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孔晔 《文教资料》2013,(7):33-34
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一直具有不容小觑的地位。如今,作文教学已受到社会广泛的重视和关注,但是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的现象依旧屡见不鲜,在作文教学中"收"还是"放"的问题一直困扰许多教师。本文从这一问题切入,从内涵、意义、做法等方面讲讲作文教学中的"收"与"放"。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合并小学的趋势发展,大多数孩子从六七岁就离开父母在外住宿,而且留守儿童的数量逐渐增多。这些孩子长期离开父母照顾,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思想封闭,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学生的这些性格特点对小学低年级的"起步作文"教学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起步作文"教学举步艰难。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采用有效措施进行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3.
1.掌握孩子的行踪,孩子准备到哪里去,和谁作伴,何时归来,父母都要知晓。2.告诉孩子,父母不在身边时,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话,不要跟陌生人一起去乘车和走路或出去玩。  相似文献   

4.
吴波 《学周刊C版》2014,(1):135-135
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人说,父母对孩子要"懒"一点,不要大包大揽,因为父母"懒",孩子才会"勤"。的确是这样,父母把什么事都做好了,孩子当然什么都不用做,长期下去,只能培养出一个什么都不会做也不想做的懒孩子。仔细想来,教学中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语文教师上课讲得口干舌燥,从字词句到文章分析再到课后练习,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通过作文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字驾驭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先放后收"的作文理念,然后以人教版语文中高年级的习作为例,阐述了在作文教学中践行"先放后收"理念的策略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孩子对父母的要求至少有以下10点: 1.家长对孩子要做到既是父母,又是教师和朋友。也就是说,家长对孩子应该既爱又亲又教育。 2.父母之间要恩爱相亲,和睦共处,不要吵架,特别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不要互相揭短。 3.父母要讲文明,不要用武力对付孩子。 4.父母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谅解。 5.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尽可能及时、准确地给予回答。 6.父母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7.
王兴军 《山东教育》2012,(31):45-47
每一个孩子学会走路都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其中有幼儿自己的摸索,也有父母的指导。我想,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指导孩子进行探究时是否也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呢?"孩子学走路"的经历不但告诉了我们要让孩子自主思考,自主发现,还要让孩子们自主探究。教师只是给予一定的方式进行帮扶,这样的过程即使有失败,也能让孩子们知道为什么会失败,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经历中超越自我不  相似文献   

8.
中等专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基层,面向经济建设的第一线,大量的知识、技能要在生产实践中获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和经验借鉴,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我总结出了“教、扶、放”的教学方法。所谓“教、扶、放”,就是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而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倡导由学生独立思索,自力处理,积极获取知识。这一方法如同培养孩子学走路,一开始需要大人“教”他走;待他有了一定基础,需要“扶”着走;…  相似文献   

9.
一、引子:作文课时要不要固定安排 "作文课时要不要固定安排?"这是在引导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同时也表现出一线教师对写作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敏感.  相似文献   

10.
“放一放”就是要教师把“师道尊严”的架子放下来,“让位还权”,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的发挥,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真正扬眉吐气。 一、教师放一放,算题方法多样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在教学“买铅笔”一课时,我大胆放  相似文献   

11.
唐艳 《四川教育》2008,(5):37-38
在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教师在“放”中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散与扩腱,在轻松、惬意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习得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课堂充分体现了“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精神。但也有个别教师,在“放”中不能适时地“收”,一“放”就成了放敞马,远离课程目标,成了放任自流,致使课堂陷入混乱,课堂效率低下。那么,如何才能住教学收放之间让课堂绽放异彩呢?笔者曾执教过《四季》一课,对“放”与“收”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考试》2007,(8)
时代要求"终身体育"。学校体育课不应仅仅传授单一的体育技能,而要把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加以重视。在课堂教学中使这一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教师要做到敢"放"善"放"。一、要敢于"放"说到体育课上的"放",人们往往把它和"一条绳子两只球"的"放羊"式教学等同起来,所以体育教师不敢  相似文献   

13.
正移动产品在家庭的普及和使用越来越低龄化,让许多走路还走不稳的宝宝们着迷。时常听到身边的家长抱怨,孩子回家后第一件事不是找爹妈,而是要"Pad、Pad"。父母们哭笑不得,而有关平板电脑对宝宝们影响的争论也此起彼伏。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两岁以下孩子最好不要使用任何媒介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人父母者都知道,通常情况下,孩子在周岁前后,就能学会站,再过一段时间扶着床边就能慢慢学会走路。这时,聪明的父母都会适时地在离床边不远的地方放一样好玩的、能吸引孩子的玩具,当孩子发现"新大陆",但遇到伸手又够不着、爬过去拿父母又不许的情况,就会下意识地迈出他人生的第一步。几天后,家长再在更远的地方放几样玩具,引导孩子走更远路获得更多的玩具……在这  相似文献   

15.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高考作文又是万人瞩目的题目,作文要求中明确提出了要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不要套作,不要抄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也要求学生"不要依样画葫芦","不要模式化"。"模式化"是要不得的。但学生习作可不可以依个  相似文献   

16.
现在我们知道的"赏识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理念是在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周弘认为,所谓"赏识教育",无非是要看得起自己的孩子,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待孩子,激发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其实准确地说,赏识教育,即"赏识——成功教育",它就是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迟语",父母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他,只会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赏识——成功教育"就是父母本能地使用过,又无意中忘却的方法,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成功的实质是不怕失败,孩子第一千次摔倒了,做父母的要坚信他能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文言文,能让我们找到"回家的路",所以,文言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可喜的是,经过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多年的探索,文言文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上文言文教学本身的难度,使文言文的教学效果一直不是太理想!我认为,做好文言文教学,必须做好合理地"收"和适度地"放",收放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8.
<正>一、寻找病态原点放养是把具有经济价值或需要保护的动物放到一定的环境中,使它们生长繁殖,从而达到更好的保护或获取更高的经济回报的目的。"放养"孩子,也就是说,让孩子到更大的环境里发展,不要只蜷缩在父母的怀抱里,让孩子到外闯闯,多点自由,多点空间。中国父母放与不放的纠结亲子教育专家刘湘梅认为,中国目前普遍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包办代替、过多地干预和限制孩子的行动,不清楚孩子每发展一种能力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成人在孩子发展过程中只是一个协助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部分。习作是小学生理解表达能力的体现,是小学生阅读能力充分展示的平台,同时又是小学阶段的教学难点,大多数老师和学生心里感到畏惧。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即做人"。不要忽略思想教育的激励功能,不要小视思想滋润的内化作用,不要忽视正面教育的催化效应。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学作文,先学做人。教师要通过班级集体教育,点燃积极向上之火,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习作智慧之树要靠教师精心培育,习作之花才会灿烂盛开。  相似文献   

20.
《幼儿教育》2012,(35):26
第一招,做规矩。祖辈最大的忌讳就是宠溺孩子。带孩子出去或和孩子做游戏,一定要事先立好规矩。第二招,训练孩子自立能力。祖辈千万不要包办代替,这是在训练孩子提高生存能力。比如上学放学,让孩子自己背书包;比如不要总对孩子说"小心"、"不要"。第三招,家庭教育以父母为主。理念上有冲突,私底下多和孩子父母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