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心理学认为,暗示就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接受某种观点、意见,或按一定的方式活动。本世纪60年代,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里戈里·洛扎诺夫将暗示法引入教育研究领域,创立了“暗示教学法”。其基本原理就是运用暗示手段开发学生个体的心理潜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蔡丽霞 《考试周刊》2009,(45):206-206
暗示教育就是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向被暗示者提供信息,对其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接受暗示者的意见或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从而达到与暗示者的意志相吻合的目的。积极的暗示会在学生的潜意识中积累与沉淀,产生心理变化,从而激发行为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接受暗示的。暗示就是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接受某种观点、意见或按一定的方式活动。笔者在此对如何利用各种暗示途径来开发和利用课程隐性资源的问题作了浅略分析。  相似文献   

4.
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暗示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委婉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一些想法和行为产生影响,让人按照其他的方法来获取一些信息。暗示分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常运用积极的暗示可以让一个人坚韧不拔,战胜困难与挫折,更加乐观豁达地成长。本文就是从生活环境暗示、表扬心理暗示、肢体语言暗示三个方面描述了在后进生积极暗示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5.
所谓心理暗示,就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和信念。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合理、恰当地运用心理暗示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根据日常教学经验,简述了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暗示时机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心理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表情或某种特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他人接受暗示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者按照被暗示的方式活动的过程。教育活动中的心理暗示根据其作用不同可划分为消极心理暗示和积极心理暗示。消极心理暗示会抑制学生的优势与潜力,不利于学生矫正错误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一名好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还必须熟知心理学,尤其是班主任,如果能掌握学生的心理,针对学生的个别情况进行工作,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班主任找个别学生谈话时,要熟练地运用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智力暗示。智力暗示就是你一定要使学生相信自己是聪明的,但要有道理的,不是随意地“戴高帽”。班主任绝对不能让孩子觉得  相似文献   

8.
所谓"暗示",就是通过一定的途径,间接地把意思表达出来。文学作品中的暗示,大致可以分为五类:一.时间暗示;二.环境暗示;三.心理暗示;四.人名暗示;五.修辞暗示。了解暗示法,有助于我们提高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9.
据说,越战时期,美国一所新兵训练营的教官用了一个“怪招”,将一批来自劳教所的没有文化,又沾染了不少恶习的新兵,训练成了一支纪律严明、军容整齐、精神焕发的军队。这一“怪招”就是心理暗示法。所谓心理暗示法,就是运用暗示来调动人的无意注意,发挥人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杨月龙 《家长》2009,(5):27-29
成功的精神力量就是积极的心态,或者说是内心对一个好的结果的希望,这就是“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受到别人的鼓励,更要学会自己鼓励自己,也就是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逐步培养自己的积极心态。  相似文献   

11.
暗示教学法是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洛扎夫创立的。我在美术教学中,移植了这项实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所谓暗示,就是运用各种手段,含蓄地间接地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一定影响。暗示的方法很多,我在美术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权威暗示、音乐暗示、联想暗示、情景暗示等。  相似文献   

12.
从心理学上讲,暗示,就是凭借语言、表情、眼神、手势、体态动作等方式,用含蓄的、间接的方法,使对方不假思索地接受某种心理影响.暗示,是人们心理活动中的普遍现象,每一个人都能向别人施行暗示,同样也都能接受来自他人的暗示,这就是人的可暗示性.  相似文献   

13.
<正>著名的奥地利教授舒尔茨,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词语具有能够使肌肉放松的作用,这就是心理暗示。心理暗示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心理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动机和潜能。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深入挖掘学生潜能,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14.
暗示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模式,能在英语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何为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法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博士洛扎诺夫所创,因而亦称“洛扎诺夫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就是通过对大脑左右施加的暗示,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激发个人心理潜力,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充分发展自我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实验证明,此教学法在发掘人的学习潜力方面有着异常功效。  相似文献   

15.
史颖珠 《成才之路》2011,(26):64-65
心理暗示是指受暗示者在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的基础上,通过议论、表情、手势、服饰、环境和气氛等有利条件,从侧面间接地刺激受暗示者的潜意识,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活动。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暗示手段,就是通过转变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负担,以达到高速、高质量地传递教学信息的目的。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相应的学科知识和训练必备的技能外,更为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我学习的能力。然而,课堂教学毕竟不同于心理教育,心理暗示只能以一种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使之既不淹没学科特点,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6.
心理素质在人的发展诸多因素中占有基础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首要任务。教师必须把握心理现象的规律,要“以心培育心”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一、罗森塔尔效应的启示“心态成就一切”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一天到一所乡村学校,在老师递过来的学生名单上随意打了几个勾,并说:“打勾的学生将来一定会大有出息”。时隔多年,他的预言竟成真了,那几位被打了勾的学生果真大有出息。这时他告诉老师们,自己并没有预言的特异功能,但确实使被打勾的学生受到了激励,这就是有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从中我们看到心理暗示的作用,积极暗示使人的心理潜能得以激发活化,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心理暗示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积极的暗示能够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个体的心理、行为及生理机能得到改善,调动人的内在潜能,发挥最大的能力。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对人的情绪、智力和生理状态都产生不良的影响。世上没有对暗示完全免疫的人,只是对暗示的敏感度有所差异。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强大的,要求教育者要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学生编织一个安全网、一个充满鼓励、信任的环境气氛,为其营造积极的心理暗示。并教育学生,时时给自己一个积极进取的心理暗示:我...  相似文献   

17.
心理暗示是人类固有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心理暗示,对学生建立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心理暗示的概念、特征及作用,探讨了环境暗示、语言暗示、行为暗示、修养暗示等心理暗示方法,指出了运用心理暗示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正暗示教学法是通过心理暗示或者教师的行为等来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能够从中受到启发,对其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教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暗示"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且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对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积极的作用。一、"暗示"教学法简析所谓"暗示"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暗示来改变学生对于学习对象等的态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潜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老师总是表扬学生,你表扬过自己吗?请跟我一起说:"我是最棒的,我是最好的,我很美,我很帅"。大家说出这几句话的时候,感觉如何?不管是真心的还是假意的,是不是感觉心理总是美美的,很舒服,很高兴。这就是很简单的心理暗示。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心理暗示常常有着令人惊叹的神奇力量。历史上著名的心理暗示例子,如成语"望梅止渴"的来历,它很形象地说明了暗示心理学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认为,心理暗示就是在没有对抗的条件下,使用间接的形式改变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快速接受某种观点或者按照特定的形式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心理暗示来开发学生的潜能,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