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出伟大     
刘胡兰,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刘胡兰》一篇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她的英勇不屈的形象深深烙印在一代代人的记忆中。然而当我再次拿起课文,不禁质疑:面对  相似文献   

2.
刘胡兰,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刘胡兰,》一篇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她的英勇不屈的形象深深烙印在一代代人的记忆中:然而当我再次拿起课文,不禁质疑:面对这样的英雄人物,距离孩子们的世界这么遥远,如何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其形象的伟大呢?  相似文献   

3.
刘胡兰在刀下,微风吹着她的头发,那双晶莹、纯洁和真诚的眼睛充满希冀,深情地望着天空.她虽躺在铡刀下,却一脸安静,没有一点畏惧.那一刻我的心如那黄河水一样,汹涌澎湃,她那高大的形象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相似文献   

4.
教学,顾名思义,是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在教学中,只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使教学产生最大的活力,取得理想的效果.引导学生参与,包括意识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是实现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实习期间,我十分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上《刘胡兰慷慨就义》这一课时,我在分析刘胡兰、阎军这两个有着鲜明对比的正反形象以及文中极富个性的典型的对话语言之后,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男生争先恐后地扮演阎军,他们将阎军的凶残、狡猾表现得淋漓尽致;女生也不甘示弱,甚至连平时非常胆小的女生,此时也不乏刘胡兰那种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可见,学生对敌我双方的憎爱感情是强烈而又鲜明的.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2007,(10):41-44
电影中的英雄 在我我们心中有许多英雄的形象,我想最长久不衰的应该是王二小、小雨来、刘胡兰这些少年英雄。今天怀旧影院里播出的是王二小,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比课本里更为生动具体的少年英雄……[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你所盼望的往往是你所追求的它正如理想无时无刻不在指引着我们前进——题记 (一) 童梦童年,我是极其崇拜革命英雄的,特别是那些同敌人英勇斗争的共产党员形象。像“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每一个英雄的故事都会让我心潮  相似文献   

7.
一以情知教学论为指导的情知教学,十分重视让学生既参与认知性学习,又参与情感性学习,并把它们有意识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中。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刘胡兰》一课中“刘胡兰光荣地牺牲了,那年她才15岁”这句话时,曾出示两个句子: ①那年她15岁。②那年她才15岁。我问学生:“为什么作者要用有‘才’的这个句子?”学生们纷纷发言:“用了‘才’字,说明刘胡兰牺牲时年纪很小,只有15岁”;“刘胡兰那么小就牺牲了,她不怕死,真勇  相似文献   

8.
教材简析: 这篇讲读课文记叙了刘胡兰在敌人面前英勇斗争、宁死不屈的事迹。课文按事情的经过分为四段。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弄清第二、三两段中敌人怎样收买、威胁刘胡兰,而刘胡兰又是怎  相似文献   

9.
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年龄虽不大,但常常提出一些希奇古怪的问题,让你猝不及防,前不久,她突然向我“发难”:“爸爸,您常对我说撒谎的孩子是坏孩子,可是昨天我看了电影《刘胡兰》,敌人要刘胡兰说出谁是共产党员,刘胡兰明明知道,可她却骗敌人说不知道,这不是撒谎吗?难道刘胡兰是坏人吗?还是我们老师说的,雷  相似文献   

10.
学会写新闻     
×××同学问:你能不能以《刘胡兰慷慨就义》为例,给我们说说怎样写新闻? 答:下面以《刘胡兰慷慨就义》为例,从三个方面说说怎样写新闻。 (一)新闻要用事实说话。新闻跟文学作品不同,文学作品可以虚构,而新闻不能虚构,必须写真人真事。本文围绕刘胡兰英勇就义这个真实事件,写了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全是事实。 (二)新闻的篇幅要短小。本文仅用了300字,就交代了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等新闻要素,而且把刘胡兰的英雄气概表现得非常充分,概括力很强。  相似文献   

11.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为刘胡兰烈士的亲笔题词。一九三二年十月八日,刘胡兰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云周西村是出名的抗战堡垒村。刘胡兰从小就受到革命教育。一九四二年,刘胡兰参加了抗日救国儿童团,站岗、放哨、送情报,成了革命干部忠实的“小警卫员”和“小交通员”。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阎锡山追随蒋介石,抢占了文水县城。才满十三岁的刘胡兰担任了云周西村的妇救会主任。四六年五月,她被调到区上担任妇救会干事兼云周西村妇救会主任,参加了大象镇土改试点工作,又回村领导土改,发动群众进行反霸斗争。这年六  相似文献   

12.
“五四”青年节那天,作为《下一代》杂志辽化小记者站 200名小记者的一员,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刘胡兰纪念馆参观。在烈士事迹陈列室里,我被刘胡兰英勇就义的场面震撼了……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在敌人面前,她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课文重点,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够发展其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现以《刘胡兰》(第三册)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刘胡兰》这篇课文记叙了革命烈土刘胡兰被捕后与敌人进行坚贞不屈的斗争,最后英勇就义的英雄事迹,歌颂了烈士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为革命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课文最后一段以毛主席挽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结束全文。这八个字是对刘胡兰一生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全文的有力的总结,所以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和关键所在。教学时,在学生理解了这八个字的意思后,应引导学生分析这八个字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4.
我女儿今年上二年级,年龄虽不大,却常常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你猝不及防。前不久,她突然“发难”:“爸爸,我问你个问题,你不是说,撒谎的孩子是坏孩子吗?可是前不久我们看了《刘胡兰》电影,敌人要刘胡兰说出谁是共产党员,刘胡兰明明知道,可  相似文献   

15.
理解、不理解和误解——中小学生道德发展和教育之五●陈会昌郑州的一所中学组织学生看电影《刘胡兰》,当影片中刘胡兰大义凛然地走向铡刀自己躺下时,老师们都激动地流下了热泪,而此时影院里却响起了学生们热烈的掌声。看另一部反映红军长征的电影时,当红军战士因伤病...  相似文献   

16.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对共产党员刘胡兰同志的一生所作的高度评价。这里的“的”应与“得”同。用在动词后面,连接表示结果的补语。“伟大”、“光荣”各是谓语“生”、“死”的补语,主语是“刘胡兰”。意为:刘胡兰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她的死是死得其所的,是光荣的。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继承和发扬刘胡兰精神对于传承红色基因、涵养家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切实将学习传承刘胡兰精神落到实处,具有积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段历史的空白。 人们知道刘胡兰在血染的铡刀下英勇就义;人们知道刘胡兰就义时年仅16岁; 人们知道:毛主席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人们还知道什么…… 人们还应该知道,她在她16岁的花季里,爱上了一个人,一个英俊、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他的名字叫——王本固。  相似文献   

19.
<正>某地的学校开展向刘胡兰学习的活动,一位家长听后很激动,并明确告诉老师不想让孩子那么小参与这么残酷的政治斗争。家长给老师写了如下一封信。老师:你好!不论是因为什么倡导孩子们学习刘胡兰,我都以常识和是非来理解发生在60年前这件听起来就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当同龄人还在草地上天真烂漫地追逐嬉戏的时候,她却和一群大人杀了他们的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2010,(1):12-14
1963年的一天,一场演出正在进行。当台上演到刘胡兰牺牲的细节时,台下有位名叫石玺玉的观众“嘿嘿”地冷笑两声,小声却得意地说:“根本不是这样的。”不想这话被旁边一位群众听到,立即将他的反常举动向组织报告了。经审问,石玺玉正是当年出卖刘胡兰的叛徒石五则。他万万没有想到,改名换姓多年后,他的叛徒嘴脸还是露出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