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吴山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雍五畤考古研究的又一大突破。自2015年血池遗址被发现以来,已经陆续发现并发掘3处雍五畤祭祀遗址,极大地丰富了对雍五畤祭祀的认知,证明了研究方法和思路的正确性。综合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吴山遗址应是秦灵公所作吴阳下畤,祭祀炎帝。研究过程中注重多学科交叉的合作,利用DNA、锶同位素等自然科学方法分析出土材料,对雍五畤祭祀用牲、用玉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吴山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新街镇庙川村北侧吴山东麓山前台地。2016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陈仓区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确认遗址面积约为10.2万平方米,发现各类遗迹单位106处。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8年对吴山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揭露面积800平方米,发现车马祭祀坑8座,坑内均有驷马一车,出土青铜车马器、玉器、铁器、骨器等232件组。吴山遗址祭祀坑与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2016年发掘的A类坑类型相近,年代相近。综合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吴山遗址出土的铁锸应与玉人、玉琮、车马器具有同样的祭祀属性,并用于祭祀特定对象炎帝。吴山遗址应是秦灵公所作吴阳下畤。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吴山遗址出土的27件木材和木炭样品进行分析,揭示出以栎属(Quercus sp.)和榆属(Ulmus sp.)为主体的祭祀木材利用情况。部分木材或木炭结构变形,可以初步鉴定为阔叶材类。祭祀坑底板与壁板使用栎属木材搭建,有别于血池遗址同类结构使用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的情况。本次分析的车马器木材样品主要来自栎属和榆属等阔叶材,铁锸使用栎属木材装柄。吴山遗址与血池遗址祭祀用材的区别,可能反映了战国至汉代祭祀礼制的差异和祭祀主体文化选择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景长春 《兰台内外》2023,(16):67-69
畤祭是秦汉时期重要的国家祭祀方式,近年来,随着诸多秦汉时期畤祭遗址的发现,通过考古材料的比较,我们对畤祭有了新认识。本文通过已发掘的四个畤祭遗址的遗迹现象、用玉情况等方面的比较,初步探讨了秦汉时期各个畤祭遗址间的异同,以及畤祭是否包含对地主祭祀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相关研究通常认为中行遗址发现的马坑与青铜礼、乐器坑均属于祭祀坑性质。虽然先秦时期的祭祀活动中确实用马为牺牲,但通过对中行遗址45座马坑以及所埋马匹的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既与东周遗址所见祭祀用牲遗迹有明显不同,也与先秦文献记载的祭祀用牲制度存在矛盾,应当并非祭祀活动遗迹。中行遗址马匹年龄与性别构成与近代人工蓄养马群相似,牡马牝马分开掩埋及每坑埋放二马或四马等现象又可能与先秦时期的养马制度有关。据此种种迹象推测,中行马坑中的马匹可能来自郑国公室所蓄养的一个较为完整的种马群,又因为某次偶发事件而在较短时间内被全体杀埋。  相似文献   

6.
化蕾 《兰台内外》2008,(3):57-58
人殉是古代葬礼中以活人陪葬的陋俗。人殉制度到了殷商时期最为鼎盛。从考古发掘的商代贵族墓中,发现了大批殉葬者的尸骨,这些墓葬中少则殉一二人,多则二三百人。周代人殉之风依旧盛行,《墨子·节丧》中称:“天子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可见人殉已经相当的制度化。史载“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死时,殉葬人数多达177人。  相似文献   

