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全面地把握世界男子举重的发展趋势,找出我国与世界水平间定量化的差距,本文引进“举重指数”的概念,对我国男子举重各级别的举重指数进行了计算。举重指数是由举重成绩和运动员的体重2项指标进行计算而得,是一个较为通用的举重力量评价指标。通过对2004年全国举重锦标赛上8个级别的前8名运动员的举重指数可分为抓举、挺举和总成绩等3项指标。举重指数的大小能在举重各级别单项、单个运动员,以及在总体上反映各个级别发展水平,是一个较为通用的举重力量评价指标。在8个级别中,我国前8名运动员的平均抓举指数为8·20,挺举指数为9·97,总…  相似文献   

2.
北京奥运会男子跳远前8名运动员竞技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奥运会男子跳远前8名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前后3跳成绩、成功率、速度变化特征、出场次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5-26岁是男子跳远运动员展示最佳竞技能力的成熟期,及格赛竞技表现能力平均值为96.3%,决赛竞技能力表现平均值为97.54%.在第4跳和第6跳时,出现最佳成绩的各占决赛总人数的37.5%,也是出现最佳成绩人数最多的两个跳次,第4跳是男子跳远决赛跳出最佳成绩的最好跳次,最佳出场次序为第4-8,运动员的心理定向对比赛结果影响很大,事关成绩优劣.  相似文献   

3.
2012年伦敦奥运会田赛项目运动员竞技表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比较和逻辑分析法,以伦敦奥运会田赛项目比赛成绩前8名,共计128名运动员的竞技表现过程为研究对象,对其竞技表现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伦敦奥运会田赛项目前8名运动员的年龄为24~32岁,平均27.6岁;克托莱指数平均值方面,投掷高于跳跃,同类项目男子高于女子.男、女项目运动员平均成绩的变异系数有显著性差异,男子项目平均成绩的稳定性明显好于女子.田赛各项目发挥率普遍在97%以上,男子项目高于女子项目.田赛远度项目运动员的总成功率在60.9%~81.1%之间,投掷项目的成功率明显高于跳跃项目;远度项目决赛前3轮、中间两轮和最后一轮的成功率呈递减趋势;6个轮次出现运动员最好成绩的几率均等,没有显著性差异;远度项目对成功率的依赖程度明显高于高度项目.运动员成绩的可重复性,男子远度项目远大于女子、田赛投掷项目好于跳跃项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十运会调研首次获得了我国男子举重各级别运动员的身高数据;与九运会、雅典奥运会比较,十运会男子举重成绩不够突出;比赛中涌现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运动员;男子轻中级别达世界先进水平,但重级别尚有一定差距;参赛运动员的比赛成功率为42.7%。针对有关情况对我国举重运动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第1-16届世锦赛男子投掷成绩发展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灰色预测模型及置信区间对第17届世锦赛男子投掷各单项前8名平均成绩进行预测,结合当前我国男子投掷竞技表现,为我国男子投掷成功备战第17届世锦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男子铅球和铁饼成绩变化起伏不大且正处于上升阶段;男子标枪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竞技水平较高,竞争激烈;男子链球成绩正呈现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第17届世锦赛男子铅球、铁饼、标枪及链球前8名平均成绩预测值分别为21.50m、66.23m、88.79m、77.06m,从预测值来看,第17届世锦赛男子铅球和标枪前8名平均成绩会有一定幅度上升,而男子铁饼和链球前8名平均成绩会出现小幅度下降,我国男子投掷应根据自身竞技水平、世锦赛男子投掷各单项成绩发展特征及预测情况进行针对性训练、排兵布阵;另外通过分析世界男子投掷项目成绩发展变化趋势,从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投掷技术给我国教练员及运动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竞技举重比赛中,优秀运动员之间运动成绩差距也越来越小,体现在第1名和第3名以及前8名之间的成绩。有的往往只相差2.5kg,有的甚至成绩相等,但名次的排列却截然不同。举重竞赛是按运动员的体重不同,分级别进行比赛的项目,只有属于同一体重级别范围内的运动员才能在一起比赛;竞赛规则规定在同一级别比赛中,当两名或两名以上的运动员成绩相等时,则判体重轻者获胜,而现在称量体重的精确度为0.01kg。中、小级别女子举重运动员减体重参加轻级别的比赛是举重比赛最常见的现象。如果中、小级别女子举重运动员体重减得科学、恰当,就有可能在较轻级别中创造优异成绩,取得更好的名次,甚至打破纪录。反之,体重减的不好,可能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中、小级别举重运动员比赛体重因素对名次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形态、机能、素质指标的选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8 名小级别青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进行了形态、机能、素质等50 多项指标的测试,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分析。