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919-1925年间日本驻苏州领事馆先后四次向日本外务省汇报苏州地方新闻报刊事业的发展状况。此间,受国内、国际政治环境风云变幻之影响,军阀派系、日本等政治势力逐渐向苏州地方新闻报刊事业渗透,并影响着报刊的舆论论调。苏州本地印刷出版业发展滞后性与不完善成为苏州地方报刊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而受地缘特征的影响,苏州地方报刊对时事评论则多借用于上海方面发行的报刊。  相似文献   

2.
新闻舆论的社会责任及受众接受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舆论具有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引领社会风气的重要影响,新闻舆论传播关系着社会舆论的指向.要对社会负责、对受众负责。研究新闻舆论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受众接受新闻舆论引导的规律性,是为了使新闻舆论更为有的放失地进行宣传教育,避免宣传与接受脱节,也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新闻宣传引导受众和教育受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闻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深入而广泛,其功能由先前的宣传舆论功能,发展到对社会的商品服务功能、舆论监督功能等。而新闻对社会的这种影响往往也伴随着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同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使公民法治维权意识增强,由新闻侵权引发的诉讼日益增多,出现了四次新闻侵权高峰。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出现及新传播技术的发展使普通公众也可以参与新闻信息的制作和发布.这一新的传播现象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流程,对社会的影响巨大且深远.通过在网络空间的讨论和协商,公民新闻实现了网络公众舆论的汇聚,构建了公民参与网络,从而实现了对协商民主的推动.可以说,公民新闻的发展不但加速了开放式政府的形成,进一步强化着社会监督的效力,也推动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报刊新闻是一种特殊的功能文体。在翻译报刊新闻时,译者不仅要熟悉译出语和译入语的语言特点,还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运用恰当的翻译手法处理文化信息不对等的问题。通过分析报刊新闻翻译实例,探讨文化差异对报刊新闻翻译的影响,提出了报刊新闻翻译中跨越文化障碍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报刊新闻是一种特殊的功能文体。在翻译报刊新闻时,译者不仅要熟悉译出语和译入语的语言特点,还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运用恰当的翻译手法处理文化信息不对等的问题。通过分析报刊新闻翻译实例,探讨文化差异对报刊新闻翻译的影响,提出了报刊新闻翻译中跨越文化障碍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声誉卓著的学者、政治家和新闻工作者。在其27年从事与报业有关的活动中,经历了维新运动时期、新民运动和立宪运动时期、民国时期三个阶段,主持了17个不同的报刊,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报刊理论和新闻思想:对报刊功能的认识;对新闻自由的理解;对舆论监督的看法;对报刊业务的突破。虽然粱启超的新闻思想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免有些局限,但对中国近代新闻业的发展,造就和奠定了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伟大爱国者、报业界巨子、杰出政治改革家与启蒙宣传思想家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用系统功能语法对英文报刊中的语言表达进行浅析,分别从概念隐喻、人际隐喻以及语篇隐喻等方面分析英文报刊,对比报刊中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中的语法隐喻,并指出它们的语篇作用及形成的内在原因,从而使读者能够了解报刊文章中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9.
章士钊是我国近代新闻史上的重要人物,一生参与或主办的报刊达30余种,其新闻实践和思想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该文总结了章氏的主要新闻思想,即反对制定报律,主张言论出版自由;坚持言论独立的办报思想;主张建立“新闻托拉斯”;阐述政党政治与新闻之间的关系;重视读者意见;反对报纸攻击个人隐私及重视培养新闻人才等。在此基础上,对章士钊新闻思想的来源、特色和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言论是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提出看法、发表议论的一种政论性文体。就一般报刊而言,除了副刊与广告,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新闻和言论。新闻量大,是血肉;言论量小,是灵魂。专业性报刊虽然有它的特殊性,但仍然需要言论,需要言论来引领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美国名的新闻教育家威廉是世界上第一份《记守则》的制订。20年代,他先后两次来华讲学,被当时的中国新闻学称赞为“吾人师表”、“世人模范”。他所提倡的关于记以道德人格为首要条件、超然独立的政治立场和勇敢不屈的精神品格等新闻伦理思想对中国资产阶级新闻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穆青是我国新闻界享有崇高盛誉的著名记者,自1942年正式从事新闻工作起的大半个世纪里,在不同的时代都为广大的受众奉献出经典的新闻作品,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并将新闻实践升华为新闻理论,其新闻采写理论在新闻界独树一帜。对我国新闻学相关理论系统而又深刻的论述;散文笔法写新闻的倡导;视觉新闻和实录性新闻的提出是穆青新闻采写理论的创造性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政治、传媒经济、媒介生态以及新闻学教育的现状等四个维度来看,新闻专业主义教育对于新闻媒体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作为新闻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今天中国的新闻学教育存在的一大问题便在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缺失,因此强化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提升新闻专业主义教育在新闻学教育中的地位应当成为中国高校新闻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从新闻读者和新闻特征两个方面对廖承志《致蒋经国信》的两种不同文体进行比较,指出新闻翻译要注意新闻读者和新闻特征,新闻翻译必须密切适应读者对象和文体特点,才能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媒介技术的革新使新闻学教育不断受到挑战。新闻学教育应建构以新闻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主体框架,建构以专业价值观为导向的新闻学教育理念,坚守人文教育的灵魂,认同价值教育的引领作用,并将新闻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整个新闻学专业教学体系,这些措施是新闻职业素养教育实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而且也是杰出的报刊编辑和政论家。他在长期的办报活动中总结了一套完整的报刊思想,主要体现在报刊的功能和作用、办报的原则等方面,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这些思想对今天的报刊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望道是我国早期著名的报刊活动家和新闻教育家,在长期的新闻教育实践中,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富有创见的新闻教育思想。这些思想是他留给我国新闻教育界的一笔宝贵财富,认真分析和研究这些思想对于进一步改进我国目前的新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新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性、旗帜鲜明的原则性、勇于探索的创造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出了重大贡献,它是指导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尤其是1978年以后,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取得极大成就,各个方面的历史空白不断被研究者填补。但研究视角和研究对象单一,研究不全面,不深入。在构建中国新闻史史学理论体系基础上更为深入和广泛的开展个案研究是新闻史研究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戈公振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记者、新闻史学家、新闻教育家。他从事新闻事业二十余年,为我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新闻学诸多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譬如其报业经营思想就颇具建树。戈公振的报业经营思想涉及报纸定位、发展战略、新闻管理、广告、发行、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当今的报业经营与管理仍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