7.
葛慧芝 《新闻世界》2009,(9):168-169
“以锤代笔.以铁代墨”,“吴山铁字”将铁的刚劲和书法艺术融为一体,被誉为“中华一绝”。2007年吴山铁字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湛的技艺入选长丰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又被列为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8.
“图像时代”层出不穷的视觉景观塑造了现代社会的视觉经验,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风靡于青年群体的动物表情包呈现出复杂的文化杂糅性,它受到日本ACG文化影响,形成以“萌”为表征的文化景观,同时在本土“暴漫”文化、草根文化的影响下发展出更多元的“萌”之形态。动物表情包的萌式表达在无形中重构了青年社交的话语体系,其内在的符号意指实践和不同的语图关系共同生产了“萌文化”的视觉表征:后现代式的、反逻辑的、浅层化的。归根结底,根植于动物表情包“萌”之意象反映了青年群体的情感结构和现实心态,一方面,它突破了中国人传统的情感表达模式,另一方面,部分动物表情包所蕴含的犬儒主义逻辑消解了传统亚文化的抵抗性和斗争性,且“萌”的视觉迷惑性也在无形中遮掩了部分消极心态和低俗内容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梁友慧 《新闻传播》2023,(16):39-41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在开幕式上亮相后吸引了不少目光,随后国民开始疯狂抢购冰墩墩,出现了一“墩”难求现象。本文将以“冰墩墩”为研究对象,首先描述冰墩墩的兴起以及流行,再结合“萌”文化、营销模式、消费者心理等方面详细分析冰墩墩流行的原因。进而从冰墩墩的成功中总结出对带动我国萌经济发展的启示,层层深入,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萌文化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2年3月,吉林省档案馆珍藏的“才丁牲乌拉捕贡江界图”被收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目录》。 打牲乌拉满语为“布特哈乌拉”,汉译为江河渔猎之地,位于今吉林省永吉县乌拉街。清顺治初年,清延内务府在打牲乌拉设总管衙门,专门为清皇室采捕东珠、人参、蜂蜜、鲟鳇鱼、松塔、松子等土特产品,  相似文献   

11.
许芃 《青年记者》2017,(11):123-124
孔子日:“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山东是礼仪之邦、孔孟之乡,祭祖文化在山东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山东出土的古文字中亦有祭祖情况的记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山东祭祖文化的某些方面. 山东出土的古文字中关于祭祖的记载 2003年3月山东省济南市大辛庄遗址出土14片商代卜甲,大辛庄甲骨迄今只发表了一版较完整的龟腹甲图片,该片甲骨主要记录了以四猪牲祭祀四位已故母辈来攘除灾祸病患的事情.另外,还记录了祭祀之际沐浴洁身以及卜问神祗接下来是否进行某种祭祀仪式.  相似文献   

12.
畤祭与山川祭祀都是东周秦汉时期重要的国家祭祀活动。根据相关考古发现,畤祭与山川祭祀所采用的祭祀方法以及留存下的遗迹遗物具有许多相似的特点,也有文献记载可以说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密切的联系。而此种联系在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背景与意义。东周初年,秦人借鉴山川祭祀以及其它祭祀活动的礼仪规程创设了畤祭制度。此后,随着秦人扩张步伐,畤祭与山川祭祀因同样具有宣示领土控制和君主权威的理念,联系日益紧密。秦汉统一之后,以泰山封禅和五岳祭祀为代表,山川祭祀迎来重大变革,其背后来自畤祭的影响尤为显著。畤祭与山川祭祀的相伴发展贯穿秦人崛起至横扫天下,后经汉王朝终成天下一统的历史过程,就二者关系展开研究可以为考察由分封制向中央集权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其中礼仪制度和政治观念的变迁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3.
周原遗址范围内发掘的三处手工业作坊遗址为我们了解西周时期手工业生产情况以及周原遗址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本文对周原遗址经过发掘的三处手工业作坊遗址的生产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云塘制骨作坊兴衰过程的考察、对齐家制玦作坊生产原料变化和李家铸铜遗址产品种类变化的分析,认为这三处手工业作坊遗址均在西周晚期偏早阶段发生了某种类型的变化。这一变化与遗址中其它类型的遗迹、遗物表现出的变化(如青铜器窖藏所反映的贵族家族的变化等)相吻合,说明周原社会有可能在西周晚期偏早阶段经历过一次重要的变动。  相似文献   

