的化形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们从起源就有着密切地联系,在戏剧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武术是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戏剧表演的艺术感染力;同时,戏剧艺术对武术表演,器械的演变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良好的道德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归宿。"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理应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体育课是新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四有"新人、全面发展个性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中宣部与教育部联合下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主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就明确提出:"把中国传统文化———武术纳入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所以,武术教学是中小学体育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德育的渗透在武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张杰  姚远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3):221-224,237
为研究武术社会变迁及调适理论,运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变迁的机制进行论证,得出以下结论:武术脱胎于生产劳动,发展于军事,成熟在明清时期;武术是在脱离军事并且具有体育属性后才形成独立的形态;武术变迁表现为"武"、武术表现形式、武术道德方面的变迁;社会和自然因素是武术社会变迁的动因;武术文化调适有整合和分化2种方式;武术文化调适的结果让武术走向多元化。所以,武术成为现在的形态,其深层次原因表现为武术变迁与文化调适的共同作用,这对认识武术和传承武术文化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武术的本体,探究武术价值功能的演变历程和规律,总结武术发展存在问题与核心转向。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历史逻辑和哲学思辨角度论述武术本体走向与价值变迁。研究认为:武术本体是一个"技、艺、道"组成的整体,有独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武术技击属性、军事属性出现了淡化的同时突出了体育属性和艺术属性,并向多元化方向继续发展;武术本体价值的迷失是造成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需要从挖掘武术修身价值、适应社会大环境和回归文化之本等方面实现武术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将对进一步了解和推广武术有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查阅文献、观看录像、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运用市场营销学,对30多部商业化"功夫舞台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各类题材市场比率差距大,世界传播武术文化面窄,国际影响力有偏差;世界传播剧目内容单一,传统武术表演技术老套;武术演员技术动作由"武"向"舞"的趋势发展,攻防技击性逐渐减弱;演出市场混乱,缺乏统一布局和长远规划;武术文化传播公司寥寥无几,商业演出经济收入不乐观;剧目创作团队国际合作较少,艺术编导外行、武术演员素质不高;媒体介入较少、宣传力度不够,国内外观看环境差异大。对功夫舞台剧与传统武术今后良性发展提出了一些创新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武术与中国传统医学的互相影响和融会,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武德和武术理论要求习武人禁欲或节绝,主要是根据中医理论“精为人体生命根本”的宝精原则;二、传统医学理论对武术技击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点穴术和擒拿法上;三、武术某些内容具有健身的功能,武术的某些支系变为纯健身手段,均与传统医学理论有密切关系;四、伤科最早不属狭义“中医”范畴,伤科成为传统医学系统中一门独立的、发达的学科,武术实有其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浅析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校体育课选修武术的大学生和非选修武术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从目前高校的武术课程内容设置、课的组织等方面对影响学生武术课的学习兴趣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对武术的认识水平、优化武术课的教学内容组合、改革教学方法以及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等改革举措,以素质教育为原则,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围绕学生兴趣进行课的内容和组织教法安排,在武术课堂教学中大力实施创新教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完成武术课堂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高校武术创新环境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对其存在的诸多问题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科技投入和资源共享环境是阻碍武术科研快速发展的硬环境,学术交流不够、武术创新团队建设不完善以及创新团队成员的素质不高是软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借鉴国外先进团队的建设经验组建我国高校武术创新团队,各高校要建立专门的武术科研机构,正确把握高校武术研究方向和内涵,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积极开展校内外的科研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