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黄琼 《初中生》2002,(9):18-20
纵观2001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试题,在受到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等开放式命题强烈冲击的时候,北京市海淀区("美在我身边")、天津市("我的另一片天地")、辽宁省大连市("其实,我真的挺棒")、吉林省("我们这些少男少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启迪")、湖南省长沙市("我要说声‘谢谢你")等地依然固守着全命题作文形式.应当承认,全命题作文在统一评分标准、避免宿构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这一点上说,它作为考试作文命题形式和平时作文练习命题形式是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同时,我们要看到,为了让全命题作文打破封闭局面,步入选材自由和立意多元的开放状态,保证学生人人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许多省市拟题者变"文题+要求"的命题形式为"提示语+文题+要求"的命题形式.这一变化,显示出拟题者与时俱进的追求和鼓励广大考生尽情发挥的良苦用心.在此番变革中,提示语无疑就担负起让文题走向开放的重任.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2.
全命题作文【题型把脉】全命题作文是一种具有长久生命力的题型,近几年各省市拟题者常常变"文题+要求"的命题形式为"提示语+文题+要求"的命题形式。在此番变革中,提示语无疑担负着文题走向开放的重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多方列举可写内容,启发学生从多方面选材构思,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2.尽力拓展文题外延。  相似文献   

3.
概念阐释什么是材料命题作文?就是引用一则材料作提示语,同时给出作文的标题。具体地说有两种形式:1.提示语+全命题。这种命题既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又隐含一定的限制和要求。2.全命题+提示语。提示语通常是给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做一个引导,使考生有话可说。文题展示  相似文献   

4.
半命题作文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叉不失开放,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把风筝放飞在蓝天下”就是对半命题作文生动恰当的评价。半命题形式既便于考生放飞个性的风筝。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还便于教师客观公正地评分。近两年来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据笔者初步统计。2006年中考作文半命题占26.7%.其占比超过全命题和材料作文.紧随话题作文(占比36.9%)之后.表现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紧逼气势。所以,研究2006年中考作文半命题形式这只“风筝”的新特点和放飞艺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考点透视 半命题作文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把风筝放飞在蓝天下"就是对半命题作文生动的比喻.半命题形式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还便于教师客观公正地评分,近两年来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2006年中考作文命题形式看好半命题应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6.
半命题作文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把风筝放飞在蓝天下”就是对半命题作文生动恰当的评价。半命题形式既便于考生放飞个性的风筝,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还便于教师客观公正地评分,近两年来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笔者统计的200年100多套中考作文题中,半命题19套,占18%;2005年70多套作文题中,半命题1套,占27%,其占比紧随命题作文之后,表现出紧追不舍的气势。所以,2006年中考作文命题形式看好半命题应是明智之举。近两年中考半命题作文显现出哪些特征,…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的各地中考作文试题中,半命题作文占着相当的比例。因为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部分命题权掌握在考生手里。拟题、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相对的自主权,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下面是2008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作文试题,以半命题形式出题。或多或少反映了中考命题的一种趋势——话题作文“过滥”、“过泛”。其直接影响是:一来削弱甚至取消了审题能力的考查;二来是为宿构、抄袭之风大开方便之门。而半命题作文则可以把学生的写作指往更明确、更具体、也更容易发挥实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当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成为时代呼唤的主题的时候,开放性文题占据作文命题阵地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纵观2001年的中考作文试题,开放性文题比比皆是。应该说,开放性文题让考生自由选择文体,自由选材立意,极有利于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选取新颖独到的材料而写出创新佳作。然而,不少阅卷老师慨叹,材料雷同、人云亦云依然是中考作文的一大“顽症”。  相似文献   

9.
江凌 《湖南教育》2005,(9):41-41
命题活。作文命题的呆板与灵活,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命题作文形式一般分三类,即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自命题作文。单一的全命题作文,易限制学生的思维, 禁锢学生的情感,总有部分学生不能在文中“畅所欲言”,不能真正地、 自由地创造并表达,造成学生“作文是一套,内心是一套”的双重性格。半命题作 文 给学生 的 写作束缚明 显 减 少。 有 位 老 师在 给 学 生上 作 文 课 时 , 给 学生出的题目是:“ 的我”,这个半命题作文给了学生较大的写作空间。从写作时空来看, 既可写记忆中的“我”, 又可写现在的“我”; …  相似文献   

