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清代,两淮盐商参与修葺扬州寺观的活动颇多。一方面,盐商为祈求家财平安,以寺观作为社交空间,逐步融入扬州,实现“在地化”。另一方面,一些佛寺为驻跸之处,是特殊背景下两淮盐商“奉宸”的产物,体现清代帝王和盐商之间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2.
书院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教育组织,它起源于唐而形成于宋,对中国古代的教育、文化和学术的发展,曾起过重要的作用。扬州书院创建较早,自宋代开始,历代均有兴废,而以清代书院最具规模。柳诒征《江苏书院志初稿》称:“江宁布政使所属各府之文化,以扬州称首”,“扬州之书院,与江宁省会相颉颃”,“其著者,有安定、梅花、广陵三书院。”这三所书院所以能闻名遐迩,主要得益于“两淮鹾利甲天下”。清代扬州为两淮盐运中心所在,书院划归盐务,“谕商捐修,并定每年经费,更新其制”。所以扬州书院的“廪之给,视他郡为优”。名师硕儒纷纷…  相似文献   

3.
正盐税是清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两淮盐税更是一度占清代税收的1/4,清史中有"盐道一官,尤关国课"、"两淮行盐,国课攸关"的说法,因此对两淮盐官的选拔任命,清朝历代统治者均十分重视。两淮盐官任在扬州,这个肥缺自康熙朝起,向来是内务府的家奴如曹寅、李煦等任职,几乎是无官不贪,鲜有廉洁者。据《清宫扬州御档》记载,康熙朝末年在扬州的盐官任上有这样一个人,他以操守闻名而获举荐,经过晚年康熙的几番秘密调查,不见容于贪官而遭诬陷,最终又获昭雪,在告老还乡之时还留下一段佳话。他就是张应诏。清人吴振棫在《养吉斋丛录》中写道:"雍正间鸿少张应诏字图  相似文献   

4.
正自元代始,扬州就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厚的渔盐之利,跻身于江淮地区的行政中心,两淮盐场即在其管辖之下。扬州地近两淮,又处于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使其成为两淮盐业的转运中心。清朝为了方便食盐的营运与销售管理,总部设在扬州的两淮盐区,包含长江与大运河之间的地区,这样在贩售数量及利润方面,很轻易地就超过其它地区,两淮盐  相似文献   

5.
近来笔者闲暇之余,研读了《百年来引岸制度束缚自贡盐业的史实纪略》、《自贡市盐业志》、《四川盐政史》、《两淮盐法志》、《民国时期自贡报业的盐文化特色》、《“嘉惠士林”的清代扬州盐商》等档案史志,对历史上的扬州盐商与自贡盐商的政策运作初步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特大贪污案件。两淮盐政官员与盐商相互勾结,鲸吞预提纲引余息银两,数额高达1000多万两。由于这一案件涉及钱数之多、时间之长、涉案人员之多,故两淮盐引案被称为"乾隆朝三大贪污案"之一。该案发生在"康乾盛世"的乾隆朝中期,正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乾隆帝对此案极其重视,从案情的发生、审理到定案,连下多道谕旨,亲自参与和直接掌控。笔者借助《清宫扬州御档》(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7.
淮南书局始建于同治八年,是晚清较有影响的官书局之一,由两淮盐运使署管理,地位特殊。刻书60余种,以经部、史部为主,以扬州地方文献、扬州学者著述等为特色。曾国藩、方濬颐、洪汝奎、何绍基、莫友芝、莫绳孙等人对书局的建立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淮南书局可称清代扬州雕版刻书的最后辉煌,所刻书质量在晚清各局中应属上乘。本文首次全面探讨淮南书局创设的时代背景及其刻书活动与成就。  相似文献   

8.
嘉庆后期两淮盐务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嘉以后,两淮盐政窳败,清政府采取种种措施,加强治理整顿。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财政类中选辑的这组史料,反映了嘉庆后期,两淮等地区产盐行引销售、缉私卫引及办解纲银等方面的情况,从中可以了解当时清政府之盐务政策。现予刊布,以供研究清代盐业史参稽。  相似文献   

9.
《清宫扬州御档》中的“奏为两淮中学堂学生毕业照章请奖事”奏折涉及“扬州中学”早期历史,反映了清末新政“办学堂、废科举”的历史事实,体现了江苏地方官员对新式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高邮因秦王嬴政时筑高台、置邮亭而得名,南临扬州,北向两淮,西濒运河和高邮湖,东面是里下河水网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是运河线上的军事重镇、两淮的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8年日军侵占高邮后苦心经营,以至高邮城内外碉堡岗楼林立,土圩、  相似文献   

11.
正黄至筠是个园的主人。关于他的姓名、字号、生平、籍贯,历来众说纷纭。例如,关于他的姓名,《扬州市志·个园》说是"两淮盐业总商黄至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词典·个园》说是"两淮商总黄应泰",各种文献中又时常出现诸如黄潆泰、黄瀛泰、黄银泰、黄永泰、黄均太等相似的名字。关于他的籍贯,《梵天庐丛录》说是"武林黄氏",《两淮盐商轶闻录》说是"晋人也",《黄个园家传》说是"甘泉县人",《扬州画苑录》则说是"本浙人,后移入甘泉籍",还有人说他是山西人、安徽人等。最奇怪的是《盐商与扬州》一书第二  相似文献   