结果表明,(体重 胸围)/身高×100、胸围、PW C170、无氧功率、前深蹲、后深蹲等15 项指标与举重竞技成绩的关系非常密切,相关系数均在0.70 以上。经回归分析,得到形态、素质和形态、机能、素质3 个回归方程式,应用此方程可对小级别男子举重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法,以参加第7届城运会田赛远度项目比赛成绩前8名共计96名运动员的竞技表现为研究对象,对其竞技表现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青少年田赛项目运动员成绩的可重复性差,整体而言,跳跃项目的可重复性好于投掷项目,跳跃项目的发挥率普遍高于投掷项目;青少年田赛项目的成功率呈现出成功率不高、而且项目间跨度大的特点,投掷项目的总成功率高于跳跃项目,女子项目的总成功率高于男子。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了解世界举坛竞技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举重实力,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2011年世界举重锦标赛的参赛运动员、比赛结果及临场数据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同时与国内最佳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可看出本次比赛竞争激烈,展示出了世界举坛的竞技水平;中国男子举重队成绩突出,中小级别优势依旧,但大级别水平仍有差距;中国女子举重队在世锦赛表现一般,受到来自各国家和地区的严重威胁;中国举重队试举成功率尚可,但部分级别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第29届奥运会举重比赛的调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世界举坛走向,不断提高我国举重水平,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等几种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举重比赛进行了调研.研究表明,女子水平提高,有6个级别成绩高于第28届奥运会,有2个级别总成绩破世界纪录;男子成绩平平,有5个级别成绩低于第28届奥运会;中国队取得突出成绩,男子成功率为60%,女子为95.8%,获得8金1银,并有1人5次破3项世界纪录;本次比赛男子成功率为51.9%,女子为63.9%;奖牌向更多国家或地区分流,亚洲举重水平进一步提高,获总奖牌数的53.3%;反兴奋剂的严厉措施,使得部分举重强国优势削弱;中国举重仍面临多方面挑战.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举重指数对我国男子举重现状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重指数是由举重成绩和运动员的体重2项指标进行计算而得,是一个较为通用的举重力量评价指标。通过对2 0 0 4年全国举重锦标赛上8个级别的前8名运动员的举重指数分析表明,目前我国运动员的平均抓举、挺举、总成绩指数分别为8.2 0、9.97及18.0 7,与世界纪录相比,我国抓举指数要差13.4 % ,挺举差12 .6 % ,总成绩差13.5 % ;举重指数在中、小级别上变化较为平稳,而在94kg级以上的大级别中,指数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趋势;8个级别中,我国 10 5kg级发展水平最底,而6 9kg及6 2kg级的发展水平最高,竞争最强。  相似文献   

12.
俞忠友  杜景强 《体育科学研究》2003,7(3):110-112,116
通过对第八届和第九届全运会总成绩前六名的优秀男女运动员的成功率与运动成绩的统计及其分析,探讨举重试举成功率对提高举重运动技术水平与充分发挥竞赛竞技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女子铁饼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统计法归纳法和个案研究,对决赛过程中成功率、各轮次最优成绩的频数、有效成绩的稳定性(变异系数)等反映铁饼竞技表现的参数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世界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平均发挥率为98.05%,超水平发挥率为18.75%;2004~2011年间的奥运会、田径锦标赛中,女子铁饼夺冠成绩在65.50±1m左右波动,前8名的平均成绩在63.8±1.5m左右波动;决赛从第1轮到第6轮,成功率总体趋势是逐渐降低,后3轮成功率明显低于前3轮;在6轮次创造最优成绩的频数无显著性差异(P=0.535>0.05);女子铁饼项目总体稳定性不高,有效成绩平均变异系数为2.30%,不同的参赛环境对运动员虽有一定的影响,但运动员的主观发挥对稳定性的影响是主要的;李艳凤正处于最佳竞技年龄阶段,2011年夺冠是强大实力和稳定技术表现的结果,但伦敦要再创造辉煌,必须在现有实力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提高临场发挥率,狠抓前3轮的高水平发挥。  相似文献   

14.
