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学写作训练存在以下几种较普遍的“非正常”情况:一是“虚无状态”,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也就写那么一两篇作文,教师的指导与评讲也是“粗放”式的:二是低水平重复,从高一到高三,训练的内容与教师的指导缺少合理的梯度;三是简单功利化,应试色彩浓厚,只在模式、套路、技巧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问题"是思维的源头活水,如果能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不同的眼光发现问题,运用自己的思维主动探究,那我们的课堂无疑又多了一分乐趣,多了一分活力,多了一分亮度.  相似文献   

3.
“更”、“更加”和“越发”三个副词有着鲜明的使用特点。它们既有共性,又表现出很多个性,对它们的正确认识与合理解释将有助于我们的应用与教学。  相似文献   

4.
晚上,我处理完一天的工作,看看手机,已是11点了。窗外月光像水银一般泻在地上,凉爽的微风拂进窗户,惬意极了,这不由地勾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中的第8课,是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该文第三段里有这样一句:“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作客,对  相似文献   

6.
五福临门是所有人都希望得到的终极理想。因为人们知道富和福是两个概念,仅仅富有是不够的,只有五福俱全才算是拥有完美人生。宋代欧阳修有诗事国一心勤以瘁,还家五福寿  相似文献   

7.
"闲愁"就是"离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相思,两处闲(原词作‘閑’)愁",这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一剪梅》词中的两句话(见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必修本)。对这两句话,课本编者作了如下的注释:"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相互倾诉,只好各在一方  相似文献   

8.
韩蓁 《今日中学生》2007,(28):41-43
起初写作那几年,编辑老师总是不断地提醒我,要写好小说,一定要注意小说的结构。结构是小说的基本骨架,像起房造屋一样,设计一定要精巧、合理,不然就立不起来。要做到结构合理、精巧,  相似文献   

9.
"诞生"与"诞辰"真不愧是两个忠于职守的好兄弟,为人们的一个又一个"纪念日"而呕心沥血,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日,"诞辰"忙着张贴横幅标语--"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114周年".当时庆祝的场面非常热烈,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这庄严的聚会.  相似文献   

10.
认识两个女生,都是我的师妹。一个是“毕婚族”,一个是“剩女”。“毕婚族”的家境不是太好,大学四年的学费,都是她一个人靠做四、五份兼职赚回来的。所以,今年还没毕业,她就和男友匆匆去办了结婚证。“剩女”是一名部门经理,有着稳定的收入,闲暇时就和朋友逛街、旅游,想去哪就去哪,倒也安逸。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17.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9.
20.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