14.
《仪礼》郑玄注“凡牲体之数及载,备于此”,然牲体之数为二十一体,经文序列十九,其他二体尚无明文。贾公彦合二觳为二十一体;朱熹首倡取二髀去二觳,辩难贾疏。敖继公申述“觳非正体”。清人姜兆锡辨贾疏前后相互抵牾;秦蕙田等论觳亦非正体;三礼馆臣以祝用髀,佐证髀为正体。依据经注,可证髀为正体,而觳非正体,只是全体,因此,牲二十一体当增髀去觳。并且,觳髀之争隐含了祭祀用体与骨体性质、使用者及其与礼结合的规则。  相似文献   

15.
杨郎类型作为东周西戎考古学文化重要的地方类型之一,依据文化面貌的差异,可划分为两个亚型:第一型以直线式洞室墓为主要特征,第二型以竖穴土坑墓为主要特征。二者均盛行殉牲,随葬品以北方系青铜器为主,墓葬形制的差异或与墓主的身份等级有关。其中,直线式洞室墓作为杨郎类型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来源于以新店子墓地和阳畔墓地为代表的内蒙古中部地区北方青铜文化。东周西戎文化杨郎类型与内蒙古中部地区北方青铜文化之间的亲缘关系表明,春秋中晚期,一支来自北方草原的牧业族群,向西南方向迁徙,到达陇山东侧一带,成为东周时期西戎族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遗留下杨郎类型遗存。  相似文献   

16.
杨郎类型作为东周西戎考古学文化重要的地方类型之一,依据文化面貌的差异,可划分为两个亚型:第一型以直线式洞室墓为主要特征,第二型以竖穴土坑墓为主要特征。二者均盛行殉牲,随葬品以北方系青铜器为主,墓葬形制的差异或与墓主的身份等级有关。其中,直线式洞室墓作为杨郎类型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来源于以新店子墓地和阳畔墓地为代表的内蒙古中部地区北方青铜文化。东周西戎文化杨郎类型与内蒙古中部地区北方青铜文化之间的亲缘关系表明,春秋中晚期,一支来自北方草原的牧业族群,向西南方向迁徙,到达陇山东侧一带,成为东周时期西戎族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遗留下杨郎类型遗存。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世界》2013,(7):F0003-F0003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唐朝著名诗人自居易这首耳熟能详的《长相思》描述的就是古运河通济渠。通济渠现存有水的28公里河段均在泗县境内,亦是古汴河流经泗县的重要历史遗迹之一。  相似文献   

18.
近来有机会多读报,发现“社论”、“本报评论员”、“述评”、“编者按”、“浪花集”、“闻涛集”、“吴山晨话”、“大众论坛”、“借题发挥”、“微言轻语”、“x x漫笔”、“x x偶得”等言论在报纸的版面上十分活跃。面对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报纸的言论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历史重任,在传媒中运用得更加自如。  相似文献   

19.
<正>邱苏滨的长篇小说《福地》以清末至民初为历史背景,以清代四大贡品基地之一的打牲乌拉衙门为“舞台”,在大量的地方史志以及今人的研究成果等资料——尤其是多次对小说中故事发生地乌拉街的实地考察走访,甚至是后府的后人采访的基础上,呈现了清末打牲乌拉衙门总管秀山(也就是历史上第三十一任打牲乌拉总管赵云生)家族由盛而衰的历程。小说以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正>清顺治初年,清内务府特设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将松花江周围五百里划为贡山、贡江。宣统元年打牲乌拉翼领衙门绘制打牲乌拉捕贡山界全图。宣统三年,打牲乌拉旗务承办处惟恐江界"日久年淹,无所考据",绘制江界全图。两图均为手工绘制,是彩色地形地貌图,配有图例和文字说明。该图记录了自清乾隆二十五年起打牲乌拉捕贡山界与江界的变化及范围,反映了清代吉林打牲乌拉捕贡的历史,及清朝廷捕鱼进贡的传统体制。山界全图和江界全图保存在吉林省档案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