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提高短道速滑运动员自我效能的心理训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李勇 《冰雪运动》2005,(2):8-10
自我效能的心理训练是通过调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心态促进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分析自我效能对运动员训练和竞赛成绩的影响,提出自我强化训练、归因训练、放松训练、表象训练和积极暗示训练等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方法,帮助运动员提高自我效能,从而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训练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2.
在短道速滑比赛中,心理训练是影响运动成绩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为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针对少年短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得知少年短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有:日常的心理训练;训练中的说服诱导;自我的心理调节;赛前的强化刺激等。  相似文献   

3.
教练效能对运动员自我效能和比赛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篮球教练效能、运动员自我效能和球队比赛成绩的关系。参加2009年全国少年篮球比赛的134名男运动员和128名女运动员及23个球队的主教练接受了运动员自我效能问卷和教练员效能感问卷的测试。比赛成绩采用全国青少年篮球教学训练大纲中的方法评分,即队数减名次乘以3.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教练员效能可以显著预测运动员自我效能和球队比赛成绩,其中动机激励效能是最佳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化、系统化训练的基础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充分发挥出技战术水平的前提。结合多年从事训练和比赛的实践经验,综合分析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比赛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认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比赛心理状态主要受到赛场条件、队员生活方式、教练员等客观因素与自我评价、目标定位、动机引导、自信意识、注意力、情绪、意志品质、大脑功能状态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针对影响或诱发每个速滑运动员比赛不良心理状态的主导因素,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干预以及合理的调节是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的关键,更是培养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形成较强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速滑运动员取得更加优异的运动成绩,在训练中采用“时间感”进行训练,使速滑运动员在心理方面更加趋于成熟,增加临场比赛经验,为速滑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心理训练就是使少年速滑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管理各项比赛,为创造优秀运动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针对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及影响他们赛前过度紧张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在训练中应如何提高心理素质和克服赛前各种干扰的心理训练和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武术套路训练中运动员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及培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的重要概念,在竞技武术套路中,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对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以自我效能感创始人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影响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及如何培养和提高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找出在竞技武术套路训练中可以遵循和有效的培养途径,对提高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和对未来比赛充满信心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建 《游泳》2006,(4):36-37
游泳项目在竞技体育的项目中年龄日趋少年化,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的不稳定成为影响成绩发挥的重要因素,本文总结一些影响运动员赛前最佳竞技状态的心理因素,并提出相应解决影响运动员赛前心理因素的方法,使教练员能够针少年运动员的特点,为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对训练的认知,增强运动员心理技能,提高整体心理素质水平,使运动员在比赛时能正常发挥应有的竞技状体,取得优异的竞赛成绩。  相似文献   

9.
对速滑运动员竞赛期心理状态及调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速滑运动员竞赛期应激、反应比赛动机、情绪变化和注意能力等心理因素的认识,以及主要调整方法的归类和简要分析,试图为教练员在竞赛期对运动员的心理调整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对少年速滑运动员的成长心理训练和心理素质培养十分重要。速度滑冰运动在体能技术、战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对运动员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少年速滑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的必要保障。是我们基层教练员对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速滑运动员利用非运动技术条件提高运动成绩探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现代速度滑冰运动成绩的提高与现代多学科技术应用密切相关,探讨发现运动与非运动技术间的影响规律,直接或间接影响不同运动员的成绩,为教练员、运动员积极挖掘利用与创新提供许多新的思路,并成为提高运动成绩的途径之一。运用运动成绩提高的历史观和现代科技发展观揭示冰刀结构、冰刀研磨、运动服装、检测监控、场地环境等技术特性影响运动成绩的关联因素,认为非运动技术条件的物理特性创造了运动者之间客观的物理条件不平等性,对速滑运动员群体来说,非运动技术条件的利用是“人为创造差异条件”——创造运动者之间客观物理条件的不平等,从而影响不同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运动员对非运动技术条件的再挖掘、利用和创新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一直是运动员和教练员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短道速滑项目的特殊性,对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的探讨就更为重要。认为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表现为良好的身体机能状况、对比赛各种状况的正确认知、合理的个人能力定位、良好的情绪状态、较高的捕捉战机能力和良好的自控能力。提出采用培养专业兴趣、激发正确的比赛动机、进行必要的心理训练和提高运动员的战术素养等方法调控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3.
