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研究西藏高寒沼泽湿地植物群落特征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乃朗湿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乃朗湿地共记录到植物61种41属18科;植物科的地理成分以世界广布为主,植物属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性质的分布类型主要组成;Shannon指数和水温与pH呈显著负相关,与水解性氮呈显著正相关;Simpson指数和水解性氮呈显著正相关;Pielou指数与环境因子无关;植物的地上生物量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水温、pH、总磷之间有相关性;依据水分梯度将乃朗湿地植物划分为旱生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和沼生植物群落;含水量、盐度、水温、pH、总磷和速效磷是影响乃朗湿地植物群落分布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
以西藏拉萨市当雄县阿热湿地作为研究地点,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该湿地种子植物科、属组成和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阿热湿地共记录了129种种子植物,隶属32科,85属,分别占西藏种子植物科、属和种总数的15. 38%、6. 63%、2. 03%.该湿地种子植物科的组成中,菊科、莎草科、豆科为优势科;中型属和单种属是组成本区种子植物的主体。该湿地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分析结果显示,在科的分布区类型中世界广布的科占优势,占本区总科数的75. 00%;在属的分布区类型中北温带和世界广布的属占优势,分别占本区总属数的35. 29%和22. 35%.  相似文献   

3.
毛竹生产潜力很大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主要分布在四川长宁、江安、兴文等县。在统计毛竹林下维管植物种类数目的基础上,对该区维管植物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宁毛竹林下维管植物共115种,分属54科98属,科属地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54科可划分为7个分布型和5个变型,其中以泛热带分布为主;98属可划分为13个分布型和4个变型,其中以泛热带分布、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为主。因此,其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以热带成分为主,但同时受到温带区系成分的影响,特有植物贫乏。  相似文献   

4.
以米拉山区不同海拔的群落为对象,分析了群落特征和性质。对不同海拔的33块样地材料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米拉山区共有种子植物71科304属728种。其中东坡分布有61科242属500种,西坡分布有62科231属456种。在米拉山区以季节性河滩地和山坡塌积地所组成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坡地;以桦木为主的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其它群落。最低的是海拔较高的高山柳杜鹃灌丛,海拔较低的高山松林、高山栎林则处于中等水平,说明物种的多样性与所分布的海拔高度无明显差异;而与其生长的土壤、小气候形成的小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5.
调查色季拉山西坡方枝柏疏林不同海拔梯度的植物,研究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及重要值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调查的6个方枝柏疏林样地内,共有植物54种,分属于29科48属,其中乔木层2种分属2科2属,灌木层14种分属6科11属,草本层48种分属24科38属;(2)科数、属数、种数随海拔梯度变化均呈双峰曲线;(3)灌木层种数和海拔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草本层种数与总物种总数也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而乔木层种数、草本层种数、总物种总数与海拔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4)随海拔的升高,乔木层树种的组成趋向单一化;灌木层在不同海拔带的方枝柏疏林内分别有明显不同的优势种;草本层在不同海拔高度中莎草科植物重要值最高,菊科植物重要值次之,其重要值均随海拔的升高呈下降趋势,草本层湿生植物与中湿生植物占绝对优势,方枝柏疏林群落表现出沼泽进程化趋势,方枝柏种群呈衰退型。  相似文献   

6.
作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重要目标,摸清自然保护区野外动物资源、优化保护地体系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若尔盖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川西北高原,是青藏高原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整合2015—2016年的若尔盖保护区本底调查数据、2017—2020年的动物监测数据以及相关历史资料,研究了若尔盖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及区系组成。研究结果显示,若尔盖保护区内共分布有陆生脊椎动物4纲23目62科232种,其中两栖类1目3科3种,爬行类1目3科4种,鸟类16目42科187种,哺乳类5目14科38种。从动物地理区划来看,若尔盖保护区以古北界物种为主,共计143种,占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总数的61.64%;其次为广布种,共计54种,占比23.28%;东洋界种最少,共计35种,占比15.07%.从分布型类来看,若尔盖保护区以古北型物种居多,同时不易归类型、全北型、高地型和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也占有一定比例。该研究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豆科三要药     
正豆科为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下的一个科,属于乔木、灌木、亚灌木或草本,直立或攀援,常有能固氮的根瘤植物。本科植物约有650属、18000种,为种子植物的第三大科,广布于全世界。其中,中国有豆科植物172属,1485种,各省区均有分布。豆科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其用途之大,不亚于禾本科植物。它们是人类食品中淀粉、蛋白质、油和蔬菜的重要来源之一。豆科植物中有两种王牌中药,一为甘草,一为黄耆(也称黄芪),还有一种特殊的药,叫补骨脂。  相似文献   