10.
应对中考作文,考生只有将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才会获得高分.一些考生因缺乏整体意识、考虑不周、能力不强等原因,出现一些常见的失误,导致作文得分不高.这些常见的失分点有: 一、审题不准,偏离题意.有些考生因读题不细,忽视作文提示语,导致审题失误,偏离题意.如全命题作文忽视关键词与限制语;半命题作文补题不准,文题不通;话题作文理解不透,拟题不当;材料作文偏离题旨,拟题不准.另外,还有的考生不看题目要求,导致文体不符,字数不够等.考场作文因审题不准会造成作文迷失方向,这样的作文一般会不及格.因此,考生在动笔前一定要反复斟酌.  相似文献   

11.
潘兴铭 《学苑教育》2019,(10):64-65
近年来的中考作文大多是命题或半命题作文,特别是半命题作文都要求根据材料补充题目后再写作。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一篇有较高质量的应考作文,拟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怎样才能让阅卷教师"一见钟情""怦然心动",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呢?下面我就七年级一次"改变了我"为半命题作文拟题,收集、整理、归类为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当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成为时代呼唤的主题的时候,开放性文题成为作文命题者的重点选择也就成了一种必然。综观2001年的中考作文试题,开放性文题比比皆是。应该说,开放性文题让考生自由选择文体、自由选材立意,极有利于产生创新佳作。然而  相似文献   

13.
一、考点透视窗半命题作文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把风筝放飞在蓝天下”就是对半命题作文生动恰当的评价。半命题形式既便于考生放飞个性的风筝,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还便于教师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14.
半命题作文的特点,是将一个完整的题目省去一部分,省去的部分需要考生自己作补充。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作者,因其兼具限制性和灵活性,近几年来一直是中考作文的主要题型之一。【结构形式】半命题作文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一、命前半题。比如“走近”(2005年湖北省黄冈市卷)、“十六岁,我多了一份”(2005年浙江省温州市卷)等。二、命后半题。比如“之乐”(2005年浙江省舟山市卷)、“是一把双刃剑”(2005年江苏省徐州市卷)等。三、命中间部分。比如“,别再让我”、“阅读”、“真”…  相似文献   

15.
半命题作文,也叫补题作文,这种题型在各地的中考作文题中很常见。和全命题作文相比,半命题作文的特点是在题中规定范围和限制条件,写作人在这规定的范围里或条件下有选材、立意的自由。这就像在林中飞的鸟和池里游的鱼,有相当的翱翔或游动的自由,但又不能逾越规定的范围。为了最大限度的“飞翔”和“遨游”,半命题作文的选材和立意是关键,写作人要善于把握。怎样把握选材和立意的自由权呢?  相似文献   

16.
纵观2001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试题,在受到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等开放式命题强烈冲击的时候,北京西城区(“我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和海淀区(“美在我身边”)。上海市(“有家真好”)、天津市(“我的另一片天地”)、辽宁省大连市(“其实,我真的挺棒”)、吉林省  相似文献   

17.
黄琼 《初中生必读》2008,(Z2):79-80
在新一轮中考作文命题改革中,出现了一种可以称作"释义类全命题作文"的中考作文题目。在全命题形式倍受青睐的大背景下,旨在革除传统的全命题作文题限制太严格的弊端且具有良好导向的释义类全命题作文,肯  相似文献   

18.
作文的审题     
一、审什么? ——提示语、文题、要求,一个不能少 06年以来,江苏高考作文均采用“提示型命题作文”的形式,而且可能要保持一段时间。这种命题形式由三个部分组成:提示语、文题、要求。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  相似文献   

19.
命题作文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也是中考作文的一种常见形式。它是由命题者出题,对考生提出题材、体裁的具体规格及思想内容、表现形式的具体要求,考生据此作文。其特点是标题全、要求也全。与半命题作文相比较,它有较多的规定性,即较多的限制性。与供材料作文相比较,它无须审读材料,揣摩其意。因而写好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准确审题、据题立意。从题目的构成上看,命题作文主要有四种形式。第一种,以单个词语为题。如《微笑》(北京’90题)、《书包》(河南’94题)、《温暖》(广西’97题)。审题时应推敲这个词语的含意,并通过联想扩展题目,补上限制或修饰成分,使内容具体化,题意明朗。如  相似文献   

20.
曹兴戈 《新高考》2007,(2):16-17
2006年江苏高考卷作文题为“人与路”,这是一道关系型文题,但没有限定文体。材料用语的前两句话提示了作文立意的主要指向,最后一句“还有人说……”又为其他立意选择预留了空间。这种命题形式应该属于材料型命题作文。这种形式的命题在上海卷已多次出现过。如此命题,既有文题的制约性,又有内容选择与立意提炼的灵活性。这种“约”与“活”相结合的特点,显示出今年江苏高考作文命题富含深意的导向性。一、立意的提示蕴含鲜明深刻的现实针对性“人”与“路”关系之密切毋庸置疑,人们甚至还会因司空见惯而熟视无睹,这便对构思立意的深入开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