以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三级跳远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三级跳远决赛过程中成功率、各轮次最优成绩的频数、有效成绩的稳定性(变异系数)等反映三级跳远竞技表现过程稳定性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男女冠军成绩和前8名平均成绩相对稳定在一定区间;6轮次试跳成功率总体趋势是逐渐降低,前3轮成功率相对高于后3轮,男运动员下降得更为明显,男运动员的成功率在第1轮出现高峰,女运动员的成功率则在第2轮和第6轮出现高峰;男、女运动员在6个轮次中最优成绩的频数没有明显差异,但男、女前3名运动员的最优成绩多数是在后3轮创造的;三级跳远项目有效成绩的稳定性总体较好,但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参赛环境的变化对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年龄为依据,采用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法。界定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各训练阶段。并对各训练阶段下的运动等级组成与竞技成绩进行相关分析研究,以验证训练阶段划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的专项提高阶段为16-18岁,最佳竞技阶段为19-24岁。竞技保持阶段为25-29岁;女子各阶段的来临较男子早1.2年;另外,无论从运动等级在各训练阶段上的人数分布,还是各训练阶段下运动成绩的变化轨迹,均能证明对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训练阶段的划分是正确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及数据对比分析,对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中我国跳跃类项目运动员竞技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资格赛中,男子撑杆跳高(99.16%)、跳远(98.79%)运动员的平均发挥率最高;女子跳远和跳高运动员发挥率相对较低;进入决赛的男子跳远、跳高及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的发挥率均高于资格赛.资格赛中女子跳跃类项目的成功率均低于男子.决赛阶段跳高运动员仍保持100%的成功率,我们还发现远度项目对成功率的依赖程度明显高于高度项目.男女跳高、三级跳远平均成绩变异系数小,展现良好竞技状态;男子跳远在资格赛、决赛中变异系数均较大,发挥不够稳定,但运动员展现了绝对的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等方法对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的竞技特征进行研究,主要结论:男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7.6岁,女子为25.7岁;男运动员的平均发挥率为98.84%,女子为98.56%;男运动员的超水平发挥率为27.5%,女子为20%;男运动员的年龄与发挥率之间呈低度正相关,而女运动员年龄与发挥率之间为低度负相关。男运动员大赛中的最好成绩在5.90m左右,前8名平均成绩在5.75m左右;而女运动员的大赛最好成绩在4.90m左右,前8名平均成绩在4.60m左右。男运动员的起跳高度一般为冠军成绩的92.8%,比赛中冠军一般跳6个高度左右;女子运动员的起跳高度为冠军成绩的85.30%,比赛中冠军一般跳过8个高度左右。男运动员的平均成功率为58.59%,女子运动员为73.65%,女运动员有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当今我国男子举重的格局与我省的比赛成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04年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的成绩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目前我国男子举重广西、江苏位居全国前列,两广在中小级别上称雄,东三省则在中大级别上具有较大的优势,江苏发展较为全面,而我省只能在中大级别上有一定的竞争力;我省运动员抓举及挺举的成功率严重偏低,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探寻第29届奥运会男子举重各项级别运动员年龄分布特点及年龄与比赛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轻量级别运动员年龄与成绩间存在高度显著性相关,中量级、重量级别24-26岁年龄段运动员比赛成绩最高,为本届奥运会这两个级别最佳年龄段。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优秀运动员体型特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用希思——卡特体型测定法测量了我国田径、游泳、举重和体操集训队的103名男运动员及北京体育学院30名男生的体型。发现①我国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的平均体型是1.3—6.2—2.4,而且运动成绩越好,他的中胚叶成分分值越高;②举重运动员中胚叶成分分值很高,而且级别越高,中胚叶成分分值越高,外胚叶成分分值越低;③跳高运动员的外胚叶成分分值很高,而且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越好,外胚叶成分分值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