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实践能力不强,海外经历缺乏,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不足等问题,现以海外协同育人理念为先导,通过与海外高校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以建立国际化教师队伍、国际课程体系和国际实习基地等方式建设商务英语国际实践平台。应用海外实践平台,派送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赴海外实习半年,培养学生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实践表明,较长时间的海外实习不仅能有效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加强了与东盟国家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田言付  朱沁夫 《高教论坛》2012,(12):43-45,50
目前国内的旅游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如中外合作办学校、中外合作办专业、中外师生交流等,存在着学生学习成本高、难以大批量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弊端。三亚学院在借鉴各种模式的经验基础上,通过近年来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构建了间接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国际化平台、知识和技能国际化实践综合平台和海外工作经历平台,初步形成了以海外就业为导向,海外企业实习为主导、海外交流学习为辅助,校内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为基础的海外工作导向型的大批量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海外实习已经纳入各国教育国际化的视野.文章通过总结新加坡、德国、韩国等国家以及我国港台地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海外实习的经验,提出要站在教育国际化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学生海外实习,通过政府计划实施,加强国际产学合作,建设一批海外实习基地,创新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把海外实习融于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应积极探索安徽高校复合外语专业国际化发展道路,开拓复合外语类专业海外带薪实习与就业项目,搭建海外实习与就业平台。进而根据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进一步优化复合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国际化实践性课程,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和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课程是培养国际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对美国和中国代表性高校的相关通识课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美国高校不仅在不同通识课程领域目标中明确了对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理解能力等国际化素养的要求,而且相关通识课程模块在整个通识课程体系中的占比也比较高。而且海外学习/实习项目、国际化校园文化活动等非正式通识课程内容也更丰富;相较而言,中国大学通识课程存在国际化素养的培养目标不具体、课程内容比例偏低、课程设置系统性不强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众多美国高校将开展海外学习项目作为促进学校国际交流的重要方式。为监测项目的实施效果、保障学生学习质量,美国高校陆续开展了海外学习的结果评估,并在过去数十年中取得了一定成果,逐渐完善了评估流程与方案,并开发了相应的评估测量工具。我国高校的海外学习项目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而我国高等教育界却鲜有针对海外学习结果评估的研究。因此,从美国高校的实践中汲取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高校环境专业实习实践环节所面临的突出问题,通过研究美国、英国与日本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环境专业实习实践体系及特色,建立了我国高等学校环境专业"两模块、三层次、多元化"的综合型实习实践创新模式,通过陕西师范大学环境专业实习实践的应用与检验,此模式对于指导我国高等学校环境专业实习实践环节开展及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美国高校的实践教学模式评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美国高校创造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实习———见习模式;以案例、问题、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及产学研模式、合作教育模式、社区服务模式等。美国高校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原因,是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大力支持以及高校积极鼓励。当前,应借鉴美国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以完善我国高校的实践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关两国高师教育实习的观念、具体实施、实习基地的建设三方面的比较,剖析了我国高师教育实习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期借鉴美国教育实习中的舍理部分并对我国高师教育实习的理论和实践有所启示。我国高师教育实习应扎扎实实地对教育实践环节予以更高的重视,学习美国开放式教育实习的某些观念;适当地延长实习时间并把指导教师的安排工作落到实处;加强高校和实习学校之间的教师的相互交流以及各相关部门之间联系,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积极促进实习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关两国高师教育实习的观念、具体实施、实习基地的建设三方面的比较,剖析了我国高师教育实习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期借鉴美国教育实习中的舍理部分并对我国高师教育实习的理论和实践有所启示。我国高师教育实习应扎扎实实地对教育实践环节予以更高的重视,学习美国开放式教育实习的某些观念;适当地延长实习时间并把指导教师的安排工作落到实处;加强高校和实习学校之间的教师的相互交流以及各相关部门之间联系,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积极促进实习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海外实习的宣传、培训与选拔、出国前的辅导、海外实习过程管理和海外实习的总结与评价五个方面,建立一整套中职旅游类专业海外实习项目的实施模式。因其服务实践、确凿可行,所以对海外实习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有较大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与美国高校相比,在理论研究、教育内容、师资队伍、制度建设、课程实践上存在较大差距。在总结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所取得的实践经验、深入剖析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瓶颈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有效机制的对策与建议,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本在分析新疆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海外实习基本依据的基础上,结合新疆高校该专业的海外实习成果,重点研究了整建制海外实习模式的具体设计、模式组成的内部关系、组织实施的前期准备、组织实施相关保障等四个问题,并就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实证检验,以期为新疆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海外实习的组织实施提供借鉴,进一步推动该专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化的大环境下,我国高校工科毕业生在工作中将会越来越多地面临与全球工科毕业生的竞争。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能力是竞争的资本。工程师是否具备工程创新能力,则是影响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国外相比,我国高等教育普遍重科学知识传授,轻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本文将介绍北京科技大学与美国国际教育联盟联合开设的工程类网络实时国际化课程,以期引入国际化理念和方式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采用开设网络实时国际化课程,以课程讲授和项目设计指导的方式,使学生直接接受国际跨国企业资深工程师的指导,让更多工科学生获得海外工程师执业知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机会。  相似文献   

15.
美国杜克大学教育全球化的改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世界公民是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理念。杜克大学将全球化的杜克——提高学生成为世界公民的能力作为质量提高计划的主题,并实施冬季论坛、全球海外学期、全球咨询项目三大内容确保教育全球化的目标得以实现。从杜克大学的理念及举措反思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实践,其国际化的理念、目标、措施与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国际化人才是推进与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校企合作培养具备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基本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广阔的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不仅能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还能促进我国地方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满足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在"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国际化人才普遍缺乏的情况下,探索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机制,需要企业、高校、政府等多方的广泛参与。高校应与企业联合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并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企业应建立海外培训中心,推进海外本地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政府应制定校企合作激励政策,促进企业参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教育发展逐渐由区域性教育趋向国际化发展,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变得更加频繁。近些年来,我国拥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学生越来越多,正是我国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但是就目前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情况分析,仍存在一些问题,必须采取合理化措施,使地方性高校教育国际化获得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化已成为高水平大学的重要特征。江苏省作为教育大省,拥有众多国内知名高校。海外交流项目的开设与实施是提升高校国际化的重要举措,总结出江苏省各高校海外交流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分析其优势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摸索出大学生海外交流对生源地高校国际化水平的影响及路径,可对江苏省各高校的大学生海外交流提出有价值性的建议,为省内外高校的海外交流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旅游教育国际化浪潮中旅游院校各展其能,在实践中探索实现国际化的途径,目前旅游教育在实现国际化的主要途径根据具体操作方式的不同可归纳为移植、海外实习及嫁接合作等。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海外华文办学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文章基于国际教育贸易理论,提出了将高等教育纳入国家产业规划、提高海外教育质量、加快国际化课程改革等措施,以推动我国高校海外办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