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乾隆帝六次南巡的时间介绍,在对乾隆帝南巡有初步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乾隆帝在南巡过程中的作为,详细分析乾隆江南巡游对当地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乾隆帝在统御中国的六十年中,仿其祖父康熙帝六次南巡。这段史实历来为史家所重视,许多史料也已见于《南巡盛典》。这组史料选自本馆所藏乾隆二十二年起居注稿本,均为《南巡盛典》所未辑录者,较详细地记录了乾隆帝第二次出巡前及南巡途中所发布的谕旨,对其南巡的主要活动亦逐日有所记载,有一定参考价值。现予公布,以供研究。  相似文献   

3.
乾隆十六年前后,一份假托工部尚书孙嘉淦名义的奏稿在社会上流传着.奏稿指斥乾隆帝南巡扰民及金川用兵,直书"五不可解十大过",并遍劫满朝权贵.  相似文献   

4.
乾隆二十二年彭家屏私藏禁书案史料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家屏,字乐君,河南夏邑人。康熙六十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官至江苏布政使,因病还乡。乾隆二十一年(1756)夏邑被水,河南巡抚图尔炳阿匿灾不报。二十二年春,乾隆帝第二次南巡,彭家屏前往迎驾,向乾隆帝报告了这一情况。乾隆帝当即申斥了图尔炳阿,并派彭家屏与图尔炳阿一起前往调查灾情,办理赈济。继而,夏邑民人张钦、刘元德先后遮道向乾隆帝状告夏邑地方官办赈不力,引起了乾隆帝的怀颖,认为此中必有主使之人,命“严加惩究”,由此引发了轰动一时的彭家屏私藏禁书案。这里从馆藏上谕档、军机处录副奏折中选编了部分有关此案的史料,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1757年,清代乾隆帝第二次南巡,两淮盐政高恒为了让这位钟情于山水的皇帝感受到扬州的新变化,一边忙着开挖整治瘦西湖,一边修建了一座风格独特的石桥——五亭桥.后因两淮盐引弊案告发,高恒获罪被诛.查阅《清宫扬州御档》的多份奏折及相关清代史料,可知高恒所在家族可谓名门望族,其上辈、同辈以及晚辈中,不乏朝廷达官贵人.了解他们不同的官宦之路和人生轨迹,抑或可以引发人们对这段清史的更多了解和更深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乾隆朝盛京将军弘晌降职案进行了剖析,认为乾隆帝之所以对这起并不算十分严重的案件高度重视,是因为盛京地区在清代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倘有不法之事,一概予以严惩。弘晌降职案正是体现乾隆帝这一统治方略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7.
王钊 《历史档案》2020,(1):123-126
乾隆十二年(1747)、十三年间,皇七子永琮、皇后富察氏先后病故,使乾隆帝深受打击。乾隆十三年时,大金川之役进展不顺,清军久攻不胜。直到乾隆十四年,清廷才获得了表面上的胜利。无论从家庭,还是统治方面,乾隆帝都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他在上谕中说:"朕御极之初,尝意至十三年时,国家必有拂意之事,非计料所及者。"(1)于是,乾隆帝的统治风格发生了重大改变,由宽松而变为严苛。正当乾隆帝处于这个"拂意"之事频发的时候,乾隆十五年年初,从遥远的东北边疆传来了"天降祥瑞"的消息——一棵汇集八种不同植物于一身的瑞树秘密地生长在乌苏里江支流毕歆河畔。对乾隆帝来说,这无疑是上天对王朝的庇佑。于是,他组织了一次瑞树察访活动,派遣画家将原生地的瑞树准确地描绘下来。  相似文献   

8.
白新良 《历史档案》2007,(4):62-67,72
根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帝在位期间,曾经多次巡幸盘山和天津.但是,后人研究乾隆帝巡幸,往往集中于六下江南及北上秋FCBE.至于其巡幸盘山、天津,普遍未予关注.为补阙漏,笔者对此略作评述,以使学界了解乾隆帝巡幸中的其他方面的大致情况.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允禩、允禟案,主要围绕雍正帝削其爵位,废其宗籍,强易其名,致其死地的史事展开,至于乾隆帝即位后重理此案的过程与意义却鲜有关注。鉴于此,本文利用近期查到的满汉文档案,就乾隆帝恢复二人宗籍与原名始末加以考察。旨在说明:乾隆帝此举,不仅对调整满洲皇室内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对实现清朝统治的稳定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历史档案》2017,(3):30-47
清代太监止供使令洒扫,不许干涉政务。乾隆帝向来重视防范太监干政。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七月,在召见兵部侍郎高朴时,乾隆帝听闻有太监高云从将记名官员朱批记载泄露的事情,深为震惊。乾隆帝亲自讯问高云从,得知除了侍郎观保、蒋赐棨等外,军机大臣于敏中也牵涉其中,遂下旨严讯高云从。又得知高云从将其弟高云龙、高云惠分别荐往山东、粤海关充当长随,于是,乾隆帝下令将粤海关监督李文照革职拿解来京审讯,又令山东巡抚将相关地方官员革职严审,务必厘清案情原委。最终高云从被处斩,高云龙、高云惠等发往伊犁赏给兵丁为奴,涉案官员均遭惩处。高云从案是体现乾隆帝严密防范太监干政的典型事件。现从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内务府奏销档中选取相关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赵玉敏 《兰台世界》2011,(10):24-25
清代宫中并非如同乾隆帝所标榜的"不蓄汉女",事实上,出身于中原地区普通汉族民籍的女子为数尚且不少,例如柏氏姐妹,只不过乾隆帝通过"入旗"的方式巧妙地掩盖了汉女的存在而已。  相似文献   

