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读<诗经>,已闻其名.当学生真的有一天面对<诗经>时,他们想得到些什么?我们又能帮助做些什么?何以引导他们走进这一文学世界,触摸这一中国文学的源头?现结合<关雎><蒹葭>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以象征性的抒情手法和舒缓沉郁的节奏,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抒发了自己失望和痛苦的情绪.  相似文献   

3.
<雨巷>在艺术上的成功,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具有朦胧美,有多层意蕴构成的非常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李宏娟 《现代语文》2005,(12):99-99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在这首现代诗的教学中,我没有按照单元教学的重点"领会诗中的情感"来处理教材,因为这首诗明白易懂,情感鲜明.于是我进行了别具-格的教学:"同学们都知道西方文学的源头是<圣经>,而我国文学的源头是<诗经>.那么<雨巷>与<诗经>有没有联系呢?大家好好回忆过去学习的课文,再来回答."我在黑板上写下"继承与创新"五个大字,要求学生在诵读诗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的感触体会.  相似文献   

5.
<雨巷>因具有多重阐释和解读的可能性而拥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评论界对其内蕴的真正所指历来莫衷一是,而新的内涵还在不断地被发掘出来.这首诗歌其实就是诗人对他人生逆境中那一段寻觅知己的孤寂旅程的象征式再现.  相似文献   

6.
彭泽润 《现代语文》2005,(10):97-97
<现代语文>2005年第5期发表广东省高中老师石和平教学戴望舒<雨巷>的教案和课堂记录,同时配合发表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王土荣的点评.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内容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作品,他早年留学法国,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追求一种朦胧飘忽的诗风,意象朦胧、含蓄.此诗写于1927年的夏天,正是"四·一二"政变后不久,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五四"运动中激昂飞腾的理想同大革命现实相脱节的悲剧感,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所求不可得的惆怅.诗中所描写的一切都是飘忽朦胧的,悠长寂寞的雨巷,颓圮的篱墙,一切都是那样"凄婉迷茫".诗人把大革命失败时的那份忧郁浪漫化,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幽深的意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诗人也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  相似文献   

8.
电影<边走边唱>改编自小说<命若琴弦>,小说和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但情感却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彰显了各自的不同内涵:小说表现了人类对生存之路的追寻和永远在路上的生存状态,而电影则突出了对极端的理性精神、愚昧的家族制度和盲目的个人崇拜的批判,最终却失去了观众.  相似文献   

9.
该文就<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刘宝楠<论语正义>、杨伯峻<论语译注>等书对<论语>某些词语的歧解或误解作了分析和评议,并作出了是非判断.  相似文献   

10.
颜师古注<汉书>,征引古籍达百余部,而簿录类唯有<别录>和<七略>,且二书早已亡佚不存.本文仅对<汉书>颜注所引<别录>、<七略>之佚文加以笺释,从而完善清季以来诸家<别录>、<七略>辑本,以见古本.  相似文献   

11.
<文选>李善注的特色之一,是广泛征引唐前古籍解释字句典故,这其中就包括了现已亡佚的<韩诗>,因此,<文选>李善注成为我们了解<韩诗>面貌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由于自宋代以来<文选>迭经翻刻,异文丛出,这又给我们认识<韩诗>带来了不少障碍.由于<韩诗>原本今不存,仅凭李善注中征引的片言只字,对于这些异文很难做出判断.本文通过梳理<文选>李善注征引<诗经>的体例,辨明其选择征引<毛诗>或<韩诗>的理由,在此基础上,将单个的异文置入整个李善注的体例背景中去考虑,从而对于前人尚未辨清的一些异文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谢佳 《教学随笔》2016,(4):156-157
本文对《雨巷》进行了教学设计,介绍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特点分析.  相似文献   

13.
摆在眼前的这本厚厚的<中国小说美学史>(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是作者韩进廉先生继<红学史稿>、<无奈的追寻--清代文人心理透视>、<丹心碧玉--史学家的贡献>等专著后问世的又一力作.  相似文献   

14.
<三国志>中的曹操是卓越的政治家、出色的军事家和杰出的文学家他为中国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清代宫廷大戏<鼎峙春秋>则抹杀了曹操的一切功绩,对他的罪过浓墨重彩、大加挞伐,还把他打入地狱,让他备受酷刑和煎熬.之所以如此,因为在于:<三国志>与<鼎峙春秋>的创作背景、创作目的不同,"反三国"倾向对<鼎峙春秋>有重大影响,<三国演义>为<鼎峙春秋>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玉篇>和<类篇>是我国中古时代的楷书字典,它们都传承于<说文>,但也有很多的不同.本文从成书过程、版本收字、内容、价值地位等方面比较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野草>中含有大量的<圣经>因素.文体上有许多共同点,尼采对<圣经>的戏仿之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这之中起了一种媒介的作用.<圣经>把一些文体特点通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传染"给了<野草>,在这方面,能看出尼采对鲁迅的影响.鲁迅曾受尼采的哲学影响很大,崇尚个性精神和意志主义,但他对尼采极端的个人主义却始终保留意见,因为在他的思想世界里人道关怀或救世思想始终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凯洛夫<教育学>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却幽灵般存活于当下.在学理上,对凯洛夫<教育学>主要有四种不同或相反的阐释,这四种不同或相反的阐释揭示了教育理论表达的意识形态关联性与教育理论言说相异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认真研究<2009年课程实验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探讨它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关系,和非课改区的<语文考试大纲>对比,总结归纳<考试大纲>的特点,分析可以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对于已经或将要进入课改实验的高考分省命题省份深化认识,科学、合理地编写高考<考试说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圣经>中的自由观念十分丰富.其中,<旧约>在论及自由时更为偏重其政治或社会学方面的含义,<新约>则更为注重其内在层面,往往把自由与罪性、死亡以及上帝信仰的实现综而论之.<圣经>时于自由的关注代表着人类思想探索的起步,其历史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20.
班固作<汉书>,汉初部分多袭<史记>,因此<史记>与<汉书>重合的部分,成为研究<史记>版本、校勘、史实出入的好材料,并可能由此窥见<史记>原貌.本文仅就<史><汉>异文略作考辨.不当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