8.
喜马拉雅冷杉是喜马拉雅地区特有植物和主要建群物种。文章通过分析喜马拉雅冷杉林的群落组成和空间分布,采用径级结构替代年龄结构分析其种群动态从而预测其更新趋势。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冷杉群落成层现象明显,乔木层物种较少,以壳斗科和槭树科树种为主,灌木层以多种杜鹃和西藏箭竹为主,草本层发达;天然林下喜马拉雅冷杉幼苗缺失,种群径级结构呈现衰退型,次生林下喜马拉雅冷杉幼苗较多,种群径级结构呈现增长型,但径级分布较狭窄,大径级个体数量少。  相似文献   

9.
拉萨河流域湿地系统景观格局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2006年中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拉萨河流域湿地类型矢量数据,在此基础上计算湿地景观格局指数。在ArcGIS支持下,基于景观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地貌区3个不同尺度开展湿地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尺度的湿地景观格局特征不同,高寒草甸湿地景观是流域湿地基质景观,占湿地总面积的77.74%。藏北嵩草沼泽草甸是高原湿地的核心生态系统类型(占65.45%),其斑块面积、斑块数目、斑块密度、斑块形状指数、斑块的聚散程度等景观指数都具有极大值。河源区湿地类型简单,仅5种,斑块破碎度较高。河谷区湿地景观类型丰富(13种),景观多样性指数最大(1.841),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弱。当雄盆地区优势度指数最大(1.288),以藏北嵩草沼泽草甸为主,分布较集中,抗干扰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鄱阳湖流域是指以鄱阳湖为中心,以入湖的赣、抚、信、饶、修等5河及其流域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是长江中下游的一个重要支流区,湖泊流域总面积16.67万平方千米,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占江西省土地面积的92.7%。鄱阳湖流域分布的植物种类达3800余种,包括国家珍稀濒危植物57科128属226种。然而近几十年来,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大量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和不合理地使用,鄱阳湖流域正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流域内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包括:野生植物分布区域萎缩;资源状况和物种种群数量不清;生境有所恶化,资源逐渐减少,部分物种濒危加剧;流径有所萎缩,水质呈下降趋势;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对策和生态开发技术等。如何保护鄱阳湖流域野生植物多样性,尤其是珍稀濒危植物的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新模式、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依托单位:长春地理研究所地理位置及区域代表性: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地处三江平原腹地,位于黑龙江省同江市辖区内的洪河农场,北纬47°25’,东经133°31’。三江平原生态类型为温带湿润平原湿地生态类型,是我国沼泽湿地集中分布而且面积最大的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业开发区。土地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耕地367.8万公顷。农作物主要是大豆、水稻和小麦。沼泽湿地的保护、高投入农业和大量开垦,给区域农业持续发展带来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研究方向:以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为对象,…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是局限分布于中国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植物成分,就其分布特点看,集中分布于中国南部亚热带广阔区域。由于中国地域广袤,虽然大多数特有属分布在东亚自然地域范围内,但南部特有属的分布范围已进入古热带植物区的马来亚森林植物亚区的北部,而西部的特有属的分布范围已进入青藏高原地区。局限于不同地域分布的特有属,各自的起源发生、所经历的地质历史过程存在一定差别。本文以自然地理区划作为研究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分布区类型的依据,将中国特有属分布区类型划分为中国东部和中部特有分布变型、中国南部特有分布变型、中国西部特有分布变型和中国北部特有分布变型4类。其中中国南部特有分布变型所含特有属为热带区系成分,其它3个特有分布变型所含特有属为温带区系成分。这样能较客观地反映中国特有属的自然地理特征,有利于研究局部地区植物区系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国产乌头属的化学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二萜生物碱的类型、生物合成、在乌头属植物中的分布,并参照国产乌头属的系统分类、形态演化和地理分布,本文讨论国产乌头属的化学分类。 1.以牛扁碱型成分为主的牛扁亚属和以乌头碱型成分为主的乌头亚属可能在乌头属进化的初期阶段就已分化,各自沿着独立的道路发展。2.乌头亚属包括以下类群:(1)以阿替生型、维特钦型、乌头碱型胺酵和 酯碱为主的保山乌头系,主要分布于国产乌头属近代发展分化中心之一的横断山脉和金沙江流域,可能国产乌头组的近代分化就是由该系发展而来; (2)以乌头碱、中乌头碱、下乌头碱为主的乌头系,为进化程度较高的群,所含乌头碱及尼奥灵显示了该系与保山乌头系的亲缘关系; (3)以乌头碱和松果灵为主的准噶尔乌头系,所含乌头碱和松果灵显示了该系与保山乌头系的亲缘关系; (4)以滇乌碱类酯碱为主的显柱乌头系和蔓乌头系,为进化程度较高的群,其酯碱有别于乌头碱类。3.以阿替生及C19内酯型为主的甘青乌头系及圆叶乌头系,可能为进化早期形成的高山特化类群。4. 以阿替生和C19乌头碱型胺醇为主的露蕊乌头亚属,可能为特化类群。  相似文献   

