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方法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方法论如何建立这是体育学的基本问题。本文从体育学的学科特性出发,以体育学研究对象——身体运动——分析体育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双一流”建设中,学科建设是重要的基础性内容。从学科演进的历史看,学科分类是基于研究对象的问题域形成的。随着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认知不断深入,落实到具体的学术实践,即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具有学科独立性的方法论体系。基于对体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考察,从体育学学科独立性角度提出:(1)体育学的学科定位应从研究“人体”的生物学层面拓展出来;(2)应形成体育学学科研究对象的独立性;(3)研究运动情境中人的运动行为是体育学方法论的立论基点,从身体认知的行为叙事建立身体感,以此为基石与相应的学科研究构成互证证据链结构的论证,是解决运动行为“真实性”判断实践问题的有效途径;(4)体育学研究以“运动行为志”和“运动行为意象分析”2种方法学技术研究人的运动行为,提供了多元互证证据链结构叙事中证实或证伪的学术依据,开启了一条体育学逼近运动行为真相的“方法学路径”。此外,以学术实践成果“抢花炮的人文田野调查”为个案,展示了体育学新方法论的学术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科学》2017,(6):16-21
为继续阐赜体育学学科定性研究的方法论,以法国体育哲学协会主席Bernard Andrieu教授访问为契机,《体育与科学》杂志于2017年11月6日在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举办"体认的运动心灵塑造与显现论的运动身体图式"学术沙龙。此次学术沙龙基于Andrieu显现论、现象学和神经哲学的混合研究方法与程志理所提出的体认新范式,围绕活着的身体主体诠释何以可能,研究的进路和技术方法两个主要论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对话。对于如何在研究中介入活着的缄默身体,Andrieu提出了"浸没—显现"的"显现论"询证路线,程志理则基于口述史如何展开身体存在的丰富性,两者在交汇和碰撞中达成共识:身体是活着的主体,不可割裂,要想接近甚至完全呈现这一身体,应当在体验论和经验回述的质性研究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4.
“运动态身体”是克里斯·希林身体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主题.希林以“肉身实在论”为理论基础对体育运动中身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质考察,提出身体是体育运动的源泉,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体育运动产生社会效应的定位场所.“运动态身体”也是一个未完成的概念,希林指出,现代东方体育运动的兴起无疑会丰富“运动态身体”的内涵.“运动态身体”为重新审视体育社会学的合理性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5.
体育学学科要实现突破和超越,必须树立自身的学科意识.元体育学是以体育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对体育学的超越.分析了元体育学及与之相关的元体育理论、元体育学理论、体育学等概念,介绍了元体育学的研究范式与研究对象,认为元体育学不能拘泥于形式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全球思想史的视角分析总结世界主要国家体育哲学的学科形成、思想的相互迁移与融合以及对体育学的学科贡献。发现: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完成了体育哲学学科化的初步建设,并呈现逐渐融合与迁移的学科形态,这些研究为体育学奠定了研究的逻辑起点,为体育意义的阐释提供了多元视角与方法论视域。认为:为突破当前体育哲学的研究瓶颈,应基于全球思想史的演变谱系,明确体育哲学对于体育科学建设真正的价值与作用,积极探寻自身特有的知识类型与核心,从身体知、体认、身体显现论等具身认知范式出发,实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元实践哲学”融合,使体育学摆脱无学科知识核心的“洋葱交叉学科”困境,从体育的知识核心——训练学、裁判学、竞赛学延伸并探讨其他支脉命题,以体育新问题、真问题为创新导向,进而为体育学科本身逻辑的锚定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冲击性运动的演进及热点,为丰富我国对运动特征的分类及开展冲击性运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2010~2019年的文献,借助CiteSpace V、Alluvial flow等软件,通过冲击流图、共词分析、战略坐标和文献共被引聚类对冲击性运动研究进行可视化科学计量分析。结果与结论冲击性运动多被应用于骨的研究,文献近10年呈匀速增长,研究机构多为高等院校,影响力较大的学者主要来自芬兰和美国,Heinone为高被引作者,《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是该领域的重要期刊。此领域多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法及元分析为研究方法,形成了以体育学科为主导,联合生物力学、运动学、康复学等多个热点学科的研究模式,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冲击性运动对骨的作用、冲击性运动改善身体机能及提高运动表现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8.