12.
正被称为晚清一代名臣的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期间,对两淮盐务进行了整顿。在淮北,他停止饷盐,裁减厘卡,大力推行票盐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对淮南盐务的整顿,则体现了其"寓纲法于票盐"的思想,希冀规复淮南引地,从而增加盐税收入。曾国藩晚年曾数次来扬州。据《清宫扬州御档》相关记载和分析推断,位于今康山街20号的曾公祠,就是当年两淮盐商集资建造——为了祭祀曾国藩,由刚建好一年的盐宗庙改建而成的。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地主  相似文献   

13.
正《清宫扬州御档》一书,所收乾隆七年的奏折百余件,其中有近50件内容涉及是年发生的特大水灾及赈济。这使我们可以通过档案史料及相关典籍记载,较为全面地了解乾隆七年江淮一带发生的罕见水灾的真实情况。灾情惨重从现存乾隆七年初的相关奏折里可以看到,乾隆六年(1741)江淮一带就曾经遭受水灾,以至七年初的奏折仍有数件涉及两淮(六年水灾)赈恤之事。而乾隆七年四月二十八日(农历,下同)、五月二十二日,两淮盐政准泰等上奏的《奏报淮扬等处雨水二麦情形事》《奏  相似文献   

14.
淮南书局在江苏扬州,因而也有人称它为扬州书局。叶德辉讲:“迨乎中兴,曾文正先于江宁设金陵书局,于扬州设淮南书局。同时杭州、江苏、武昌继之”。曾国藩虽首先倡刻书,但金陵书局都不是在他手上成立的。有人说淮南书局是两淮盐运使方浚颐创办,从时间上看比较合理,经费上也有  相似文献   

15.
正打开《清宫扬州御档》第8册,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有关编纂《四库全书》的折件计有9份。从这些奏折中,可以看出清代扬州地方官员、商人特别是马氏家族对该书编纂作出的重要贡献。今细读一二,以加深对这段史实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道光九年两淮盐务史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淮盐场是为清代十三大盐场中之最大,所产之盐涉及数省民生,所课之税为清政府较大一笔财政收入,历来清廷对此十分重视,设有两淮盐政等官员以专管,并以两淮总督、江苏巡抚协助之。但由于积年以来库款浮糜,总商剥削,众商转贷,商灶私煎,灶盐偷漏,奸商夹带,船产勾串,远乡缺盐等弊丛生。以致滞引过多,带数过重,旧课追不到,新课完不成,严重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及社会安定。现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中,选出有关道光九年奏销头年两淮盐务情形部分奏折,予以公布,供研究参考。──编选者方裕谨两淮盐政福珠隆阿为…  相似文献   

17.
正《清宫扬州御档》收录了一份由南洋大臣、两江总督张人俊上呈的《奏为两淮中学堂学生毕业,照章请奖》奏折,主要内容为:两淮中学堂原系怡董学堂,于光绪二十九年正月开学,至三十三年二月间改定今名。当将旧班学生中严加考验,内有二十二名已合中学四年程度者,另立特班,于是年十二月已满五学年,照章举行毕业。当经署江宁提学使陈伯陶派  相似文献   

18.
扬州学派是清代一个重要的学术派别,近年来学术界对扬州学派的研究方兴未艾,经学是其中的 荦荦大者,对扬州学派经学的研究自然会引起学者注意。刘建臻的《清代扬州学派经学研究》(江苏人 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版)对扬州学派的界定、兴起的原因、主要代表人物的学术师承、特点及影响作 了会面、细致的梳理。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在研读《清宫扬州御档》中有关清代扬州的死刑判决及执行情况时,发现一条"绞监候"案例。此案从案发到审结,时间跨雍正、乾隆两朝,堪称雍正朝扬州地区的最后一宗命案。案犯所犯罪行貌似轻罪却获重判,被判极刑却巧逢大赦捡回一条性命;苦主忿激自尽而获乾隆旌表。凡此案审判、执行之细节,涉猎多种清代法  相似文献   

20.
《谈艺图》全名《桐城姚石甫先生扬州谈艺图》,是清代道光年间江阴画家吴俊为时任扬州两淮盐运使的姚莹所绘。画作内容为姚莹在庭院中与十余位朋友谈学论道的场景,所绘人物及背景皆十分工整。在姚莹自撰的后记中一一提到了画中各人物,有张际亮、李兆洛、刘宝楠等,皆为当时学界名流。此画作很好地保留下了这些名人的肖像,也直观地反映了他们交游、谈艺、论学的情景,极为珍贵。另外,卷内还附有曾国藩、李鸿章、严复等历代名人的题跋七篇,其中多处提及此图作于鸦片战争爆发前夕的背景,表达了有识之士对于国家危机的关切,以及几代人对于民族振兴的心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