12.
清代宫中并非如同乾隆帝所标榜的“不蓄汉女”,事实上,出身于中原地区普通汉族民籍的女子为数尚且不少,例如柏氏姐妹,只不过乾隆帝通过“入旗”的方式巧妙地掩盖了汉女的存在而已.  相似文献   

13.
乾隆帝喜好与个性等主观因素构成其书画收藏鉴赏活动持续进行的根本动因。其汉族士人情结、强烈的占有欲以及好大喜功的性格共同成就了他在书画收藏史上的突出地位。而帝王之收藏必然蕴含着国家与政治的意义。在调和收藏的个人性和国家性之中,乾隆帝又形成了自己的收藏思想。  相似文献   

14.
清代太监止供使令洒扫,不许干涉政务。乾隆帝向来重视防范太监干政。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七月,在召见兵部侍郎高朴时,乾隆帝听闻有太监高云从将记名官员朱批记载泄露的事情,深为震惊。乾隆帝亲自讯问高云从,得知除了侍郎观保、蒋赐棨等外,军机大臣于敏中也牵涉其中,遂下旨严讯高云从。又得知高云从将其弟高云龙、高云惠分别荐往山东、粤海关充当长随,于是,乾隆帝下令将粤海关监督李文照革职拿解来京审讯,又令山东巡抚将相关地方官员革职严审,务必厘清案情原委。最终高云从被处斩,高云龙、高云惠等发往伊犁赏给兵丁为奴,涉案官员均遭惩处。高云从案是体现乾隆帝严密防范太监干政的典型事件。现从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内务府奏销档中选取相关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巷城”名居——扬州的盐商旧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城市都有它特定的风貌,扬州城的神韵似乎就在于“烟雨朦胧,小巷人家”,所以有人把扬州称为“巷城”。而最能代表扬州小巷及小巷建筑的自然是扬城东南部沿古运河一线的盐商旧宅。《芜城怀旧录》中说,有一次乾隆帝南巡到扬州,问扬州进士秦簧,新旧二城有何区别。秦簧回答,新城盐商居住,旧城读书人居住。盐商居住在新城是为了行盐的方便。当时盐运只有运河这一条水路,商人在盐场提盐运到扬州,待官府稽合后再由水路出江,运到额定销地。盐船在扬州等待稽合时,船主“以盐主不能照管,视为己物,恣为侵盗”。于是,盐商们便在运河岸边的“官民空闲…  相似文献   

16.
正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在苏州发生了一起水手自杀(未遂)事件,乾隆帝下旨查问此事,前后折腾了半年多时间,地方官员也为此忙得不亦乐乎。看起来并不复杂的民间普通案件,何以惊动乾隆帝?案件与扬州又有什么关联?通过解读《清宫扬州御档》第七册刊载的五份奏折,我们不仅厘清了事情的原委及过程,从中还可透析民俗、民风、民情,加深对当时扬州社会情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刘兢 《新闻界》2004,(4):12-13
邓小平1992年南巡是当代中国的大事之一,途中发表的南方谈话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新高潮。广东报业在推动南方谈话精神向全国传播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南方谈话的主要精神、1992年邓小平南巡广东的详细进程,都是由广东报业率先向全国传播的。广东报业对1992年邓小平南巡的报道,是中国当代新闻传播史上一次重要的宣传战役。  相似文献   

18.
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帝驾崩了。在乾隆帝的梓宫(皇帝之棺称梓宫)移往清东陵时,内务府总管大臣布彦达赉、阿明阿、组布等向嘉庆皇帝呈送了一份关于沿途大小官员赐奠的奏折。奏折用满文书写,嘉庆皇帝在审阅时,发现文中将其祖母孝圣宪皇后的“圣”字误写成“贤”字。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12月28日",国博典藏《乾隆南巡图》长卷数字展示"正式对外开放。我馆吕章申馆长、原副馆长周志强先后讲话。陈履生副馆长主持。《乾隆南巡图》全套共12卷,总长154.17米,描绘了乾隆十六年第一次南巡的情景。此次南巡,历时112天,全程5800余里,乾隆共题诗520余首,并从中选出12首,"以御制诗意为图",令宫廷画师徐扬依照前后次序分卷描绘。  相似文献   

20.
1793年9月14日,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觐见了清乾隆帝。英使是以何种礼仪方式觐见清帝的,中外记载截然相反。许多外国人,如美国的普理查德教授、法国的佩雷菲特先生等,还有不少中国的学者,大多认为英国使臣并未向乾隆帝行三跪九叩之礼。事实真相究竟如何,这是人们十分感兴趣却又难以轻易说清的问题。笔者拟就此试作考析。一一个事实,两种记述1793年9月14日凌晨4时左右,马戛尔尼等人来到圆明园内的万树园,准备在此觐见乾隆帝。在这里的广场正中,早已搭建起一座由多根立柱支撑,上面覆盖有帆布的巨大帏幄,幄内正中有一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