(1)体育学领域的相似现象无处不在,体育学领域的活动与创新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相似原理的发现与运用:(2)在其它学科纷纷采用相似论这一科学的思维方法武装自己头脑,并进行开创性科学研究的时候。体育学科对相似论认识上的冷淡与实践上的漠视令人匪夷所思;(3)对体育学领域相似问题的研究,为认识、把握体育学领域相似现象背后的本质与规律提供了帮助,为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开辟了蹊径,为体育学新观点、新成果、新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4)相似论作为研究体育学相似现象的一种理论工具,会很快成为体育学研究的重要科学方法,并将极大地推动体育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9.
ChatGPT以其强大的信息整合与文本撰写能力引发热议,于学术研究者而言,面对人工智能不断向人类智力劳动进军的现实情景,反思自身学科的优势并应对机器对学术知识生产过程的入侵,成为当下必要的现实之问。通过对《体育与科学》举办的“ChatGPT时代的体育学术:以身体为方法”学术工作坊的叙事文本进行质性研究,本文认为:(1) ChatGPT取代学术知识生产中部分“平庸之辈”的同时,以其作为物的“能动者”角色影响知识生产空间中的个体行动边界,若机器继续取代人类劳动,劳动的生活意义、生产价值以及人与人的关系或将面临深度异化;(2)人类独有的行动意向性是数字时代变动秩序中的恒常存在,体育因其身体性基础联结起社会秩序与自然秩序,从而避免人类的深度异化;(3)机器进步的现实与体育的上述价值共同倒逼体育学人进一步关注身体,以此呼唤体育学研究的体认范式转向,在此,对身体的体育经验发挥体育学学科想象力,是当下体育学研究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0.
为探寻体育学学科定性的依据,《体育与科学》杂志社于2016年6月4日在南京举办了题为《体认与体育学学科定性》的主题沙龙。讨论涉及了"体认"的内涵,"体认"与体育的关系,"体认"的研究范式及发生机制等话题。此次讨论催生了基于"身体运动何以可能"的体育学研究的方法论雏形。并提出了"体认"的内涵有待明确、体育学中"体认"的适用范围有待界定、"体认"研究范式下的典范事例研究有待呈现等今后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适应体育活动季刊》(APAQ)是国际适应体育联盟指定的国际适应体育研究期刊,其刊发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代表了国际适应体育学研究的前沿。运用内容分析法、文献计量法对APAQ1984—2011年所刊载的720篇文章,从研究主题、研究热点、研究对象类别、研究者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分析。结果显示:国际适应体育学研究主题呈多元化,研究热点主要有运动科学与身体活动、心理与社会、运动行为、测量/评价/分类、融合与体育课程;研究对象涉及各类特殊体育需要群体;研究者来自29个国家体育学科以及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在研究方法上,注重混合方法设计研究,其中以调查法和实验法研究为主。  相似文献   

12.
《湖北体育科技》2019,(10):879-882
以CNKI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CSSCI、CSCD为文献来源,查找2014~2019年身体活动与健康研究相关文献,经过数据清洗后得到有效文献299篇,运用CiteSpace V软件对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探寻身体活动与健康研究进展与演进趋势。结果表明:2014年以后国内身体活动与健康研究的人群主要在儿童青少年、学生和老年群体;主要围绕流行病学、建筑规划与设计、体育学等领域展开,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锻炼形式、方式及影响因素等方面;逐渐形成以上海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等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团体,但各科研机构之间横向合作较少,呈现分散态势。  相似文献   

13.
顾渊彦 《体育教学》2011,31(4):16-17,2
各门学科都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体育学科当然也是如此。但是体育课向学生传授的主要是"身体练习",身体练习也属于知识的范畴,因此体育课虽然也会向学生传授一些理论知识,但反映其学科特征的,更为重要的认知领域并不是理论,而是称之谓"身体练习"的实践,或者把它直接称为身体认知。它的实质性内容即是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14.