14.
冯倩 《百科知识》2011,(14):50-51
植物中的大家族 在全球所有种子植物中,无论从植物属数或种数看,菊科植物均居第一位。它有约1000属,3万多种,广布于世界,主要分布于温带地区,类型多样。 菊科植物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种类呢?这和它们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密切相关。菊科植物中,绝大部分是直立或匍匐的草本植物。所谓草本植物,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1,(5)
场区勘察范围内地貌上整体以剥蚀丘陵为主,局部为岩溶洼地地貌和山间槽谷地貌。在本区域范围内发育有3条大的冲沟,由若干小型支沟组成。在沟内低洼处由冲洪积、沼泽相沉积形成了分布软弱土沟塘,以及后期人工改造的水塘、水库和弃土场,软弱土主要分布于塘内,均分布于机场飞行区的填方区。根据软弱土的埋置深度、分布范围、分布厚度,按一般填土区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具体处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资源及区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共捕获293个标本;分类鉴定出9种蝶类,隶属5科8属。其中粉蝶科2属3种,占总个体数的51.12%,为优势类群;灰蝶科2属2种,占总个体数的21.16%;眼蝶科1属1种,占总个体数的16.72%;蛱蝶科2属2种,占总个体数的9.90%;凤蝶科1属1种,占总个体数的1.02%.经区系分析;古北种6种,占总种数的66.67%;广布种3种,占总种数的33.33%;未发现东洋种。该地区蝶类以古北区种为主体。  相似文献   

17.
自然沼泽湿地开垦前后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三江平原腹地挠力河、别拉洪河、浓江河流域自然沼泽湿地和开垦后的农田 (旱田和水田 )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自然沼泽湿地开垦前后土壤中 1 3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 ,与自然沼泽湿地相比 ,农田土壤中B、Cd、Cu、Ni和Zn的含量较低 ,Ba、Be、Co、Cr、Mn、Pb、Sr、Ti的含量较高 ;自然沼泽湿地土壤中元素垂直分布分层性较明显 ,而农田土壤中 ,除Pb外 ,其他元素含量的剖面变化较自然沼泽湿地平缓 ,但剖面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 (B和Cd除外 ) ;某些元素的相关性 ,农田不如自然沼泽湿地明显  相似文献   

18.
拉萨拉鲁湿地生态学特征及恢复与重建措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拉萨"拉鲁湿地"草场植被由沼泽和草甸组成,两者合计占湿地总面积85%以上;其次是荒漠和灌丛,占15%.沼泽植被以水生芦苇为健群种,伴生苔草、香蒲、三角草等.实测亩产鲜草达2108.8千克±791.3,土壤PH6.3-6.8;草甸植被由沼泽退化而来,植被以小嵩草、藏嵩草等为健群种,亩产鲜草701.7千克±34.4,土壤PH6.9-7.1拉鲁湿地物种多样性表现植物十八种、兽类7种、鸟类14种(含国家Ⅰ级保护鸟二种)、鱼类5种.原始自然景观良好,是物种多样性保存完正的原始基因库.九十年代后因多种原因,湿地破坏严重、面积缩小,植被种类和产量锐减,鸟类兽类灭绝、鼠害严重,草场退化、土壤盐渍化.为此,本文介绍了拉鲁湿地的生态学特征,并从政策措施,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对拉鲁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具体措施,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内蒙古赫尔洪德沙地樟子松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的组成特征、区系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植物种数较丰富,有维管植物65科226属448种,被子植物占优势,共444种。科的组成分析表明,优势科现象十分显著。种的地理成分分析表明,温带成分的种占优势,热带成分的种所占比例很小,主要以温带亚洲成分、北温带成分和旧大陆温带成分为主,表明温带属性是该地区植物区系的基本属性。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联系广泛。  相似文献   

20.
太白山位居秦岭的中段,为秦岭山脉第一高峰。该山区是我国温带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约有种子植物1782种,隶属于125科,657属,包括热带属130属,温带属436属和特有属24属。该地 区20个较大科的种数,约占其全部植物区系的66.6%,其中特有种653种。本文对这些大科的性质及 其在植物区系和植被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讨论。在分析了全部属和植物群落优势种的地理分布的基础 上,着重讨论了该地区与其他九个山区的植物区系关系。    本文对植被垂直带划分;主要植物群落的基本特点和区系相似性;物种多样性与海拔高度变化的关 系以及生活型谱与不同坡向和海拔变化的关系等作了具体分析。对该地区主要植物群落的形成时期以 及对秦岭地区植物区系的过渡性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植物学角度出发,秦岭地区作为亚热带和温带 植物的分界线的提法与该地区的植物区系和植物群落性质以及水热条件情况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