短道速滑是一项操纵身体变化的高智能竞技运动,非智力因素与短道速滑有着尤为密切的关系,引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短道速滑训练、教学中的意义重大。分别从动机、性格和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对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影响进行研究,总结出运动员自我认知的培养、运动员运动动机与意志的培养、合理有效的激励性原则等培养短道速滑运动中非智力因素的方法,为培养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水平,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恢复是提高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措施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张斌  许水生 《冰雪运动》2008,30(3):15-18
速度滑冰是体能主导类竞技项目,训练负荷往往接近人体生理极限,产生运动疲劳是一种必然现象,不及时消除会形成过度训练,影响运动水平的提高。及时进行必要的恢复训练和心理调整并补充能量和营养,对体能的恢复和竞技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及运动训练学的相关理论,分析速滑运动员运动疲劳的产生,认为代谢基质的耗竭、代谢产物的堆积、代谢环境的酸化是主要原因,提出采取运动性手段、物理性手段、中药补剂、合理营养膳食和强力营养补剂心,以及采取设置合理的运动目标、意念放松法等心理训练方法促进运动员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性格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对我国速度滑冰心理选材和性格培养提供依据,采用“WT运动员性格测量表”的测试的方法,对我国部分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性格的整体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等级、不同地域、不同训练年限优秀速滑运动员分别在坚韧性、灵活性、兴奋性个性特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优秀速滑运动员的性格特征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克服速度滑冰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探究速度滑冰运动员克服赛前状态焦虑的方法,为增强速度滑冰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提供理论依据。针对速度滑冰运动员在比赛前产生的状态焦虑现象,通过运用控制应激源法、表象调节法、自我暗示调节法、培养瓦伦达心态、预防Choking现象、建立心理准备程序等方法进行调节,减少赛前焦虑对运动员产生的不良影响,以促进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7.
以2009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双人滑前7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及其有力竞争对手的技术数据进行统计,总结出双人滑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和我国运动员的不足之处。研究表明,在本次比赛中稳定性及心理因素对运动员的跳跃动作完成造成影响;我国运动员在捻转托举上呈现优势;单个技术动作得分高对获得优异成绩贡献重大;技术动作发挥对节目内容分造成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于净  贾俊深 《冰雪运动》2007,29(4):29-31
速度滑冰长距离运动员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和训练后,进行积极的放松练习,对体能的恢复和竞技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指出放松训练对速滑长距离全能运动员的重要作用和对其运动成绩的影响,提出了速度滑冰长距离运动员放松训练的思路、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赛前心理准备是轮滑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好坏是比赛取胜的关键。对轮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比赛前的心理特点提出注意力转移法、自我暗示法、调整呼吸法、表象重现法和模拟法等训练方法,为轮滑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短道速滑运动员认知特质焦虑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心理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专业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认知特质焦虑进行研究。通过对运动员性别、运动等级、训练年限以及认知特质焦虑各因子相互之间进行多维度、多视角的比较分析,寻找影响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焦虑水平的关键因子,控制运动员的焦虑状况,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竞技水平并获得优异的成绩。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专业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认知特质焦虑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认知特质焦虑水平低于女子运动员 训练年限与运动员的比赛准备焦虑、对手实力焦虑和受伤焦虑呈负相关,而与其他影响因子呈正相关 且社会评价焦虑、比赛准备焦虑、失败焦虑、受伤焦虑是影响短道速滑运动员认知特质焦虑整体水平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