国际上,身体知作为对科学知的超越,近年来在运动文化传承领域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的目的是阐释身体知在运动文化传承实践中的重要意义。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本研究以金子明友的身体知论为线索,主要通过对其身体知论的直接渊源(运动学)、形成过程及构造体系的评述,清晰了身体知的含义。进而以此为启示提出了以下几个后续研究课题,分别是:身体知的实践事例研究的意义、身体知在重构运动文化传承的存在论根基中的价值、身体知射程的研究的宏观和微观意义、身体知与科学知融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运动的身体隐喻着社会,运动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虽然目前处于新兴阶段,但其以对更广义身体活动的思考、新时代社会现象解释机制的探索等日益彰显出其研究价值。鉴于学界尚且缺乏对其概念、论域以及范式等内容的清晰界定与系统介绍,本文尝试沿着运动社会学何为、何以可为、何以可能的脉络,在厘清其概念与边界的基础上,探讨运动社会学的构成要素、研究谱系及核心论域,并从视角、方法、知识生产三个维度思考其范式革新与中国本土化发展。本文认为:(1)运动社会学是研究运动行为与社会秩序耦合机制的社会学分支学科,秉承社会学的学科之术和经验研究品质精神,探究人类运动行为的内在规律,关注兼具生物性与社会性的身体在运动场域空间中的情境化表征,以及运动行为、社会与知识生产间的关系;(2)身体运动基于运动、社会与知识的有机连接,扮演着社会的“发生器”“阅读器”和“转译器”角色,不但制约着主体交往的形式,而且以其具身性体验促进知识生产、以其社会性安置拓展学科想象力;(3)运动社会学潜在巨能的触发需要一场具有反思意识的范式革命,除了走出宏观抽象经验主义误区,还应探究生物性与社会性的融通解释机制,同时在知识生产上避免“发明”与...  相似文献   

16.
对运动训练中哲学问题的探求是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运动训练哲学整体形态中知识系统、概念内涵、思维范畴、价值取向、原理规律、经验审视和实践批判,都是哲学所关注的内容。运动训练是一个完整的实践过程,让人在运动中感知身体能力的极值和界限,并以生产成绩的方式证明生命形式的存在。运动训练中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等,是哲学研究的核心部分,也是学科体系建立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此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对象理应是我国本土的民族传统体育,由此,研究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当前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学科建设的进展和学术体系构建的方向。研究认为,当前现代生物学理论与方法主导了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设思路,导致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设置的体育项目形式,课程与相应教材缺乏本土理论内容,学术研究存在内卷等问题;但是,学科成立以来也产生了学术研究的本土化转向,人类学、历史学、传播学等方法论的引入等促进了学科研究进展,同时,武术表演专业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学科交叉的可能。建构民族传统体育学的本土学术体系,需要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核心议题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学界需要深入田野,将民族、历史、概念史等领域和方法引入到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中,在此基础上,形成属于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学术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8.
有待拓展的体育学方法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学的学科分类是个问题,很长时间体育学是不独立的,一直置于教育学门下,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体育学才从教育学中独立出来,作为一级学科,归于人文社会科学.为此,旧有的体育方法论有必要拓展,本文提出,作为研究人的运动行为的体育学应确立“质“的研究方法,建立新的体育学方法论的科学“范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清晰体育中身体知研究的可能性,对日本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结论如下。(1)体育领域关注身体知,主要是为了宣扬学校教育中体育的独特价值;学校教育关注身体知,则是为了批判此前学校教育的弊端。(2)研究取向上,可归为三类:广义的运动学习与运动教育论、以身体知为焦点的文化论、揭示身体知的结构及机能的机制论。(3)身体知的机制论研究方面,现象学意义上的相关研究,突出强调身体知在运动学习中的始源特征,主要探讨了其发生、发展与传承的机制,自然科学领域的相关研究,以提高运动学习的实效性动机,重视借助数学描述把内在知觉言语化。  相似文献   

20.
李培  杨俊涛  谭华 《体育学刊》2013,20(1):93-97
采用统计分析法,以2001-2010年我国14个体育学博士授权单位产生的764篇体育学博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从博士学位论文产生的单位、年度和专业等3个维度的被引频次进行统计分析认为:1)体育学博士学位论文被引频次反映了我国体育学研究的热点;2)体育学博士学位论文被引频次体现了博士培养单位的学科发展水平;3)体育学博士学位论文被引频次说明了体育学的二级学科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